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解诚信”,从诚信的一般含义出发,探讨了诚信的基础理论,分析了不同领域的诚信内涵和主要指向,并介绍了新时代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要点;中篇“品味诚信”,分别从古代中国、当代中国和世界各国撷取了二十四个经典故事,带读者品味诚信果实的甘苦辛酸;下篇“实践诚信”,探讨了诚信文化的实现路径,并以国内外若干高校的案例给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其本义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一个人只有内诚于已、开诚布公,才能完善自己;反之,如果自我欺骗、失信于人,其他诸如仁义、勇敢、坚韧等品格也会没有彰显的基础。同样,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是没有灵魂和信仰的,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终丧失传承文明的动力。
现代社会,不仅济活动需要诚信,政治领域、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活动领域也需要诚信。从营到管理,从商品买卖到资本,从国际条约到大国责任,从线下到线上......诚信都散发着其不朽的价值光芒。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和谐的重要基石;就政府而言,诚信是充满力量的;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家历来重视诚信建设。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次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06年“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义忘利为耻”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的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个人层面的核心要素。的十九大强调“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22年10月,的二十大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指出要“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机制”.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的方式展开”,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贫乏相互交错,济社会转型的喜悦和迷茫相互叠加,诚信缺失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诚信建设机制的题中之义,又是“五育并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从不同的视角带领当代大学生领悟诚信文化的含义,感悟诚信文化的魅力。上篇“理解诚信”,从诚信的一般含义出发探讨了诚信的基础理论,分析了不同领域的诚信内涵和主要指向,并介绍了新时代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要点。中篇“品味诚信”,分别从代中国、当代中国和世界各国撷取了二十四个典故事,带读者品味诚信果实的甘苦辛酸。下篇“实践诚信”,从行为学角度探讨了诚信文化的实现路径,并以国内外若干高校的案例给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全书既讲“大道理”,也说“小故事”,力求以形象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代替枯燥的说教,同时,结合财商贸等行业的职业特性,客观把握诚信文化的现实脉搏
本书在19年第三版基础上成书,由浙江职业学院陈云涛教授制订纲目并组织编写。其中,章至第三章由张心亮编写、修订,第四章至第六章由叶丛丛编写,第七章由叶君红编写,第八章由汪栋灿编写,第九章由陈云涛、王懂礼、李子江、杜斌撰写,陈云涛、凌云志负责全书统稿,凌云志做了文字校改。
本书的编写既得益于浙江职业学院等高校长期以来对诚信文化的坚守与探索,又得益于众多诚信文化研究者的思考与付出一这些理论与思想的启迪虽已力求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致敬,但难免挂一漏万,在此深表歉意。学识所限,本书的不足之处,恳请专家、读者予以批评指
上篇理解诚信
章诚信基础理论一、诚信的内涵二、诚能三、诚信的价值
第二章不同视域中的诚信
一、道德诚信二、法律诚信三、济诚信四、政治诚信
第三章新时代的诚信体系建设
一、个人诚信建设
二、领域的诚信建设
三、诚信建设制度化
中篇品味诚信
第四章代中国诚信事
一、以信立国
二、赵氏孤儿
三、一饭之恩
四、推心置腹
五、七擒七纵
六、千里践约
七、不卖病牛
八、商道不欺
第五章当代中国诚信事
一、“抱诚守拙”钱学森
二、“诚信奶奶”陈金英
三、“诚信老爹”吴恒忠
四、公交司机的职业诚信
五、诚信考试警钟长鸣
六、令学术界蒙羞的“知网事件”七、河南村镇银行和中原诚信博物馆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六章世界各国诚信事
一、“诚信国家”是怎样炼成的?二、伟大统林肯
三、一名乘客的航班
……
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四位一体”构建商科人才诚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央文明委关于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150附录2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
指导意见[16] 98号
附录3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诚信守则(13版本)
附录4康奈尔大学学术诚信条例
附录5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6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附录7诚信哲词集萃
附录8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录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14-年)184
附录10办公厅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19] 35号
附录11关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附录12办公厅关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
度构建诚信建设机制的指导意见[] 49号
章诚信基础理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以来,以为核心的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业,的二十大强调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中,要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是高校的责任和担当。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健全大学生诚信道德人格,应以基础理论作为切人点。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之基。今中外,“诚信”在政治、济、文化、伦理诸领域都有应用。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对诚信的具体要求不一致,以至于诚信的含是随着时代和社会需要不断变化、演绎。
(一)中国代的诚信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灿烂的代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含了丰富的诚信思想。在先秦典籍中,“信”“诚”都作为单语素名词被频繁使用。按《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诚”二字可以互训:“诚,信也”;“信,诚也”。②这是“信”“诚”二字终被合成为“诚信”一词的词源学根据什么是“诚”?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什么是“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北宋教育家程颐顾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说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在构词方式上,“诚信”是由“诚”“信”两个语素所构成的一个并列式的复合词。在汉语,是先有“信”“诚”二字,后有“诚信”之名。“信”“诚”二字合成为“诚信”一词,其早使用的例子可见于先秦典籍《管子・枢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而同为先秦典籍的《逸周书》则有“信诚”之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其内在语素相同,但因其词素结构不同,其意义乃有分别:“诚信”是用以表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信诚”是用以表示诚信之德履践过程中所应保持的一种道德心态。
从“信”“诚”的文字结构上来分析,“诚”字是由“言”和“成”构成,其字面意思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的言语,它所强调的是言语的完整的实现(表达),即把所要表达的心思全部表达出来,而无所保留。由于言是涉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故对他人无所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心思,既反映了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关系,更反映了自己对他人和盘托出的交心关系。“诚”字的固有结构表明,“诚”是基于对他人的信任而交心于他人的精神关系
“信”是由“言”和“人(身)”构成,其字面意思是“言出乎身”或“以身言之”。“以身言之”所表示的直接关系是言语与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言语是为自身而存在的。但是,言语终究不只是涉及言语者的自我关系,更涉及言语者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故“信”字的固有结构实际上表明由“信”字所标志的观念是基于对言语者的自我关系和言语者自身与他人关系的一致性的认识,在肯定对别人的言语和对自己的语言具有等值性的前提下,要求对别人说话应该像对自己说话一样真实无欺。这种观念是以自己不会骗自己作为假设前提,由自己不对自己说假话推及于人,而得出自己不对别人说假话的结论,以此作为言语的道德准则。这是“信”字结构所隐藏者的该字的底蕴所在。
从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信”“诚”之名的具体使用况来看,各家各派差异很大。就儒、道两家况来说,儒家孔子讲“信”,有“足食,足兵,足信”(《《论语・颜渊》)之说;孟子则既讲“信”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膝文公上》),又讲“诚”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荀子也是“信”“诚”并重而论之。道家老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