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具体论述。第一,理论层面。介绍了语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了语言学的定义、特点,总结了应用语言学的内容,揭示了应用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并梳理了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研究方法层面。构建了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质性研究、实证研究与实验研究。第三,具体论述层面。对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进行了仔细探究。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理论应用在具体领域中的学科,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虽然它着眼的是实践,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涉及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建立关于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原则,主要是通过实验性研究实现的。与自然科学一样,它也会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自然观察与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学生因行分析。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一致,其研究范围会越来越大,实践对它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同时,研究的跨学科性、开放性也会更加显著,研究者们将面临的困难。首先,研究者相关学科知识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一些对应用语言学研究感兴趣的教师往往因为自己的能力不高而力不从心,因而无法较好地开展应用语言学研究。其次,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它的理论已经相对稳定,但是随着教学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其理论并未成熟,还有可拓展的空间,对于研究者来说,其任务将艰巨。应用语言学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它为社会服务,所以其研究必须要与时。这也要求研究者们要自觉吸收语言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应用语言学从其诞生起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教学中新问题的出现,应用语言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关键性问题、难题行研究是有必要的,这也就是对其前沿问题的探究。对此,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内行了整理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经验,在论述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探讨了应用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具体论述。,理论层面。介绍了语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梳理了语言的起源发展问题,揭示了语言的定义、特点、性能,并解读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了语言学的定义、特点结了应用语言学的内容,揭示了应用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并梳理了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研究方法层面。所有的研究都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方法做支撑,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体系,该体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质性研究、实证研究与实验研究。第三,具体论述层面。对应用语言学前沿问行了仔细探究。对应用语言的理论问题、社会文化问题、语言教学研究问题、语言传播问题与跨学科问行了详细的探索。
应用语言学兼顾理论与实践,其研究成果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借鉴,在教学改程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势必能为其提出诸多可行性建议,从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学生学与语言的提高。不过,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笔者有限,书中关于应用语言学的某些论述可能还不太严谨,甚至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语言的定义、特能
第三节 语言学的性质与学科分类
第四节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应用语言学基础
第一节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第三节应用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
第―节质性研究
第二节实证研究
第三节实验研究
第四章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交际理论
第二节动态理论
第三节中介理论
第四节潜显理论
第五章社会文化研究
第一节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阐释
第二节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研究·
第四节语言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六章语言教学研究
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与基本过程
第二节 母语教学研究…
第三节 外语教学研究·
第四节特殊教育中的语言教学研究
第七章语言传播研究
第一节传播语言学概述
第二节文学语言研究
第三节媒体语言研究
第四节语言符号研究
第八章跨学科研究
第一节心理语言学.
第二节神经语言学.
第三节生态语言学
参考文献…
章语言与语言学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能为能和能,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达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各种意义。本章对语言与语言学的基础问行了分析结。
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认识
19世纪巴黎语言学会曾在章程中规定,不接受任何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报告。由此可见,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难度和当时对解决这一问题丧失信心的语言学家的心态。到了20世纪30年代,动物学家、考古学家、心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开入语言学家放弃的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一些具有科学意义展。
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有一批动物学家潜心研究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发现黑猩猩不仅可以用动作和面部表行简单的交际,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声音交流信息。经过训练的黑猩猩,可以利用手势语或符号学词汇,甚至可以创造一些新鲜的用法。比如,一只叫沃秀的受过9年训练的黑猩猩,见到一只鸭子,会自动把它命名为“水鸟”。在此之前,沃秀曾学过“水”“鸟”这两个词。这说明像黑猩猩这样的猿类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展出极为简单的语言能力。
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来判断思维发展的,从而推断语言起源的相对年代。研究发现,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脑容量和现代人差不多,可能已经具有产生语言所需的思维。美国科学家利伯曼曾经利用计算机模拟属于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的发音系统,认为尼安德特人还无法清晰地发出[a]、[i]、[u]这三个基本的元音。语言类型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些元音是有声语言不可能没有的,据此可以推测,尼安德特人还不可能掌握有声语言。晚期智人的发音器官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可能发出较为清晰的声音。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旧石器时代延续300万年,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人类社会的发展异常缓慢。但是,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步伐突然加快。这种突然加快的发展步伐,意味着这时人类获取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魔力般的东西,这种东西很可能就是语言。
把这些不同学科的研究结果放在一起考察,形成当今人们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有声语言产生在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人类语言是长化的结果。在晚期智人之前,猿人或原始人已经可以用比黑猩猩的叫唤声更复杂一些的声音来交流信息。随着发音器官的不化和思维的提高,这些声音也逐渐清晰起来,并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或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流,于是真正的语言也就产生了。人类语言由动物似的叫唤化而来,是依据现代科学提供的新资料做出的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新构想,而不是主观推测。当然这还不是后的结论,随着科学的新发展和有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对这一科学之谜的解答会有新的发展。
二、语言起源的学说介绍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关于语言的起源,至今没有确切的依据,经过人们一系列的探讨,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假说。这里主要对几种比较普遍的说行介绍。
(一)神授说
语言起源的神授说出现早,延续的时间也长,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十七八世纪。其实可以发现,神授说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学说,当时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其思想相对来说还比较封闭,这使他是将客观事物与神联系在一起,因此,神授说有着浓厚的色彩。虽然从这个方面来说,该学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也同时对人与动行了有效区分。不过,很明显,这种假说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做支撑,因此,很快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