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概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理论。围绕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特殊地位及大学生群体当下面临的道德困境,进行理论分析和挖掘,并在概括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思想内涵和理论优势的基础上,明确科学人生观、崇高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下篇主要介绍大学生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和家庭、高校、社会等的协助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式方法。新时代大学生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包括人际关系的培养、家庭观教育、廉政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同样要发挥积极而又重大的作用,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大思政的格局,为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如何继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就成为我们理论工作者重要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快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总结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意蕴,发掘传统与现代的各种资源,发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深入关注中国现实,同时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发展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意的探索。
2021年5月8日,承蒙邀请,本人非常荣幸来到山东交通学院讲学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天下马院是一家。报告结束后,又受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源书记和杜永明院长的盛情之约,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让我惊喜地了解到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新招聘一批青年博士教师,他们学养深厚、基础扎实、科研积极性高、学术潜力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学术骨干。有鉴于此,我向林源书记、杜永明院长及学校有关部门领导提出建议,以部分青年教师现有的或原有前期成果为基础,出版一套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相关内容的丛书。既可以为本院的学科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激发教师们的工作与科研热情,促进教研相长,又可以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可喜的是,去年的这个建议变成了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的面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祝贺!
关于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的编写工作,有必要向读者做一些解释与简要说明。
第一,这套丛书虽然命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距离全面、系统、详尽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拓展,这一研究成果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套丛书主要以某个问题或主题为研究主线,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框架,为将来编纂更加全面、系统、详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著作做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第二,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的编写模式是,以著者的博士论文或者以其原有的科研积淀为基础,依托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术背景,既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传统历史根基、优秀文化涵养、理论渊源,又尝试性探究、梳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的转向、微观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等。当作者们围绕各自主题进行阐述时,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背景、问题演变与发展脉络就呈现在其中。
第三,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的撰写,主要是基于作者们自身的学术研究背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而且囿于自身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对重要理论的挖掘和实践的理论总结尚存在诸多欠缺之处,暂时付诸阙如,以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做补充。
第四,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主要尝试述及诸多研究中的几个侧面,涵盖国家制度体系的延续与价值探究、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策略探讨、新时代文化自信展示等较为完整的研究逻辑主线,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新时代发展更是贯穿其间。这套丛书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希望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以及其他内容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面世。
综上所述,由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尝试撰写的这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是他们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的阶段性成果,尽管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但瑕不掩玉,也恳求学界同仁不吝赐教,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张伟英,山东聊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博士,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政课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路径探索。多次主持或参与省级、市厅级和校级科研、教学教改等课题,在《人民论坛》《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探索》《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王先亮,山东高密人,哲学博士,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国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道德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山东省文化艺术、山东省家庭教育等多项重点课题,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先秦儒道本体论研究》,参与编写《中国儒学年鉴》《中华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等。
上篇 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理论
绪 论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评析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载体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道德困境
第三节 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第四节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第二章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一节 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三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 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 钙
第二节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四章 厚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下篇 新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路径和方法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方式和措施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第六章 新时代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创新精神教育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庭观教育
第四节 新时代大学生的廉政思想教育
第五节 新时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六节 理想信念教育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七章 传承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 传承红色文化
第二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 传承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八章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平台
第一节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立身之本
第二节 建立健全思想道德修养制度
第三节 思政课效果提升路径探析问题引领式教学法
第九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担当与作为
第一节 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第十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需要社会整体合力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需要依靠党和政府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协同发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