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涵盖胶质瘤、神经肿瘤、鼻咽癌、口腔颌面肿瘤。头颈肿瘤、眼肿瘤、甲状腺癌、肺癌、胸腺肿瘤、乳腺肿瘤、食管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瘤、妇科肿瘤、腹膜肿瘤、淋巴瘤、血液肿瘤等28个专业领域恶性肿瘤防治的全流程指南。本书以证据为基础,根据中国人人群的特殊性和中国大陆大多数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特色的“防-筛-诊-治-康”服务体系,突出整合医学理念、纳入中国研究和经验,以指导临床一线医生日常制定规范化的患者分层诊疗方案为首要目标,力争做成最适合中国患者、最方便国内医生使用的中国人自己的临床诊疗指南。本册为《胃肠间质瘤》。
本书以证据为基础,根据中国人人群的特殊性和中国大陆大多数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特色的“防-筛-诊-治-康”服务体系,突出整合医学理念、纳入中国研究和经验,以指导临床一线医生日常制定规范化的患者分层诊疗方案为首要目标,力争做成最适合中国患者、最方便国内医生使用的中国人自己的临床诊疗指南。本分册为胃肠间质瘤分册,介绍了胃肠间质瘤的概述、流行病学、诊断与评估、常规治疗策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新型辅助治疗策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康复及缓和治疗等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流行病学
第三章 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1 原发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2 胃肠间质瘤转移灶的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胃肠道问质瘤的内镜诊断
l 内镜与超声内镜的诊断意义
2 胃肠间质瘤内镜与超声内镜下的表现
第四节 胃肠问质瘤的病理诊断
1 胃肠间质瘤的组织细胞学形态
2 胃肠间质瘤免疫组化与鉴别诊断
3 CDll7阴性胃肠间质瘤的诊断
4 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
5 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
6 胃肠间质瘤的分子检测
第四章 小胃肠间质瘤
第一节 小胃肠间质瘤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第二节 小胃肠问质瘤的诊断
1 超声内镜(EUS)
2 普通内镜检查
3 CT检查
第三节 小胃肠间质瘤的治疗
1 食管小GIST的治疗
2 胃小GIST的治疗
3 十二指肠小GIST的治疗
4 小肠小GIST的治疗
5 结直肠小GIST的治疗
6 小GIST的药物治疗
第四节 小GIST的监测和随访
1 监测
2 随访
第五章 手术治疗
第一节 活检原则
1 活检适应证
2 活检方式
第二节 手术适应证
第三节 手术原则
第四节 手术方式
1 不同部位GIST的手术方式
第五节 GIST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1 GIST的并发症和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 围术期靶向治疗相关副反应对手术的影响
第六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辅助治疗
第六章 术后辅助治疗
第七章 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
第一节 一线治疗
第二节 伊马替尼标准剂量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第三节 三线治疗
第四节 四线治疗
第五节 影像学疗效评估
第八章 胃肠间质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学证据
1 营养筛查
2 营养状况评估
3 营养评定(诊断)
4 营养治疗的适应证
5 营养治疗策略
6 能量需求
7 免疫营养支持
8 饮食运动、体型和运动后体重减轻
第三节 推荐意见
第九章 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施细则
1 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间质瘤常面临不同心理问题
2 一般患者的心理干预
3 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十章 GIST的多学科整合诊疗
第一节 MDT to HIM学科组成、协作目的及临床获益
第二节 协作目的及临床获益
第三节 各学科在MDT to HIM诊疗中的作用
1 胃肠科
2 放射影像科及内镜科
3 病理科
4 外科
5 肿瘤内科
6 支持治疗
第四节 原发局限性及复发和(或)转移性GIST的MDT to HIM策略
1 原发局限性GIST
2 初治的复发和(或)转移性GIST
3 靶向治疗获益的进展期GIST
4 靶向治疗下GIST~限性或广泛进展
5 特殊GIST
第十一章 随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