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可以是精彩绝伦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不但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和习惯,更要不断放大他们的特质与优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懂得包容、懂得协同、懂得合作以及坚韧、自信的孩子。
本书以“胜者163 教育模型”为基础,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为主线,深刻剖析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错误做法,全面阐释了父母培养优秀青少年的思路与方法。“胜者163 教育模型”即: 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六个特质,分别是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具有学识与眼界、具有自我驱动力、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有感恩的心、具有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的三个思维,分别是艺术思维、建筑思维、辩证思维。
通过本书的学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便会有章可循,从而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天赋和潜力。
张益铭
上海胜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素质教育专家,中国素质教育推动者,“胜者163教育模型”创立者。
拥有二十年教育教学经验,他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并一直遵循“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教育原则,用心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心智和能力
“胜者163教育模型”,旨在全面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顶层思维和综合素质。
01天天玩游戏的父母,怎能养育出爱看书的孩子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好的教育?”思考许久后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不可完全求同。如果一定要定一个基准,我想借用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句话:“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认为这句话不仅是好的教育的答案,更是给父母敲的警钟。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可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模仿父母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高夫与托马斯写过一本关于父母心灵成长的书籍《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我非常认可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向大人学习,所以一味地命令孩子、告诉他们应该何去何从的做法,效果其实并不好。”
当代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的成果也证明,监督、管教、鞭策其实是教育当中的下下之选。孩子越大,命令式语言收效越小,反而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能够起到长期的教育效果。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所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道理浅显,可大多数父母无法理解,或理解却不愿践行。因为很多成年人结束求学生涯后选择了追求安逸的生活,选择放弃自我成长。有的人虽然生活忙碌,但精神却十分懒惰,最终活成了外表光鲜、精神匮乏的样子。
让孩子自己寻找成长、成才之路已是父母的失职,但有些父母还在用错误的行为影响孩子,之后抱怨孩子不努力、不争气。我曾特意针对性研究过这类父母的心理,发现这类父母大多沉浸在错误教育思维中而不自觉,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对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很多父母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就停止了地图的绘制,却要求孩子按照这张不完整的地图寻找自己的人生,这当然会带来低下的教育效果。
我一直告诫各位父母,学生生涯的结束不等于人生探索的结束,孩子的出生就是人生的新起点。因为我们的学识水平、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被这个幼小的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这个新生命还会为我们开辟出一片全新的未知领域。
归根结底,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父母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如果父母都放弃进步、安于现状,又怎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其超越自己呢?
为人父母,应当先陪伴,后引导;先做榜样,再做教鞭。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能够收获难以想象的幸福感。正如一位母亲在胜者教育结训大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越发感觉到,孩子是我的天使。”她不是因为孩子的成长令其感到骄傲,而是因为在学会陪伴孩子成长后,自己感觉终日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