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册子,是作者20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同时,也承载着作者内心深切的期盼。期盼孩子们能够摆脱因注意力和学习问题而带来的混乱、扭曲、憎恨、麻木,期盼家长能够摆脱因孩子注意力和学习问题而带来的纠结、无助、自责、彼此抱怨甚至绝望。希望这本书能为家长提供一些容易操作、适合家庭的训练干预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儿童在注意力和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问题。
刘华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
士
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儿童
脑科学访问学者
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
学认知语言学访问学者
周佶是我在浙江大学任
教时的学生,本科和研究生
都是。自2000年他人读浙
江大学教育系起,我与他一
直都保持着密切的亦师亦友
的关系。
周佶的这本新著我前后
读了三遍,在我看来,这本
书同时具备了三大特征。
其一,通俗性与专业性
相融合。周佶将艰深的心理
学专业理论用极其通俗的语
句进行阐释。例如对前庭觉
、本体觉这些对于心理学专
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了数年学
习都感到迷惑的专业知识,
他巧妙地用了一个“防火墙”
的比方和两句简单的话(“换
句话说,本体觉让孩子不用
眼睛看,就能知道自己身体
的任何部位在干吗”“除此之
外,本体觉还负责帮助儿童
在运动之前,做好身体运动
前的准备”)就讲得清清楚楚
了。又如,像“工作记忆”这
样的概念,一般心理学教科
书上都会叙述其“前世今生”
,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等等,几乎很少涉及其对
于儿童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影
响,或只作蜻蜓点水似的泛
泛而谈,但是周估却把它写
出了整整一章的内容,突显
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发
展过程的现实意义,且同样
是用了通俗易懂的简洁语言
就阐述得明明白白。有的专
家写书,往往连篇累牍地使
用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仿
佛不如此不足以表明自己的
“专家”身份,结果书出版以
后,读者寥寥。相较而言,
周估的这本书并没有因为其
通俗易懂而丧失了应有的专
业性,不但家长、学生读得
懂,如我这种所谓正牌“专
家”也从中获益匪浅。
其二,逻辑性与文学性
相融合。我以前在给学生讲
论文写作时,会强调一句“
专业性是与文学性相排斥的
,因为文学性太强会影响思
维的逻辑性”,现在读了周
估这本书后,我的观念发生
了动摇。这本书整体架构的
逻辑性非常强,第一部分与
第二部分前后呼应,理论与
应用相互衔接,问题与方法
相互应答,训练游戏逐步递
进,而且每一章节的层次安
排也显得井井有条,甚至每
个段落里的语句之间也如串
珠取贝似的连贯一体。写文
章要做到逻辑性与文学性相
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喜的是,周佶这本书处
处都有着美妙的文学化语言
,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而
充满趣味,且感人至深。
其三,知识性与可操作
性相融合。几年前,我与中
国心理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
员会主任高申春教授交流时
,曾提出现代中国心理学界
普遍缺乏美国心理学家J.S
.布鲁纳那样坦荡诚恳的研
究态度。不久前,我在给四
川某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做
演讲时再次提到了这个观点
,并用了“布鲁纳精神”这个
词语。那么,“布鲁纳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我认为主要
有两点:一是来自问题现场
的扎实与细致,二是把自己
的研究成果无论对错一览无
余地展示出来。从这本书里
,我看到周估身上已经体现
出了这种可贵的“布鲁纳精
神”。每一个案例都切合对
理论知识的介绍,并都描述
得具体细致,几乎所有家长
都会感叹,“这说的不正是
我们家孩子的情况嘛”!因
为这些案例都是他自己在长
期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辅
导实践中一个一个积累起来
的。书中每一个感统训练游
戏都基于现实的日常生活进
行设计,具体而实在,没有
复杂的程序和难觅的活动辅
助材料,家长们一看就知道
怎么操作,从而对照解决自
己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
我为有周佶这样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的学生而感到欣
慰,并诚恳地祝愿他能写出
更多的好书以惠及更多的儿
童。是为序。
2022年8月
周佶,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系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天恩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从业20年,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发展方向的专业研究和实践,于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创立了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工作站,为学校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学习障碍儿童发展指导、特殊需要儿童心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家庭教育督导等帮助。多年来,积累个案2000余个,带领儿童心理成长小组近100组,为4000余个家庭提供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近几年专注于小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工作,致力于幼小衔接及小学低段儿童学习能力(注意力、感觉统合、视听能力、工作加工能力)的观察、分析及处置干预。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儿童”,倡导在家庭教育中“看到每一个孩子自己的起跑线”。
引言
第一部分 儿童学习与注意力问题的分析与辨别
第一章 父母需要得到帮助而不是被指责
为什么要帮助父母?——当下许多父母正在经历从着急、心烦到绝望无助的心理变化
父母应该得到帮助而不是被指责——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在用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孩子!
第二章 分析儿童学习和注意力问题前的准备
第一步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二步把孩子的糟糕状态分解成具体化的行为
第三步找到并记录孩子重复出现的错误行为
第四步根据孩子的重复错误行为分析背后的根源
第三章 学习与注意力问题的根源——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儿
构成学习起跑线的第一部分
——学习信号的捕捉和收集能力
构成学习起跑线的第二部分
——学习信号的传输和筛选能力
构成学习起跑线的第三部分
——学习信号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构成学习起跑线的第四部分
——学习信号的储存和输出能力
第四章 孩子需要被训练,而不是批评和惩罚
家长干吗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为何不能像曾经对待学走路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
批评和惩罚真的管用吗?
——我们凭什么觉得批评和惩罚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孩子需要训练,而不是批评和惩罚
——用训练让孩子一步步摆脱学习和注意力问题
第二部分 结合作业和游戏的基础学习能力训练
第五章 视觉失调导致的相关问题与家庭训练
第一节 视觉失调带来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向
第二节 促进视觉能力改善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六章 听觉失调导致的相关问题与相应的家庭训练
第一节 听觉失调带来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向
第二节 促进听觉改善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七章 前庭觉的相关问题与相应的家庭训练
第一节 前庭功能失调带来的问题行为
第二节 促进前庭功能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八章 皮肤触觉的相关问题与相应的家庭训练
第一节 由皮肤触觉带来的错误行为与训练方向
第二节 改善皮肤触觉问题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九章 本体觉相关问题与相应的家庭训练
第一节 本体觉失调带来的问题行为
第二节 促进本体觉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十章 工作记忆相关问题与相应的家庭训练
第一节 工作记忆受损带来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向
第二节 促进工作记忆发展的家庭训练游戏
第十一章 我家的基础学习能力训练计划
第一步确定训练目标
第二步挑选训练游戏
第三步挑选奖励方式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训练并记录效果进行总结调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