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命后卫师》连环画创作过程中,由于篇幅所限,作者紧紧抓住原剧故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核心情节,删去一些次要的细节描绘,尽量做到大的事件和主要人物脉络清晰。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方面,在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和电视影像资料基础上,运用连环画叙事性语汇、形态和逻辑进行了再创作,对庞杂的场面和人物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以“图”营造的“境”与“文”描述的“意”相匹配,力求实现连环画的文学性与绘画性的完美结合。
20世纪30年代,福建闽西一支由地方武装整编而成的红军主力部队——红五军团34师在红军长征路上演绎过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戏。当时闽西辖八县:长汀、上杭、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清流、明溪,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红34师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中屡建奇功,全师6000多人,几乎清一色闽西子弟,其中仅永定县入伍的战士就多达2000人之众,他们绝大多数为客家人,堪称一支骁勇善战的“客家军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红34师自1934年10月18日接到担任全军后卫的命令后,悲壮地挥别故土,踏上漫漫征途。6000多名指战员在一个半月里,行程数百里,历经信丰河阻击、牛皮坑断后、聂都守关、80公里夜奔宁远、天堂圩柑子园激战4天、一夜70公里甩脱重兵追击、再泅潇河渡恶水。在突破国民党军布设的第四道封锁线时,为掩护红军主力强渡湘江,红34师作为唯一一支阻隔在湘江以东的建制部队,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在最后突围的战斗中全军覆没,为中国革命留下了气吞山河的壮烈篇章。
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著名影视策划师袁锦贵先生总策划、钱林森先生编剧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自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以来,引起持续、强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大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该剧再现了这段悲壮的生死永别故事,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红34师的全体指战员和闽西子弟们,他们虽然没有铁打的身子,却有钢铁般的意志与伟大的革命理想,这就是顶天立地的中国工农红军军魂之所在,这就是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之所在。正是这支英雄部队的奋勇断后,付出的巨大牺牲,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湘江以东一举扑灭红色火种的战略企图,以高昂的代价换来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这部电视剧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历史没有忘记闽西人民,没有忘记闽西有这样一群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客家子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希望大家“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深深地被这群闽西子弟兵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赤胆忠心和“硬脖子”精神所感动,于是萌生了用画笔为这群人画像、为这群人立传的想法,以此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在此连环画创作过程中,由于篇幅所限,我紧紧抓住原剧故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核心情节,删去一些次要的细节描绘,尽量做到大的事件和主要人物脉络清晰。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方面,在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和电视影像资料基础上,运用连环画叙事性语汇、形态和逻辑进行了再创作,对庞杂的场面和人物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以“图”营造的“境”与“文”描述的“意”相匹配,力求实现连环画的文学性与绘画性的完美结合。由于个人能力与经验有限,在脚本编写和艺术表达技巧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与指正。
龚应军,湖北应城人,中共党员,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动画专业创始人,福建江夏学院红色经典创作工作室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人才智库研究员、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建专家组成员、福建当代水彩画院特聘画师;平潭画院副院长、平潭综合实验区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出版有《动画概论》《中国动画艺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等著作,在《民族艺术》《当代电影》《舞蹈》《艺术与设计》《艺术生活》《上海艺术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美术作品20多篇(幅),油画、水彩、连环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