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丁和豆妈一起去逛超市。在买完东西要结账的时候,小豆
丁突然看到了一把很好看的玩具枪,他便让豆妈买给他。
豆妈看着小豆丁说:宝贝,咱家不是有好多玩具枪了吗?这
次我们先不买了,行不行?豆妈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小豆丁往收
银台走。
可是,小豆丁的倔脾气突然上来了,任凭豆妈怎么拉都不肯动。
豆妈生气了,对小豆丁喊道:快走,爸爸就要下班了,我们
还要回家做饭呢!
这一喊,小豆丁委屈地坐在超市地上,号啕大哭,引来了很多
围观的人。人们见小豆丁哭得这么厉害,七嘴八舌地开始劝豆妈,
哎呀,也不贵,就给孩子买了吧对呀,别让孩子哭了再
哭坏了身体……
在众口之下,豆妈有点难为情,只好把玩具枪拿下来给了小豆
丁,然后拉着小豆丁不情愿地结了账。
几乎所有父母都见过或经历过豆妈这种场景。孩子总是任性、
耍赖,动辄便哭闹不停,活脱脱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什么都要满足他的要求。面对如此让人头疼的熊孩子,很多家
长都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声音、光线等外部
刺激,以及心理压力、身体内部器官变化、激素分泌等内部刺激息
息相关。比如孩子伸手抓取食物是因为他的胃部开始收缩,然后他
产生了饿的感觉,进而开始寻找食物。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作为父母,我们要
努力了解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背后的真正需求,这样才更能理解
孩子的行为。
只有主动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发自内心地关爱孩子,陪孩子一
起面对困难,孩子才能在爱与被爱的体验中健康成长。
豆妈带着小豆丁回到家后,小豆丁依旧闷闷不乐。豆爸见此,
用手拍了拍小豆丁的头,问道:宝贝,你怎么不开心啦?有什么
不高兴的事情,可以和爸爸说说吗?
小豆丁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气呼呼地把超市发生的事情说了
一遍。
爸爸听了,摸着小豆丁的头说道:小豆丁一向都是乖巧的孩
子,这次非要买这把玩具枪,肯定有你自己的原因,对不对?
小豆丁眼圈红红的,抽泣地说:我只是……只是因为表妹上
次说她想要一把玩具枪,我就……我就想买一把新的玩具枪……给
她,我没有……没有想惹妈妈生气。
豆妈听完,把小豆丁揽入怀里,心疼地说:对不起,宝贝,
是妈妈太着急回家做饭了,没有顾及你的感受。
小豆丁在豆妈怀里哭了一会儿,等情绪平复后,他对豆妈豆爸
说:我做得也不对,我应该及时向妈妈说明原因。妈妈,对不起。
在大人们看来,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我们不可能拥有所有自
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必须被迫放弃一些。但在孩子心里,他们并
没有顾全大局的能力,很多时候往往以自己的感受为主,一旦自己
的感受被忽略,就难免无理取闹。
孩子的无理取闹并不是家长所能左右得了的,孩子的情绪
一旦爆发,就会产生一系列大人眼中不可理喻的行为。这时,
家长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呵斥孩子,而是要用心去解读孩子行为产
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
排解、控制情绪,逐渐改变不良行为。
本书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爱哭闹、打人、搞破坏、
撒谎、无节制饮食、抢东西等常见的坏行为,仔细分析这些行
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在此基础上逐一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家长
可以轻松搞定家里的小魔王。
除此之外,本书在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
如何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勇敢乐观,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
识和合作意识等内容,以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后,本书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潜在的身心隐患,如抑郁、自
闭、校园暴力等,仔细阐述了各种隐患的潜在表现,以便家长及时
了解孩子身心状况,及时对孩子的不良情况进行干预,让孩子可以
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的守护者,
更要做孩子行为的解读师和心灵导师,用心解读孩子的每
一个行为,在真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去面对成长中的问
题,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