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纳了作者多年来创作并发表的散文、儿童文学、历史掌故、小说等作品, 勾划了一段创作轨迹。全书文风朴实无华, 无粉无饰,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透过或长或短的故事, 品咂出生活的五味和浪花起伏, 给读者以光亮和动力。文中作品大多公开发表于兰州晚报、兰州日报, 或已收入正式出版的文学集里。
篇春晖悠悠
黄河石
母女情
清明祭
绣花枕顶
报祭
母亲的怀抱
冬天的记忆
黑条纹棉鞋
中秋月儿圆
不息的烛光
年馍
一曲《一枝花》
篇童真童趣
老鹰捉小鸡
红头绳
野枸杞
枣花
飘飞的蝴蝶
欢乐的暑假
那一声“哥……”
趣忆“乒乒乓”
第三篇陇上云影
清风儿徐来
雨中赏荷
春节素描
走近黄河
心中的圣殿
山沟里吼大戏
心中的“蒲公英”
又是柿红叶落时
巍巍潜夫山
“花儿”唱翻了二郎山
娲皇故里走笔
暮色中的古韵
第四篇阡陌榆柳
老人与井
红山楂
会宁女孩
舟曲老人
清清洮河水
杏树湾
贡马井的天
第五篇岁月回眸
外祖父
农耕笔耘童心在
秋天的谜语
羊倌生涯
十年一觉大学梦
第六篇人物春秋
将军学者陆文虎
原的歌和童话的世界
难舍这片沃土
三代人的音乐追求
第七篇物换星移
沧桑历尽肃墓
人杰地灵话榆中
金花娘娘与故乡金崖镇
金城陆氏根在昆山
长寿山下说长寿
顺应潮流的经典
道教一代宗师
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觅踪
第八篇那年那月
火祭
黑毛绳腰带
天娃
天爷
“赛貂蝉”尕奶奶
爷爷的宝藏
后记
黄河石
还是在上小学时,一次,我发现母亲放衣物的棕箱里,有块蛋糕大的圆石块,它是那么圆,轻轻一滚,便像车轮般在炕上轱辘辘转起来。
“哎呀,小心摔坏了!”母亲一把捡起来,把那淡青色的圆石块贴在脸颊上,如同亲吻我的脸蛋一样。
“妈,给我玩吧!”我苦苦哀求,用它做跳房房用的牌子,滑溜自如,保准老是赢家。
“等你长大了……”母亲让我在炕上玩了一阵儿,又了衣箱,并加上了锁。
升到二年级,我记起了母亲答应的事。“你还小,再长大一些……”
三年级时,我肩膀上扛了“二道杠”,母亲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终于把那块思暮想的圆石块给了我。
到此时我才惊奇地注意到:这淡青色圆石块上的图案奇异极了,像是人工精细描绘上去似的,那些如柏叶和梅花瓣一样的花纹整齐而有规律,由圆心向四面散射开来;它细腻光滑得有如玻璃体。
小伙伴们和我一样喜欢这巧夺天工的圆宝石,都想用它来为自己赢得胜利。晚上放学的路上,几个好朋友还递来传去玩一阵儿这个宝贝,然后再郑重地交给我。
小小的圆石块,给我们的童年和友谊增添了几多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快乐!
有天课外活动时,我们正玩得开心,突然间,比我们高两级的“麻子”窜出来,冷不防,他一把捡起圆石块,紧紧攥在手心,麻脸上露出得意的笑,“我给大家耍个把戏。”
他抹了一把鼻涕,嘴里念念有词,一个鹞子翻身,牌子“嗖”一声划了个弧线,向蓝天飞去……
我的心像被勾走似的一阵难受。伙伴们面面相觑,对“麻子”却是一声也不敢吭。
“石牌子丢了吗?”母亲看我哭着回来,紧捉住我的胳膊问。伙伴们把经过告诉母亲,她脸色猛变了,嘴唇微微颤动着,半晌才说:“我真不该给你呀!”
原来,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纪念品。
早年,母亲随父亲在陕西一家华纱布公司上班,辗转于汉中、合阳、韩城一带,侵占华北,与陕西一河之隔的山西也被占领,黄河西岸都能看到敌人的碉堡,魔爪要伸过黄河。为了逃难,父母决定回老家。临行前,父母向黄河告别,拣到了那块淡青色的浑圆光洁的黄河石……
听了母亲的述说,我的心像被攫住似的难受。我决心要找到那块黄河石。我和伙伴们找遍了附近的果园、麦田、水渠、场院,可惜始终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