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全面、独到的视角对乒乓球文化发展与运动的理论与实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文化知识,通过对乒乓球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方面主要对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方行了细致的讲解与分析。本书重视乒乓球历史发展脉络的具体理清,讲究结合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乒乓球文化的突出表现,同时对乒乓球理论在教学、训练、竞赛等应用领域的技术问行研究,丰富了乒乓球技术理论。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乒乓球文化发展、乒乓球运动的其他文化现象、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计划制订、乒乓球运动基本技术教学、乒乓球运动战术教学、乒乓球运动的保健教学、乒乓球运动的身心训练。
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中人们较为关注的运动项目,也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乒乓球文化对于发展体育文化事业有重要的作用,营造的乒乓球文化氛围,能提高乒乓球教学训练的效果。不同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蕴涵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教育价值,赋予人类社会极大的精神财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从而使这项体育运动得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我国,乒乓球运动早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教育文化活动,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
鉴于此,笔者撰写了《乒乓球文化发展与运动教学研究》一书,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七章:章作为本书论述的基础和前提,主要阐释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乒乓球文化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第二章是乒乓球运动的其他文化现象,内括娱乐化视角下的乒乓球运动、比赛视角下的乒乓球运动;第三章分析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计划制订,内容涵盖乒乓球教学理念、乒乓球教学的方法与原则、乒乓球课教学建议、乒乓球教学训练计划文件的制订;第四、五章探讨乒乓球运动基本技术教学、乒乓球运动战术教学;第六章论述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乒乓球运动的疲劳与恢复、乒乓球运动损伤及其:第七章研究乒乓球运动的身体训练、乒乓球运动的心理训练。
全书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颜具新意。将乒乓球文化发展与运动教学相结合,在注重乒乓球理论知识阐述、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提高乒乓球运动教学的实践能力。
本书共计22万字,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天羽和周文龙合著,张天羽负责章至第四章的内容,合计1pan>万字,周文龙负责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合计1pan>万字。
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笔者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笔一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张天羽,女,1991.0pan>,中员,讲师,硕士,河南叶县人。
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体育动训练专业。2016年在职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年2月至今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是体育教学训练。任教以来共发表体育科研论文7篇,参与院级以上课题多项。
周文龙,男,1988.09,中员,讲师,硕士,陕西户县人。
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8年在职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年2月至今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是体育教学训练。任教以来共发表体育科研论文7篇,参与院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乒乓球文化发展
第一节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乒乒球文化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章乒乓球运动的其他文化现象
节娱乐化视角下的乒乓球运动
第二节比赛视角下的乒乓球运动
第三章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计划制订
节乒乓球教学理念
第二节乒乓球教学的方法与原则
第三节乒乓球课教学建议
第四节 乒乓球教学训练计划文件的制订
第四章乒乓球运动基本技术教学
节乒乓球步法与手法教学
第二节乒乓球球法教学
第五章 乒乓球运动战术教学
节单打战术教学
第二节双打战术教学
第三节赛事中的技战术分析
第六章 乒乓球运动的教学
节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的疲劳与恢复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损伤及其
第七章 乒乓球运动的身心训练
节 乒乓球运动的身体训练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的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分别站在球台的两端,在球台中间隔放一个球网的球台上,用手中的球拍,把对方打过来并击中本方球台的球,还击回去,这样打来打去的一项球类运动项目。乒乓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的运动。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网球有着密切的联系,乒乓球运动英文名为TableTennis即为桌上网球。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大约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到网球运动的启示,在一些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极类似现在乒乓球的室内游戏,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亦可把球先发到本方台面再跳至对方台面。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为了不损坏家具,在橡胶或软木实心球外,往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在饭桌上支起网来打,有时索性就在地板上用两个椅子当作支柱,中间挂起网来打。虽然打起来不十分激烈,但颇有乐趣,这种游戏当初叫作“弗利姆一弗拉姆”(Fim-Flam),又称为“高西马”(Goossime)。它没有统一规则,有10分、20分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为一局的。
自从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性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后,代替了软木球和橡胶球,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由于拍击球和球碰桌面时发出的是“乒”“乓”的声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产生了。初乒乓球是一种游戏,欧洲贵族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流人民间。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一)球拍的发展
(pan>)1880-1900年。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诞生了一种在窄长拍柄、椭圆形空心球拍两面贴上羊皮纸的工具,即长柄羔羊皮纸拍、短柄羔羊皮纸拍。
(2)1900一1950年。1902年英国人库特(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由木板入胶粒拍时代。球拍的演变,加强了击球的旋转性能和速度,了削球技术的发展和攻防战术的演变。
(3)1950年以后。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使球的声音变小、球的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在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用海绵拍夺得了男子单打。乒乓球拍的演变,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后又发明了正贴海绵拍和反贴海绵拍。球拍的革新,加快攻的速度,增加了击球的旋转,将乒乓球技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9年国际乒联通过了对球拍的限定。规定球拍应是木拍、胶皮拍或海绵胶皮拍,海绵胶皮拍厚度不得超过4毫米。随后在我国又出现了覆盖物是长胶粒的球拍;削球打法的运动员,使用长胶和反胶两面不同性能,回球转与不转差别很大。
随着长胶、生胶,防弧海绵拍的出现,乒乓球技术也变得更加复杂了。球拍的演变着技术的发展,同时规则对球拍又有了严格的限定,如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