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一部散文集。书稿中收录的文章以深情的笔墨描摹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给自己带来巨犬影响的老师同学,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与亲友交往的怀念,有对求学生涯的回顾,有对工作实践的感怀,以一篇篇文章串联起数十年的光阴,展示了作者在家庭影响^下积极奋进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展现了改革开放对一代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书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温暖情感以及昂扬奋斗的进取精神,由此也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勃勃生机。
虽然我离开那里已经许多年了,但它还是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那里是我儿时的家园,是我一生中都魂牵梦绕的地方。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马不停蹄的跋涉,一路走来,风一程雨一程,一路阳光,一路风雨。采撷这一路洒落的点点滴滴,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一 疫情期间,身心疲惫, 百无聊赖,沏上一壶好茶 ,读读朋友发来的文章, 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 享受,胜过琼浆玉液,灵 丹妙药。比如现今就摊开 在案头,被我翻阅了不知 多少遍的文友路方红女士 的这部书稿。 今年前些日子,路方红 先是发送电子版给我,其 后担心我老眼昏花字号小 了看不真切,遂又快递寄 来一包放大后的纸质书稿 。路方红在微信中嘱托我 认真审读一下,贡献点修 改意见,以便交付出版社 编辑出版。打开浏览一番 ,得知是她近几年所写的 回忆文章的结集,书稿题 名《曲水潺潺》,林林总 总,长长短短,共计有十 四五万字。时值疫情,我 正好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摒弃杂务,静下心来, 用了大约一周的空闲时间 ,把集子里的所有文章都 仔细地阅读了一至两遍。 应该说,这是我读得甚 为舒心愉快的一部书稿。 路方红的文笔,行文风 格,也像她童年时代所住 曲水亭老街院门前街河里 的清泉溪流,潺潺流动, 清澈见底,而又随物赋形 ,摇曳多姿。文章看似并 无什么结构经营,只是娓 娓道来,信手写去,却也 收放自如,起伏有致。由 于并非中文科班出身,没 有那么多章法技巧的讲究 与约束,不故作高深莫测 之态,不发宏大玄妙之论 ,反倒朴茂平实,充满生 机,很接地气。蹉跎岁月 ,迷茫人生,幼时伙伴, 中学密友,工厂同事,大 学同窗,医院师长、 同人等等,无不被她写 得生动鲜活,让人如临其 境,如闻其声。 说到我与方红相遇相识 而为文友,倒也蛮符合“以 文会友”这句古语雅言,是 先知其文,后识其人。路 方红,出身书香之家,乃 名门之后,是著名蒲松龄 著作研究专家路大荒先生 的嫡孙女。因其名而关注 其文。我陆续看过她发表 在报纸副刊上的多篇文章 ,都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 象。只可惜未曾有幸谋面 ,无缘一睹芳容。 然而知其名、读其文不 久,便也有幸得识其人, 与路方红女士见了面。引 见者是她的老朋友、我的 新朋友乔建华兄。我与乔 兄相识也是萍水相逢,由 朋友的朋友介绍引荐。虽 他的于李制文多ポ场机, 年学胡平令乔兄曾在某省 级医院长期从事医疗保健 工作,为整理父亲遗稿和 撰写家谱之事找到我。乔 兄身世非凡。其父乔嗣斌 乃著名医学专家,早年毕 业于教会创办的齐鲁大学 ,还曾去苏联莫斯科留过 学,与路方红的母亲是大 学同班同学。而乔兄大舅 爷刘阶平毕业于南京中央 大学,在20世纪40年代, 与路大荒先生由于共同对 蒲松龄著作的研究成为好 朋友。或许正是这些原因 ,乔兄与路方红很熟。 于是由乔兄电话约定, 三人在五龙潭公园门前碰 面,而后去附近某酒家小 聚。时为一年多之前,辛 丑春夏之交,天朗气清, 微风和煦,正是疫情一度 大为舒缓、人人心情开朗 的时节。但见对面而坐的 路方红女士一袭风衣一头 乌发,人长得小巧玲珑, 面目姣好,举止潇酒,优 雅大方,不难想象年轻时 必为一身形绰约之俏佳人 也。后来看到她书稿中《 校园逸事》一文。“文革”中 路方红上了大学,进入山 东医学院读书。夏天到来 时,她自作主张,飘飘然 穿起了一件花裙子曾在班 里引发轩然大波。读罢不 禁莞尔。 半个多世纪过去,历经 无数风雨沧桑,如今的医 学专家路方红自然已不复 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但 直爽率真的性格依然如故 。虽是初次见面,却毫无 一般知识女性的矜持之状 和教授导师的尊贵之态, 无拘无束,侃侃而谈,心 直口快,笑声爽朗。彼此 大有一见如故之感。尽管 相识时间不长,见面次数 也不多,但一来二往,我 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熟 人、好朋友。于是方红便 不断有文章发来。数月后 ,她又发来这部书稿。 二 书稿《曲水潺潺》让我 读来倍感亲切,还有一个 重要原因,即书稿中所写 的一些街巷场景我并不陌 生,所写的那些著名人物 ,不少我都曾有过一面之 缘,包括大荒先生本人。 如今读之,勾起我对往昔 的回忆、对故友的怀念, 不禁有一种恍然若梦之感 。中台业的“路方红在书稿 第一章“忆昔俱年少”头两篇 文章中,写到她在曲水亭 街八号小院与爷爷路大荒 居住在一起时的童年生活 ,以及在“曲水书巢”书斋里 看爷爷读书写字、 理蒲松龄文集,从而耳 满目染,渐渐爱上文学的 情形。要说起来,我对这 条曲水亭老街是再熟悉不 过了。那里曾居住着我的 不少老同学和老朋友。方 红所说居住在曲水亭街十 五号,夏日夜晚经常一起 偷偷跑到王府池子游泳 小伙伴俐俐,正是我高 中要好同学王建老兄的胞 妹,前几年我还在王宅见 过这位王家小妹。彼时王 宅北邻老槐树旁有两间临 街门头房。老棋友裴志平 夫妇就住在那里。当年济 南盛夏之夜,天气十分闷 热,流水潺潺、凉风习习 的曲水亭街,遂成为众多 棋友的避暑胜地。那时我 作为“病退留城知青”正窝在 街道上待业,白天被拉去 干活,晚上闲着没事儿, 便外出乘凉,常去曲水亭 街上逛逛,裴志平是我的 忘年交,大我十四五岁, 人极聪明,博览群书,我 以裴公尊称之。此时裴公 也因
路方红,路大荒先生嫡孙女,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专业研究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等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配套指南编委。
一 忆昔俱年少
曲水潺潺
在“曲水书巢”的怀抱里
我的大姑
梦里戴庄
我的发小小敦哥
无寻处,唯有少年心
中心医院的孩子们
六月雪,雪了吗
我们的“芳华”
二 走向人生
草色遥看近却无
岁月如歌
毛玲
邻居家来了同龄人
三 山医校园
我的丁老师
小邓
玉兰花开
校园逸事
黄河故道上的救死扶伤
难忘的唐山列车抗震医疗队
四 医者仁心
夜班逸事
供应室的李老师
没有走到奈何桥
五 科研、科研
那五彩斑斓的钦岛彩石
又是槐花飘香时
章丘医学科研现场的额外收获
桃李芳菲
那个给我们默默点赞的人走了
厚谊长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跟着刘力生教授做科研
评审逸事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六 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我的大姨婆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儿子的童年
宝宝贝贝
暖阳
春种一粒粟
后记
在街上我遇到了儿时的伙伴俐俐,她带着女儿青青正在用竹竿赶着两只鸭子。童年的情景恍然就在眼前,只是又是一代人罢了。其实那时的俐俐在单位已经有宿舍了,但是她还是希望她的青青能够像我们小时候那祥生活,所以她特地搬了回来,让她的宝贝女儿也能生活在这样诗意的环境中。
我看到这个情景,连忙将儿子从自行车上放下来,让他与青青一起赶鸭子,我一边帮他们赶着鸭子,一边说:“孩子,这就是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夏天的雷雨总是急急忙忙地赶到。刚才还是艳阳天,一会儿的工夫,疾风暴雨从天而降。我们从窗户向外望去,祈祷着雨快快停。屋外的雨刚刚停住,我就跟着表姐向大明湖跑去,那时的大明湖没有门票,严然就是我们的后花园。在退园的假山上,表姐知道哪棵古老的大树下会长出好吃的蘑菇。果然我们找到了,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将蘑菇交给大姑,下面的事情就是期待着晚饭吃上鲜美的蘑菇鸡蛋汤了。
夏天的午后总是那么漫长,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这时候午睡实在太可惜了,况且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我悄悄地溜出家里,坐在大门外的青石板上。像商量好了一样,后院的小伙伴也会按时来到的。大家带着各种棋子,有跳棋、军棋、象棋等等,顷刻间摆好各种棋子,杀了起来。小一点的孩子愿玩跳棋、大象、小老鼠之类的游戏,我还是愿玩军棋、象棋之类的游戏。记得当时最愿意与后院的小明子下棋,小明子是后院高老师和李老师的儿子,从小古灵精怪的,可能与他下棋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吧。
有时候夏天的午后我悄悄地走出门,到我家对面的俐俐家去玩耍。俐俐是我的好朋友,据说她的爷爷清末时曾在南方当过县令,告老还乡后想在济南安家。当她爷爷站在大明湖前的鹊华桥上向北望去时,触目之处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像极了江南,所以他就在曲水河畔买地置宅,安顿了下来。这个院子就是不久前被济南市政府定为“济南市传统老民宅”的曲水亭街十五号。据俐俐说,她家本来是三进院,街道拓宽时拆了一进院,后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她们家就剩下后面的这一个院子了。她家院子里有泉,平常有个井盖子盖着,每次走到泉边,我都很紧张,生怕掉下去。俐俐的奶奶很严厉,听到我们大声说笑就训斥我们,说现在的女孩子一点也不矜持,没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我和俐俐立即停止了说笑,悄悄地做个鬼脸。
其实俐俐的奶奶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老人,在她的严格教育下,她的子女大都考上北京大学等名校,成为老师、工程师等人才。我在俐俐家,大多数时间是与俐俐五互相交换各自的课外读物看,或交流集邮的信息。有一次到她家,一进门俐俐就高兴地对我说,她的一个表哥考上大学了,把以前集的邮票都送给她了,她大喜过望,希望我们两人一人一半,共同分享这大大的喜悦。那一个暑假我们两人都处于兴奋之中,不时地拿出这些从天而降的珍贵邮票,分享着,欣赏着。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