本书立基于-个新的内容架构,在综合利用前期环境冲突、环境群性事件、邻避问题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概念辨析放在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的独特情境之下来展开,然后,按照从环境匮乏到环境冲突,再从环境冲突到环境群体性冲突的思维逻辑形成本研究核心分析架构的搭建, 后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设计了基本原则和预防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个由环境教育、环境参与和环境谈判予以支持的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在方法上主要尝试将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并兼顾案例的时效性。尝试借鉴PEST分析法,特别利用社会等外部生态退化因素、内部结构性因素和公众参与构成的解释背景,完成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的探索。
政治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环境政治与环境治理研究。在《政治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 译著2部;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10项。
章导言
节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范畴框定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篇概念及联想
第二章何为环境群体性冲突?
节概念:权力本位与权利本位
第二节概念:偏见与中立
第三章环境运动与否?
节本土认知的差异
第二节认识环境运动与绿色政治:对政治价值体系的革新
第三节准环境运动
第二篇由环境匮乏到环境冲突
第四章环境匮乏
节环境资源的重要角色
第二节环境匮乏的来源
第三节产生环境匮乏的背景因素
第五章环境冲突
节关联性
第二节社会影响:转向冲突
第三篇环境冲突的群体演化
第六章集体行动
节集体行动的组织性
第二节分类问题
第三节引起集体行动的张力
第四节思想观念
第五节动员
第七章初步分析:惯性思维
节社会规模性
第二节结构失调与功能障碍
第三节集体被剥夺感
第四节消极的决策观念和处理手段
第五节谣言传播与公信力弱化
第八章二次分析:自反性思考
节环境公益与环境自利
第二节环境价值取向与贫富
第三节扭曲的冲突指向
第四节环境乌合之众?
第四篇治理
第九章理念与架构
节理念
第二节架构
第十章环境教育
节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发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节环境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
第十一章环境参与: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节对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支持与反对
第二节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标准:环境决策的质量、合法性和能力
第三节有效公众参与的实现
第十二章环境谈判
节环境冲突的现实
第二节环境诉讼VS环境谈判
第三节环境谈判的关键:如何开展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