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大板块: 设计是什么--建立设计的概念, 从历史的发展看设计的本质与价值, 理解设计的进化与演变的顺序, 理清工业革命以后的设计发展脉络; 灵感如何产生--简单来说, 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 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 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 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设计从何入手--考察设计的目的和动机, 即为特定人群、特定场合、特定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怎样成为设计师--眼、手、脑的综合训练; 设计实例--设计分析步骤图的海量示范。本书能够为设计爱好者们提供快速便捷的指导。
1)国内一线设计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从业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课程比例,提供现代设计方法学的新理念、新内容。
2)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思路灵活、主题性强,从眼、手、脑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中思考、调研、分析的能力。
3)教学知识点配备数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展示。通过扫描与知识点相应的二维码,浏览学习更多知识拓展、在线案例、拓展阅读等。
4)适合高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既可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又可以结合其他专题设计课程进行教学。
初读钱缨老师编写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留下几方面的印象。
一、版式—轻量、洁净、调性明晰、轮廓分明
这,可能映射着编写者的下意识:淡化“知识”,淡化“授业”,让教与学双方尽可能“围拢和坐下”,师生共同在已知中触碰未知,在未知中用好已知。
这,还映射着编写者的现场意识:思维的活动因人而异,但作为课堂或设计群体,促进思维的最大公约数应是相互碰撞与激活,因此,书稿中“近乎口语”的词汇与短句、“谁都懂”的比喻与例如、“不易混淆”的区间与范围等相互呼应,以形成版式最中坚的调性。
这,还映射着编写者的选择意识:尽管书稿中的案例分别取自不同时空的学校、班级、教师及教法,但基本完备了“图文共叙”的内容闭环。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每幅“图例”无论是描绘的形式、信息的建构,还是与文字的匹配等,做得都不错;加之选择蓝色来“定调和统调”,确实(使图例)成为“整体叙事”中最具辨识度的介质。
二、场景—活性、多义、研学同行、虚实共融
整部书稿力图展现的,显然不是由“讲台+ 课桌”构成的常规课室,也不像是由“屏幕终端+ 出图设备”构成的设计空间。全文展现的内容几乎不涉及经典(或系统)的“专业知识”—换句话说,不涉及现成的“设计嵌块”;同时,也几乎不涉及规范(或系统)的“技术程序”—换句话说,不涉及现成的“设计步骤”。
整部书稿力图展现的,是教与学相互渗透并趋于同频的状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交互环境,是以“解决问题”为路径的行事脉络,是大幅度跳脱“物质/ 物理/ 有形”的设计体,是大幅度接触“行为/ 体验/ 无形”的设计实质。
整部书稿力图展现的,是一线教师特有的清新感和还未被“授业者包袱”压垮的“青椒”群像。于是,选题和对题型的定义是相对轻松的,问题和表述问题的姿态是开放并可商量可重建的,设计的路径是可边行进边修正的……
也因此,阶段性结果可以是多义的和多样的。
整部书稿力图对应的,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一族。这个群体力避“划一”而趋向“零碎”,警惕“启发”而宁愿“直接”;这个群体与教师之间的“观念差”,导致对大多数“范例”迥然不同的认知— 教师认定的“亮点”,学生可能视为“呵呵”;教师认定的“不易”,学生可能视为“无
感”;教师认定的“次要”,学生可能视为“哇塞”……从整个书稿的诸多案例
中,各位执教者为在教与学的认知反差中寻找契合点和多义性所做的努力和良苦用心依稀可见……
三、方法—紧致、贴切、调研变现、策划贯穿
在“设计方法”的相关篇章中,能感受到各位指导教师及编写者对“方法”的重视与处理—尤其在“资料整理”和“信息呈现”版块,侧重对“普遍认读习惯”的顺应和对“一般辨识反应”的遵从。为此,书稿中呈现出的与之对应的“方法”,更多的是条件反射型和常识经验型,而不再刻意于“创意”。
具体来说,整个书稿中能看到力求自然、力求具体、力求平和的资料整理术、资料呈现术、资料标注术等;能看到与“设计思维”章节不同的“降维叙述”;能看到“一学就会”且可“照搬”的各种“表现模板”。这些,都应是指导教师和编写者的睿智之举。也因此,本书的应用场景就不止于“有组织的班组教学”,而可扩展至“自组织的现场体验”。
编写者钱缨曾经的“设计计划学”专业背景,较自然地融入了本书稿中:—注重设计环节的“前置和后延”。设计计划学较早定义了设计的起点非“创意”而是“问题”,设计的质量非“审美达成”而是“解决问题”。本书稿
对设计诸环节“前置与后延”的系统化处理,自然地体现着设计计划学的上述基础逻辑;—设计计划学不限于问题的表象,不拘泥于显性的条件,关注场景的闭环及路径的发散。本书稿力图挖掘“过程中的”隐形因果,勾连相关条件,注重实施攻略等方法,也自然渗透着设计计划学的上述运行逻辑。愿本书稿的图与文,皆为一张张面向读者的有益的笑脸。
赵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
2022 年3 月于上海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