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剧说》是周明泰编著的一部戏曲史料笔记,系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而成,所引用书籍有杨钟羲《雪桥诗话》、震钧《天咫偶闻》、王韬《淞滨琐话》等,全书共四卷。作者将见于各书的戏曲史料辑录成稿,分门排列,并对之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其内容可归纳为:1.叙述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2.考察戏剧故事的源流;3.载录剧坛掌故与作家、演员的轶事;4.品评北曲和南曲的风格和词采。《明本传奇杂录》是周明泰所作明代传奇提要目录,上卷为汲古阁本《六十种曲》提要,下卷为其他明代传奇提要,著者对每一剧目皆简单介绍作者、情节、源流、版本等,并提及至作者著书时代该剧是否尚有演出。因此,该书不仅可以作为明代传奇研究的入门指要,且可从中发现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戏曲演出的发展脉络。
·书香家风,文化名宿
出身近代文化名门东至周氏,精研传统戏曲,影响至今不朽。
·见闻广博,用心勤勉
三十九家前人笔记所载梨园轶事,百二十种明清传奇提炼剧目源流,荟萃精华,前所未有。
出版前言
至德周明泰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戏曲研究家,也是著名的戏曲史料收集整理者,他纂辑的《几礼居戏曲丛书》,至今仍是戏曲史研究者经常引用的文献。职此之故,周氏在京剧史领域的贡献,也常为学林所称道。然而,周氏对戏剧的爱好,实不仅限于京剧一域,他所收集的戏曲史料中,也有大量昆曲及其他剧种的文献,如许之衡饮流斋所藏原抄本《五福记》《金丸记》,乾隆内廷抄本弋腔《江流记》、昆腔《进瓜记》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本。此外,周氏还收藏了许多“杂书”,如野史笔记等,其中也不乏记载、反映梨园某一方面情况的史料。
1939年8月至10月,天津暴发大规模洪涝灾害,亲历其事的周明泰对此有形象的描述:“己卯七月初六日,津地洪水为灾,全邑陆沉者四十余日,人家庭院出入必以舟楫。”这个“己卯七月初六日”,换算成公历,就是1939年8月20日。在天津被洪水困扰的几十天里,周明泰“杜门不出,独居水阁之中,日惟取近人笔记读之,颇觉怡然自得”。到了洪水退去之后的重阳节,也就是同年10月21日,周明泰将自己近两月读书时随手摘引的戏剧轶事辑为四卷,刊印行世。因清代学者焦循辑录历代文献中关于戏剧中的内容为一书,定名《剧说》,周氏继踵前贤,便将自己所辑之书命名为《续剧说》。
从《续剧说》书前的《引用书目》来看,周氏在两个月内读了近四十部笔记,这还不包括同一笔记分为数集的情况——如《啸亭杂录》实际包括《啸亭杂录》《啸亭续录》二书,而《坚瓠集》更是分为一集至十集——其用力之勤,实堪赞叹。而且,焦循是生活于清代乾嘉间的学者,他所引用的前人著述,自然不能晚于嘉庆朝,而周明泰所读的“近人笔记”,则大多是成书于清代道咸以降,乃至民国时期的著作,这就使《剧说》和《续剧说》衔接起来,形成了一条从汉唐到民国的戏曲史料链。对于研究者来说,焦、周二先生辑录而成的这两部书,虽然未必能将历代笔记杂说中与戏曲有关的记载“一网打尽”,但总也可以说“网罗殆尽”了,其对于戏曲史研究的价值,自然毋庸赘述。《剧说》由于作者焦循的名声更大,得到整理的时间也早,相对而言,也就更为人所知。而《续剧说》虽然学术价值不逊前书,但成书时间晚,受到重视的程度就相对较低,这是很可惜的。本次将《续剧说》整理出版,纳入“北京戏曲史材”丛书,或可稍补这一缺憾。
另外,本次与《续剧说》合册出版的还有一种,即同样为周明泰所著的《明本传奇杂录》。明清两代所谓“传奇”,大抵指用昆弋诸腔演唱的长篇戏曲而言。《明本传奇杂录》即针对明人所著传奇而作,分上下两卷,上卷谈明末毛晋汲古阁所刻《六十种曲》,下卷谈《六十种曲》以外的明代传奇,每剧各有提要一篇,以解说戏剧本事来源、剧目传承、版本信息、收藏情况为主,也不乏附记轶事者。明代盛行传奇,今人多知之,其中杰出者如《浣纱记》《牡丹亭》,至今仍享有盛誉。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更多曾经脍炙人口的明代名剧已经沉寂无闻,或偶有遗响流传于京剧或地方剧种之中,大众也茫然不知。今人若能通过读《明本传奇杂录》一书,略见明代传奇创作盛况之梗概,并由此窥得古今戏曲传承关系之一斑,不失为一件具有文化意义的好事。
当然,在上述两部著作中,也存在一些微疵。如《续剧说》在摘引文献时,可能是由于抄录中的偶然疏忽,出现了一些错字,甚至偶尔还写错了所在卷数;《明本传奇杂录》中也出现了把“藏”写成“撰”,把同一部书的两个名字当成两部书的问题。在整理出版上述两部著作时,我们对书中的错误进行了审慎的修正,不便径改者,则以脚注形式做出解释,以免误导读者。原书中的个别异体字,大多改用规范简体字,其关涉专有名词的,则或因约定俗成的关系,循旧未改。特此说明。
周明泰(1896-1994),字志辅,号几礼居主人,安徽东至人,晚清两江总督周馥之孙,民国初期实业家周学熙之子。周明泰是我国现代著名戏曲研究家,民国时期即致力于研究中国戏曲史,尤以对近代北京戏曲史的研究成就最高。他与当时京剧、曲艺界名流如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尚小云、刘宝全等交往颇深,深知梨园旧闻轶事,并收集了大量历代戏曲史料。经周氏之手编纂成书的史料集有《都门纪略中的戏曲史料》《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清升平署事例漫抄》《续剧说》等,并著有《近百年来的戏剧》《杨小楼评传》《枕流答问》等书。其著作曾合编为“几礼居戏曲丛书”。肇英,青年文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致力于唐宋史、日本古代史研究。
续剧说
引用书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明本传奇杂录
目录
卷上 汲古阁六十种曲
卷下
跋
姑苏小伶陶金铃,本良家子,少业儒,尝赴郡应童子试,旅于城南卖酒家。夜梦某观察宴客,召梨园长乐部佐酒,演《玉簪记》,所谓潘必正陈妙常者也。金铃故不习优,亦殊自忘之,扮妙常而登场焉。管弦金鼓之间,进止合度,而声情特妙。乐阕宾散,诸伶皆退,观察独召之入内,小酌于媚香之楼,翠钿红袖,姬侍如云。金铃是时年十有五矣,杂坐其间,星眸环照,莫敢谁何。一名绣云者尤丽,其属意金铃也亦尤厚。于是次第度曲,竞斗歌喉,间有误处,使金铃正之,后堂丝竹,视当场为胜。
已而观察曰:“旧曲习听,宜各奏新声。”一姬乃唱曰:“袅袅腰肢细,是楼外垂杨,教人旖旎。晓鬟偷学暮鸦飞,更琼梳、小掠春云腻。新月纤纤,刚描一线,赛不过两弯眉翠。问秋千、锦索系罗衣,直恁莲勾飞起。为前日、双燕来时,斗他剪水凌风戏。单消受不惯、香醪滋味。倩郎君转倩桃花,替侬家,今夜为郎沉醉。”观察顾金铃笑曰:“汝权为桃花可也。”遂酌以饮之。金铃亦取大斗,引满奉观察。一姬继唱曰:“烛花儿分外光荧,酒波儿分外香馨,宫纱扇子裹着袖儿擎,背面儿漏出梅花影,闪烁了郎的眼睛。偷觑了几回,可是不分明,登时恼乱狂蜂儿的性。这一夜,是何等恩情,何等光景。到如今,隔着纸儿唤不应,对着帐儿呼不醒,敢则是你侬故意儿薄幸。”观察大笑,为连举数觥。一姬又唱曰:“窗纱密密,帘押重重,围住了一楼春梦,透不出一线儿春风。海棠全是旧时的红,盼不上黄昏细雨沾花重。有多少风催雨送,倒不教艳色竟成空。不敢恼公,不敢懊侬。恨孤鸾,无故飞入侬的命宫,甚因缘把红丝牵动?”一姬唱曰:“凤箫儿吹得人魂灵飘飘,鹍弦儿拨得人情丝袅袅,玉笙儿吸得心花摇,檀板儿拍得泪珠儿掉。一声声都是断肠鸟,唱得樱桃唇焦、莲花舌翘。意思儿仍是没分晓,好模糊的相思曲调,准备着银壶漏尽金鸡叫。”或风情之靡曼,或哀怨之缠绵,金铃斯时若近若远,若危若安,嗒焉坐忘,不疑身在人间也。最后绣云发声,声尤掩抑不可听,其词曰:“一抹青螺,一寸横波。甚玉兔化身,浑似嫦娥。饶是聪明,真假雌雄猜不破。一霎时春愁无那,周旋回避,尽教人两般都错。却待恁般才可,料不是闻清歌,唤奈何。小黄鹂飞上花梢坐,花枝忒煞多,怎到得吾侬两个。此意同缄锁,上天日月,下地山河,眼前灯火。只落得、侬知他意渠怜我。”时观察已中酒昏然,故数女歌词俱不闻也。少顷,遣金铃出宿于西轩。金铃甚惆怅,伏枕疑想,恍惚成寐,复梦一侍儿来请,遂引之至一阁中,香兽氤氲,珠翠溢目,却见绣云宛然在榻,起迎金铃,遽相偎倚。金铃私问:“观察亦安在?”绣云曰:“此时尚关渠事耶?幸复无虑。请君为潘郎,吾为陈姑,复演《窃词》一折耳。”金铃喜甚,方欲搴帷,忽闻帘外鹦鹉连呼“相公来”,绣云推之,乃惊寤,则身仍卧西轩中。且悔且忆,而然一声,忽复张眼,则身实卧卖酒家,并非西轩也,朝暾射牖,揽衣遽兴,两雀方斗于檐间,破瓦在地焉。深自嗟讶,盖梦之中又占其梦矣,梦中情事记之了了。
他日,以所演《玉簪》质之梨园,节目皆合。金铃由是竟善讴,试度他曲,过耳辄能。既而学使者按试,金铃不见录,而闻他郡梨园果有所谓长乐部者,往潜访之,则部中诸伶恍然如旧识,益讶向者之梦,良非偶然,殆数也。乃易士而优,隶长乐部,声伎为一时冠。大江南北,转徙经年,果又有所谓某观察者,一日置酒宴客,果召长乐部奏技。至则台榭犹是也,宾客犹是也,是日果演《玉簪记》,酒阑客散,果召之入内小饮。观察诸姬又皆如旧识,桃源重来,槐安真到,事境虽是,而情转深矣。既而莺簧珠串,歌管皆同,酒盏觥春,笑言无异。惟绣云玉肌瘦损,蛾黛凄然,终席无一语,不复歌前日之曲,此其小变也。及小酌既罢,金铃果出宿西轩,歘然入梦,梦入于绣云之寝,心惩前事,不暇他语,欲亟遂幽欢以偿夙愿,而既见绣云,殊不自由,转辗之间,竟忘前事,仍问观察安在,仍作潘郎,仍闻鹦鹉呼相公,仍为绣云所推而觉,仍卧西轩中,瞿然自惊,爽然自失,复哑然自笑。盖是夕之梦,畴昔梦中之梦也,数之前定者,卒不或爽,竟有如此梦中之梦、戏中之戏,变幻于是其极矣。
金铃本名铎,“金铃”,其小字也,人以其伶也,呼之。【《耳食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