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软件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软件技术人才岗位工作特点、要求,提出了4S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全书共10章,阐述了类上班制创构背景、理论模型、校企研共同体构建、环境构建、资源构建、培养路径、考核评价、运行机制、案例及成效等内容,是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面向软件产业高端和高端软件产业培养职业素养高、岗位技能精、创新意识强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及理工科专业二级学院(系)院长(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参考书。
序
前言
第1章 创构背景
1.1 政策背景
1.1.1 2000年以前
1.1.2 20002010年
1.1.3 20112020年
1.1.4 2021年
1.2 软件产业发展人才诉求
1.2.1 软件产业发展回顾
1.2.2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
1.3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困惑与探索
1.3.1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1.3.2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校企研协同育人探索实践
1.3.3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卓越班模式探索实践
第2章 理论模型
2.1 理论基础
2.1.1 现代学徒制理论
2.1.2 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理论
2.2 设计思路
2.2.1 校企研共同体
2.2.2 教学做一体化
2.2.3 产学研创
2.3.4 类上班制
2.3 模型构建
2.3.1 要素阐释
2.3.2 结构分析
第3章 校企研共同体构建
3.1 校企合作基础
3.1.1 校研阶段
3.1.2 校企研阶段
3.2 构建三融合合作育人机制
3.3 打造三平台职业能力发展环境
3.4 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3.5 校企研合作运行机制
3.6 实践成效
第4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学习环境构建
4.1 课内学习环境构建
4.2 课外学习环境构建
第5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教学资源构建
5.1 共建开发资源
5.2 共建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方案
5.3 搭建自研 第三方的教学云平台
5.4 打造三平台职业能力发展环境
5.5 共同打造校内外实践基地
5.6 共建混编师资团队
第6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培养路径构建
6.1 培养路径构建思路
6.2 高职软件类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内涵
6.3 构建分层、分类、分段培养方法
6.4 构建分模块、个性化课程体系
第7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考核评价构建
7.1 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基础
7.2 考核评价的方法建构
7.3 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
7.4 典型案例
第8章 类上班制运行机制
8.1 类上班制实施步骤
8.2 类上班制政策保障
第9章 类上班制实践效果
9.1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理念
9.2 服务专业群能力凸显
9.3 校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
第10章 总结展望
10.1 经验总结
10.2 未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