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的主要内容是老彭把自己对待业余钢琴教育的一些想法整理以后,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分析与总结。这些年来,与琴童家长们的频繁交流使我产生了写这样一《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的初步想法,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家长在BBS、Blog或E-mail里所问的问题促使这个想法逐渐成形并完善,在此要对这些家长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虽然平时对她管得较少,但对家长的心情感同身受。所以您也许可以把《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当成是一次跟朋友的聊天。最好泡上一壶茶,咱们,慢慢聊。诚然,这本聊天的书对您有些许启发固然很好,如果没有,就拿它做茶杯垫吧。
闲话少说,请允许老彭先把第一杯茶给您斟上。
彭程,艺术学博士,副教授,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圈际艺术节艺术总监。
2003年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师从著名作曲家罗伊特尔斯坦教授,求学期间曾得到根纳季·齐平、阿·卡乌卓娃等钢琴教育家指导,并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2011年在格林卡音乐学院通过答辩,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瑟罗夫教授。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出版俄文专著2部、儿童钢琴作品集1部;2008年在国内创办“彭程钢琴教育研究室”,从事校外钢琴教育研究并进行业余儿童钢琴教育实践;2009年出版中文专著《古典钢琴音乐》;2010年主编出版《俄汉汉俄音乐术语词典》。
冲茶
第一杯茶 学,还是不学
第二杯茶 早学,还是晚学
第三杯茶 找名师,还是不找
第四杯茶 陪着,还是不陪
第五杯茶 骂,还是不骂
第六杯茶 考级,还是不考
第七杯茶 拔高,还是不拔
收拾茶具
这样咱们首先应该排除掉那些很难全面展示四种特性的乐器,比如锣鼓类打击乐器。对音高辨别和把握的能力是音乐素质的首要体现。但是,锣鼓类打击乐器对音乐素质的训练过于侧重节奏、力度,因而难以全面训练学习者音高范畴的能力。咱们常把“跑调”看做是音乐素质低的一种表现,而“跑调”其实就是在唱歌时没有把握好音高(音准)的现象。第二,既然是作为音乐启蒙的切入点,咱们就不得不考虑入门乐器的难易程度。如果它非常难以入门,即使可以带给孩子最全面的音乐素质培养,也并非合适之选。在多数传统乐器的演奏中,音值、音强与音色都需要演奏者自己来控制(在乐器自身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因此难易程度差别比较大的是不同乐器演奏中对音高的控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音高。咱们来想象一把竖起来的直尺上有无数个不同高度的点,这些高度点就好比无数个音高。但是通常音乐中并不使用所有的高度点,而是选择其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这些被选择出来的点就好像直尺上的厘米或者毫米的刻度。有一些乐器是直接把刻度做好了的,学会一定的方法就可以演奏出所需要的准确音高。但也有些乐器是给出所有的点,需要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自己去寻找那个准确的点。有时候,甚至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奏家都找不准这些点的位置,需要随时用耳朵辨别细微的音高差异再做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