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规划》以大学生涯教育实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围绕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主线,紧紧抓住了大学生对实现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的心理,展开了对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定位、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问题的探讨,努力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较高的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职业兴趣,找准职业方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作了积极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第一节 职业的含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人职匹配与职业选择
第四节 专业学习与职业的联系
第二章 大学生涯规划
第一节 大学生涯规划的含义、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职业与职业理想的确定
第三节 大学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四节 大学生涯规划的实施
第三章 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
第一节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自我生活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五节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学生组织与社会实践
第一节 学校社团活动
第二节 大学阶段的有关竞赛活动
第三节 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章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职业资格与职业准入
第三节 主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介绍
第六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第二节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第三节 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脉络
第四节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求及创业典型案例选编
第五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创业项目书撰写
参考文献
附录 编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第一步。第一个问题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一种性格和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客观地加以认识,就能扬长避短,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第二个问题是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个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气质相符,是否是自己兴趣所在;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为不同的职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认清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与未来职业要求的差距,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效率。
认识自我的性格、兴趣和爱好,可以借助于专业的相关测评来实现,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验、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以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是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如想象力不足,沟通能力不强等),从而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潜力。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选择,进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发展路线。但更多的主要是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
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就现在而言,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主要归纳为七种取向:①能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②助人为乐,为社会服务;③实现自身价值,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④体面,受人尊敬;⑤能赚钱;⑥虽平凡但有固定收入,稳定;⑦自己喜欢。客观地讲,上述七种类型的职业理想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选择也会不同。但客观地认识社会发展水平和实现自我职业理想的条件,就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只有当理想与现实达到一致时,职业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制约。个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是树立职业理想的主观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而依据个人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确立的职业理想才是适合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所以,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应基于个人的特质,更应将职业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