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21报道内容的年度好稿精选,涉及中国产业形态变化的解读、流量时代中的人物命运的体察,科学与理性主义的思辨,以及对文化和文学价值的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最为精彩而浓缩的记录。
《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们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到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俯下身来感受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消费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
如此,以本书为滥觞,《三联生活周刊》有雄心逐渐构筑一部独特视角的当代史记忆。
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每篇文章后面的主编点评,解读相关文章的成功之处,体现了《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写作的标准,成为广大传媒从业者和写作爱好者值得借鉴的一部写作秘笈。
序:写作是孤独的
第一篇 发现现在
第一章 变化中的中国产业
疫情后,重新认识中国外贸
/新冠肺炎疫情使来自海外的订单陡增,对于企业来说也可能像洪水,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接得住。必须拥有强大的产能、高效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无间,甚至调动国际物流资源才能稳妥有序地疏导海外需求,变成营业收入的增长。数字化也不只是一个销售渠道的改变,背后还有科技含量和国际化。
谁来当工人
/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当老一代工人老去,谁是操控新机器的新工人?
新国货还有哪些路要走
/所谓的新消费领域泡沫,到底说明它是一个虚假概念,还是说 只是消费升级路上的调整?除去民族自信的滤镜,跟国际国内成熟 品牌放在一个坐标系里,这些新国货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能走多远呢?
泡沫的根源:中国新消费的特殊性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爆发更强。一个创业公司从零到在资本市场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值,在中国可能 3 年就实现,在日本可能要花 10 年到 15 年的时间完成。这种差异第一来自资本的介入,第二来自中国跟新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极其发达。
第二章 时代下的个人
范雨素的真实与不真实
/故乡的贫穷不真实,母亲的不幸福不真实,自己经历过的苦难不真实,像浮萍一样, 和亲人的被迫疏离不真实。所有弱者的被轻视、被欺凌都不应该真实,她背井离乡走了那么远的路,就是想离开这种不真实。
王志文:大陆荧幕上的第一个男性偶像
/一个人,能跳出自身的秩序,就是魅力。
第三章 回不了家的孩子
重庆两幼童坠亡事件:最亲密的杀害
/在一段以金钱为诱饵和目的的情感关系中,疯狂的占有与屈服都似乎理所当然,永无止境。
蒲公英纪事
/笔者原以为,笔者将讲述的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如何调动社会资源,让流动儿童实现命运逆转的故事。但当进入这所学校的肌理,笔者突然意识到,那些打动笔者的教育日常中的点滴,它们并不特殊。它们的力量在于蕴藏其中的价值。
第二篇 思想的力量
第四章 《理性》诞生:回顾 300 年前一场革命的可能性
理性的力量
/300 多年时间, 对人类的历史来说只是一个多么短暂的间隔。此时我们回顾当年,会发现人类曾经拥有那么纯粹的勇气和自信。
1687 年,一个全新宇宙的诞生
/人类可能再也不会有牛顿时代那种认为自己已经理解宇宙全部奥秘的青涩自信,却也对自身的理性有了更加成熟和乐观的认识。
附 文 科学不是在一夜之间改变的专访英国科学史学家帕特里夏·法拉
/牛顿最大的科学遗产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被量化,可以通过数学来处理的想法。
第五章 探索地球最后的边疆:深海诱惑
/海的下面,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那里幽暗神秘,似乎很容易去,却又非常难以到达。正是这个看似矛盾的特点,使深海充满了诱惑,让无数探险家心醉神迷。
第三篇 历史的关隘
第六章 故宫的清单
他们理解的传统与中国
/一座博物馆收藏的本质是什么?如果用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 (Umberto Eco)的思路来回答,它的本质是一张清单。
天子的清单:如何看懂故宫的宫廷收藏
/故宫是在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基础上,继续生长扩充而成的一座现代博物馆。以皇家的权力将珍品资源汇聚一堂并非难事,但让人好奇的是,帝王进行收藏的逻辑,以及企图通过藏品来建构怎样的世界。
故宫藏品清点,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文物
/故宫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而且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的博物院和文化遗产。这样的定位,就决定了故宫的文物收藏中,除了传统的铜瓷书画和供赏玩的工艺品,还应该包括更多。
第七章 命运时刻:卷入历史的关隘
/在李鸿章这样的时代杰出人物内心中,对忠义精神的对象和价值也发生过犹疑。到了清末,表面还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意识形态实际已抽空了忠义精神,这个时候,政治的面相也就发生了改变。
第八章 一切都将从记忆的繁复之网中重现
/通过《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使整个世界随着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一同衰老,并将这个生命过程表现为一个永恒的瞬间。
后记Ⅰ:记者的质朴野心
后记Ⅱ:用行走打开阅读从 2021 年的考古封面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