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见识与智慧、品德与修养、情趣与清福、读史随笔四篇。
辑见识与智慧
辑品德与修养..
第三辑情趣与清福
第四辑读史随笔四篇
后记...
1.钢须百炼方称善玉必千磨始出奇
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卿子皮和继任者子产有过一次震古烁今的论政对话。子皮想让尹何治理自己的采邑,特地征询子产的意见。子产回答说:“尹何年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可以。别人喜欢人是谋求使他有利。如今您喜欢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好比一个人还不会拿刀让他去割东西,他会受到很多伤害。您关照喜欢的人,只是让他受伤害罢了,谁还敢在您这里求得喜欢?您在郑国是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檐崩坏了,我也会被压死,怎敢不把意见全说出来?您有美锦,是不会让人来学的。大的官职,大的采邑,是自身的托庇,您反而让一个不熟悉政务、还在学的人去治理。这比起美锦来,不是值更多的钱吗?我听说过学才去管理政务,没听说过用管理政务来学。若是果真这样办,会有所伤害。比如打猎,射箭驾车都熟能获得禽兽;如果从未练车射箭,那么会老怕翻车压人,哪里还有空闲去想猎获禽兽呢?”子皮说:“对啊!是我不聪明。我听说君是努力去了解那些大的、远的事情,小人却努力去了解小的、近的事情。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小心爱护它;大的官职,大的采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忽而且轻视它。没有您的这番话,我是不懂得这一利害的。从前我说:‘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采邑,用来庇护我自己算可以了吧。’从今以后才知道这是不够的。现在我请求,即使是我的采邑,也听从您去治理。”于是,子皮不仅把自己的采邑交给子产管理,还放心把郑国委托给他治理。此后,郑国在子产的治理下迅速中兴。
子皮的感悟与明智,颇值今人深思并借鉴。正如孔子对鲁哀公的劝告那样:“英明根据利害得失来选用人而不凭感情用事,主凭感情来选用人而不计较利害得失。对利害得失的计较超过了感情用事会强盛,感情用事超过了对利害得失的计较会灭亡。”事业的成败盛衰关键谨慎用人、知人善任,切忌感情用事。任何者,都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方能独当一面而取得巨大。
2.智者可见微知著高人能曲突徙薪
古代政治家重视培养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在周襄赐子晋惠公爵位的仪式上,晋惠公很不礼貌,站位、姿态都不符合标准,答谢也不恭敬。内史便对周襄说:“晋国哪怕不灭亡,晋惠公这一脉也很难存留下去了;他身边的大臣也都有杀身之祸。”周襄惊问:“何以如此判断。”内史说:“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容易放纵自己的。他身边的大臣还不加劝阻,晋国不衰亡才怪。而且晋惠公本身不是嫡长子却承袭了爵位,这属于无命有运。本来,他更应该谨慎持身,可是他却蛮不在乎,这样的话,祸患不远了。”果然,五年后晋惠公被俘虏,其子后来被杀,血脉断绝;而身边的大臣也都被杀。内史的预言得到验证。此亦应证了《呻吟语》的论断:“天下国家之存亡,身之生死,只系‘敬’‘怠’两字。敬则慎,慎则百务修举;怠则苟,苟则万事隳颓。”是说,做事的态度决定一切,不知敬畏,不守规矩,践踏文明,放任人中的魔鬼出笼舞蹈,毁灭的悲剧必然依序上演。
与之相似,齐桓公有和管仲研究讨伐卫国之事后回到后宫。卫姬一见齐桓公立刻跪拜,苦苦替卫国请罪。齐桓公问她何以知之。卫姬说:“我看步伐高迈,神气昂扬,此种气势是要讨伐他国,而您看到臣妾之后,脸色立马改变,想必讨伐的是我们卫国了。”天,齐桓公上朝,工作人员谦和地对管仲叩拜,然后将他请上堂。管仲便问:看来是要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吧?”齐桓公惊讶地问:“仲父,你怎么知道?”管仲回答:“你态度谦虚,语言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愧疚之色,所以微臣判断,昨日我们商量伐卫的计划,是被您取消了。”
此外,西汉穆生与申公、白生都是楚元刘交的臣子,深得元的宠信。楚元知道穆生不饮酒,于是每次宴会都专门为穆生单设甜酒。元去世后,其子刘戊即位,渐渐地不为穆生安排甜酒了。穆生注意了这个细节,坚决辞职走人;同僚申公、白生则没有做出如此敏锐的预判,以致后来因为劝谏刘戊不要谋反而遭致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