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曾经是一个湖,而今已由水城变为一座陆城。2010年作家舒国治出版《水城台北》,谢海盟读后深受启发,于是风雨无阻地在台北城整整走了七年,每日步行至少五个小时,踏查台北城残存的水路痕迹,打捞出那些被掩埋、已消失的河流,告诉它们,你的名字叫什么?
凭借实地踏查与严谨考据所展开的找河之旅,不仅记录下掩埋在现代都市底下的水城台北,也复活了河神曾经见证、如今已被人们遗忘的城市历史和岛屿记忆:万盛街的如火岁月、三毛的舒兰街、王文兴的纪州庵、牯岭街95巷、上埤的浮水莲花、东西神大排、舒畅公公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笔下的温州街、大安支线的黄金岁月、带着无数台北人记忆的瑠公圳……《寻找河神》是一个年轻人对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视,克制中有孤意,冷峻下见深情。它既是一部丰富详实、极具启示的城市河流志,思考人与土地、人与建筑的关系,探寻何为理想城市及实现路径,也是一本探索城市人文记忆的思想随笔,这是《寻找河神》在自然与人文方面的双重书写意义。
★侯孝贤新片同名原著,朱天文编剧,舒淇、董子健主演。寻河人谢海盟的台北行走实录,穿越新旧交叠三百年的台北地图,找寻消失的水路。探寻族群故事与岛屿历史,复活记忆中的水城台北。2010年作家舒国治出版《水城台北》,谢海盟读后深受启发,于是每日至少步行五个小时,无论晴雨,整整走了七年时间,探访这座现代城市中残存的水路痕迹。行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地,记录流变的城市风景,复现不为人所知的岛屿历史。要知道这个地点过去发生过什么,就在这里了。
★开拓城市书写疆界,看见你不曾想象、或已然遗忘的城市纹理。一部用河流书写的城市人文志,一场时空交错的文学探访与记忆之旅,被称为台北的水经注。三毛的舒兰街·王文兴的纪州庵·舒畅公公与红颜知己小苗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笔下的温州街·白先勇《花桥荣记》中巷口的小公园……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灌注于一条河流之上,展现台北市新旧交迭三百年的历史演变,涵盖水文、人文、文学、电影、动保、社会议题等多元面向关照。寻河人谢海盟用走路实践人与城市健康的相处方式,记录一座城市在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或弊端:以树护屋的纪州庵、理想的民生社区、老房子文化运动、后的山城焕民新村……
★收录多幅踏查图片与手绘地图,一部台北深度旅行导览,一个年轻人对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视,一场梳理自我来处与城市历史的精神之旅,重建我们与身边环境的深切联系。你的附近,触手可及。台北是我深爱的家乡,于我有着无法篡夺的位置,我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各时期的面貌。用脚步去亲近每一条河流、每一处不被人注意却不应被遗忘的地点,同观那些我们都还记得的不存在之物。我想问问万盛街的河神,是否还记得一九七〇年代的左翼青年们傍着潺潺水流、主编了《大学论坛》。河神伴他们夜夜饮酒,听他们高歌……我好生羡慕那时代人人心中如野火,而今荡然无存的那股精神气。那个时代,人心是真,信念价值是真,颠沛流离是真,人们面对困境的抉择与付出的代价也真。
★第17届台北文学年金得主,第42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朱天心、杨照、林俊颕、傅月庵、顾玉玲、费滢诚挚推荐。近来看到好的写城市的作品,是我儿子盟盟写的《寻找河神》。我觉得他写得超好的,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是因为有人这样深情款款地对待他所居住的城市。(朱天心)谢海盟的追踪,不是依赖记忆,而是辛勤地踏查,一步一步将水道走成自己生命中分不开的风景;谢海盟的重建,不只有怀旧与感喟,更多加了清楚的历史诠释与价值态度。大概所有人都能在这本书找到感应之处。(杨照)
谢海盟:一九八六年生于台北,二〇〇九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喜欢无用的知识,现职电影编剧与自由写作。出版有《行云纪:〈刺客聂隐娘〉拍摄侧录》。
瑠公圳与雾里薛圳
瑠公圳干线
蟾蜍山/芳兰山下
大巨蛋:社运年之我见我思
旧里族支线:小乖与小璇
刷一层灰的民生社区
雾里薛圳
安东街河
舒兰河上
我们家在康乐里
三与三
上埤
浮水莲花
一场华美大梦
安和路/顶好河
东西神大排
黄金岁月
大河
小河们
新店瑠公圳
在瑠公圳边抓宝可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