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章,第一章对特殊儿童进行了概述。第二章研究了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发展从“特殊”到“全纳”的情况。第三章是对我国随班就读的继续研究。第四章从教育和康复的整合角度对特殊儿童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第五章对这种教育康复整合教学活动及其实施进行了研究。第六章至第十章从教育康复角度对盲教、聋教、智障教育等教学和沟通策略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对特殊行了概述。介绍了特殊的概念、类型和心理等内容。正是因为特殊的特殊性,所以才有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章研究了特殊教育的理念发展从“特殊”到“全纳”的情况,主括对特殊学校教育、特殊教育的现状、我国对全纳教育的本土化——随班就读,以及随班就读家庭参与特殊康复等。第三章是对我国随班就读的继续研究括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资源教室和个性化教育计划等。第四章从教育和康复的整合角度对特殊教育课行了研究括特殊教育课程、康复课程与个别化教育教学联结的教育康复整合课程三种可操作模式。第五章对这种教育康复整合教学活动及其实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教育、康复各自行事的单一模式和教育康复融合模式及教育康复深入整合三种模式,本章给出了后两种模式的范例。第六章至第十章从教育康复角度对盲教、聋教、智障教育等教学和沟通策行了研究。
本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和各位同行探讨教育康复问题。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章 特殊儿童概述
第一节 特殊儿童概念界定
第二节 特殊儿童类型分析
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
第二章 特殊儿童教育从“特殊”到“全纳”
第一节 特殊儿童需要的满足——特殊儿童学校教育
第二节 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
第四节 随班就读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康复
第三章 特殊儿童教育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
第二节 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
第三节 资源教室方案及管理
第四节 个性化教育计划
第四章 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
第一节 特殊教育阶段性课程
第二节 康复课程
第三节 个别化联结的教育康复整合课程
……
特殊概述
节特殊概念界定
理论上,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都是特殊的,因为每个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需要。在实践时考虑到平等与差异,对特殊有一个相对狭窄的定义,以便与普通区别开来。
一、特殊概念的缘起
随着人们对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需求,全纳教育的对象发生着动态的变化,从单纯的残疾扩展到特殊目标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终延伸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1.缘于残疾
残疾是指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学会适应能力的14岁以下。在西方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对残疾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数残疾处境很悲惨,不受保护且常常遭受忽视或被抛弃,甚至受到不人道的待遇。古希腊和古罗马早开始尝试对残疾行分析和,并制定一些政策限制杀害残疾婴儿。到中世纪,上层人土中出现对残疾子行家庭教育的先例。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人们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同时激发人们对残疾教育的兴趣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实践。①
2.扩大至特殊
许多残疾是特殊,但并不是所有的特殊都是残疾。特殊括常所说的残疾,括没有明显的身体或感官残疾。但在学活、交往等方面存在身心障碍的,括智力超常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业不良。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特殊是指与正常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括高于正常发展的,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美国特殊教育百科全书》将特殊分为天才、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缺陷(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残疾及其他健康损害、言语障碍、行为异常、学、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类型。而狭义的特殊专指残疾,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
3.发展为特殊教育需要
1978年,在英国的《沃诺克报告》中提出“特殊教育需要”这一术语。该报告认为,所有的个体都是的,每一个都是特殊的。如果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就不应该强硬地把他们区分为有无残疾或是否特殊,而是应该把这些看成是需要我们提供各种形式的额外帮助的一个群体。这就从原先的特殊教育范畴跨越到普通教育的行列。1981年,在英国教育法中正式认可“特殊教育需要”这一概念,取代过去英国传统的残疾分类的全部名称,并将“特殊教育需要”定义为:“如果一个有学而需要特殊教育设施,那么就说这个有特殊教育需要。”自此,“特殊教育需要”这一概念在国际特殊教育领域流行开来。的确,所有的特殊教育需要都是不容忽视的,每个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连续体,我们应该对个体在每一阶段中的教育需要予以满足。满足的特殊教育需要,可以通过很多途径:①教学方法、配备的设备及使用特殊的方法;②给以的或做适当的改变,以适应某个的课程教学;③创造适合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