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轨道理论和雅布隆斯基能级图(MOJab)难以回答导致分子发光的电子来源于哪里;如何返回基态;磷光与荧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光致磷光的效率一般比光致荧光低,为什么电致磷光的效率就比电致荧光效率高;高温如何猝灭磷光;氧气如何猝灭磷光等关键科学问题。《BR》本书对有机发光的机制提出了π-BET理论:有机物吸收能量发生π键异裂,接着发生两次主要为分子间的给体到受体的电子转移。电子处于同一杂化轨道,则不伴随自旋轨道耦合产生荧光;若为不同杂化轨道,则伴随自旋轨道耦合产生磷光。根据π-BET理论,磷光的发生完全符合角动量守恒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其可以解释斯托克斯位移、卡莎规则、光谱镜像原理、氧气猝灭磷光机制、低温有利磷光机制、浓度猝灭、重原子效应、发射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迟滞荧光、聚集诱导发光、电致磷光比电致荧光效率高、稀土配合物的电致磷光效率低等重要实验现象,并导出了“轨道自旋角动量”这一新概念。π-BET理论可以让科学家从分子结构入手来分析发光机制。作者还对原子结构的修正和光的本质以及氧气的结构和反应做了探索性研究。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1章光的简述1
1.1光的研究历史1
1.2光的能量和频率3
1.3光的传播和偏振3
第2章与有机发光相关的物理学基础5
2.1引言5
2.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5
2.3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6
2.4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7
2.5原子中电子的运动10
2.6原子轨道中的电子的能级——光谱项19
2.7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2
2.8对原子结构的探索26
2.9对光的本质的探索34
2.10荧光、磷光、火光41
参考文献44
第3章有机分子的结构47
3.1引言47
3.2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47
3.3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57
3.4使用价键理论的概念全面解释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成键70
参考文献73
第4章几种典型有机发光分子的结构75
4.1引言75
4.2芘中的化学键75
4.3Alq3 76
4.4Ir(ppy)3 77
4.5稀土有机配合物79
参考文献79
第5章传统有机发光理论概述80
5.1引言80
5.2吸收与发射80
5.3MOJab理论82
参考文献84
第6章MOJab与π-BET理论85
6.1传统有机发光理论遇到的挑战85
6.2π-BET理论对经典有机发光现象的解释101
参考文献111
第7章π-BET理论的实验证实114
7.1关键名词114
7.2实验方法114
7.3芳香族化合物——苯115
7.4芳香族化合物——萘120
7.5芳香族化合物——蒽124
7.6芳香族化合物——芘128
7.7具有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二苯甲酮132
7.8具有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9-芴酮137
7.9具有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蒽酮140
7.10金属有机配合物——8-羟基喹啉系列144
7.11二苯甲酰甲烷与铝的配合物163
7.12具有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五甲基苯甲腈165
7.13芳香族化合物——四咔唑对苯二腈168
7.14铱配合物——Ir(ppy)3 171
7.15稀土有机配合物175
7.16均苯四甲酸二酐180
7.17苯并呋喃二酮181
7.18溴效应——溴代苯并呋喃二酮182
7.19高效电致磷光材料——溴代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183
7.20单分子白光——芳胺连接蒽醌186
参考文献192
第8章无机化合物的发光机制与光伏、半导体材料机理展望194
8.1无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194
8.2无机化合物的发光机制195
8.3展望198
参考文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