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地狱底层的男人, 登上大教堂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他的上升过程持续了许多年, 他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人, 他们似乎都拥有一个额外的灵魂。他们中有人告诉他: 理论学家坚信大教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还有一位画家在等待他以便完成那幅画作。当男人终于抵达顶层时, 他将发现那个探索良久的启示。
马修宇宙的起点,“梦之囚徒”的真正起源
本书收录了样式丰富的七个短篇故事,每篇2至5页,和一个19页篇幅的寓言故事《上升》。其中的短篇故事起初发表于马修在1987年自费出版的出道短篇漫画集《巴黎-马孔》(Paris-Macon)中,该漫画确定了他黑白色调的风格,是奠定其发展方向的隐蔽却必要的基础,也是他的创作技法日后变得娴熟的必经阶段。这些已经绝版的作品,如同在抽屉深处发现的瑰宝,仍能让人兴致盎然地翻阅起来。
无论是很久之前画的短篇,还是在《梦之囚徒:进程》和《梦之囚徒:颠倒黑白》之间创作的中篇《上升》,我们都能发现熟悉的深邃的大片黑色,在黑色大幕布中出现的人物和用黑白光线雕琢的事物,但也能看出他在逐步放弃所谓的现实主义,线条逐渐变得有力、简略,图像正走向一种由黑白二元对立形成的夸张的“清线”画风。
难得一见的马修兄弟联手,演绎“孤独尽头”的乡愁
在马修的这些早期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是孤独。书中四个作品改编自马克-安托万的哥哥——让-卢克·马修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写的短篇小说,兄长的文本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后来的作品中少见的乡愁。其中一篇描述了一位在地下蛰居三年计划着毁灭世界的疯子,篇名是《*后一个人》,而这个题目也很好地指代了其他几篇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一条全是老人的街上发现只有自己是年轻人的男子,六年如一日守在妻子遇难处等待凶手现身的丈夫……只有《行李箱》运用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在这篇充满讽刺的速写作品中,嵌入了一种对现代高科技的怀疑。
一部兼具《画的秘密》和《卢浮地宫》神韵的寓言式小说
受博尔赫斯的小说《接近阿尔穆塔辛》的启发,《上升》关照了马修的另一部长篇作品:《画的秘密》,在该漫画的结尾,如神迹般出现了一张脸庞。类似的显影也在等待着《上升》的主人公,一个从地狱出来的无名氏。他不停地向上攀登一座看不到边际的大教堂。脸庞代表着马修对个体身份的疑问,即探索自我的精神追求,是他在多部作品中探讨的关键主题。而教堂,也是《梦之囚徒》的主角尤里乌斯常出现的地点之一。用一生向上攀爬一座教堂的设定,同样引人联想《卢浮地宫》中用一生向下探访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上升》既保有熟悉的味道,又能带给我们不断翻新的惊喜,这正是马修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