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著作,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概况与趋势、众创空间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想载体、众创空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维深度结合的具体表现、众创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平台与载体、众创空间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的评价、众创空间更好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七部分构成,全书主要研究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道路中,众创空间所发挥的作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阐述高校众创空间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 蓬勃发展为加快我国创新 型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了 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更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全面 实现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 人才。随着时代的飞速发 展,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 全面兴起,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有效将其运用,必然 会为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创 新创业型人才,助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全面 实现。 本书第一章作为基础 部分,主要推进当前我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 概况和发展趋势。本章首 先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明确 分析,其次就当前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情 况进行了概括,包括教师 队伍建设、“硬件”条件、 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随 后则是就新时代背景下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 向作出客观研判,即“专 创融合”。 本书第二章作为实证 研究部分,主要立足新时 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 展提出的新要求,明确高 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 新挑战,并就众创空间的 内涵,进行系统性说明, 为立足众创空间深入探索 全面提高新时代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质量的可行性策 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第三章作为辨析 部分,主要通过众创空间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 维深度结合的具体表现, 说明众创空间在新时代高 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发 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 中,明确指出众创空间能 够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的主体方向、让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活动拥有明确的 内容,为高校开展创新创 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 模式,充分证明众创空间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 应用价值。 本书第四章为作用分 析部分,主要立足创新创 业场地设施方面的平台与 载体作用、创新创业技术 与设备方面的服务支撑作 用、高校学科教育与教师 队伍方面的合力作用、众 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中形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等四方面,将众创空间应 用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 必然会产生的作用进行系 统化分析,由此确保高校 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在推 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中的实用性。 本书第五章作为案例 分析部分,主要立足高校 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全面 兴起的大背景,从高校创 新创业政策环境方面、“ 创客空间”与“创新工场” 的深化改革方面、创新创 业教育发展要素的全面性 方面发生的改变,进而充 分说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有效运用众创空间不仅能 够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更能确保高校大学生创新 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 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为高 校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 教育发展提供可行经验。 本书第六章作为高校 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教 育发展的保障条件部分, 即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 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笔 者从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 化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等三 方面构建,确保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立足众创空间实 现可持续发展。 本书第七章作为策略 探究部分,主要立足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力求与师生 和现代技术的“双对接”、 力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 本化与教育联盟并行、实 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 体化”和“双完善”兼容并 包,明确众创空间推动高 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 展的具体实施策略。
戴秋花,生于1979年,女,浙江苍南人,助理研究员,公共事业管理硕士(MPA)。现任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业咨询师。2014年获评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017年获全国人事人才研究主题征文大赛二等奖。参与国家级众创空间“万里笃创”的建设,策划组织开展“创客创业大赛”,辅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持市厅级课题3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4篇。
第一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概况与趋势
第一节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概况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研判
第二章 众创空间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想载体
第一节 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节 众创空间的内涵
第三节 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理想载体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众创空间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维深度结合
第一节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明确了主体
第二节 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拥有明确的内容
第三节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第四章 众创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与载体
第一节 创新创业场地设施方面的平台与载体作用
第二节 创新创业技术与设备方面的服务支撑作用
第三节 高校学科教育与教师队伍方面的合力作用
第四节 众创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
第五章 众创空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典型案例
第一节 政策环境实现了伴随时代发展步伐的不断深化
第二节 清华大学i.Center
第三节 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第四节 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坊”
第五节 浙江万里学院“万里笃创”
第六章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评价
第一节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的评价标准
第二节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的评价模型
第三节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章 众创空间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力求与师生和现代技术“双对接”
第二节 力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本化与教育联盟并行
第三节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体化”和“双完善”兼容并包
参考文献
附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