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济学》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即从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原理出发,遵循粮食供给、粮食需求、粮食市场、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的理论脉络建立教材内容体系。编写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以实用为主;在介绍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材的实用性。《粮食经济学》适于各类高等学校涉及粮食经济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以及其他非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生产一线从事粮食经济管理的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生产足够的食物,特别是如何解决粮食基本自给的问题,始终是政府决策的头等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初创建的“粮食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框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要求。为适应新的粮食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粮食经济学》教材。
本书的特色在于,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构建“粮食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即从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原理出发,遵循粮食供给、粮食需求、粮食市场、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的理论脉络建立教材内容体系。编写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以实用为主;在介绍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
本书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阐述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二是从粮食生产、储备和进口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粮食供给。三是从粮食消费、粮食出口两个方面具体阐述粮食需求。四是介绍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及波动,探讨我国和世界的粮食供求形势及粮食安全变化,介绍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一些国家在粮食流通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介绍我国粮食市场相关概念及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五是阐述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目标、手段,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应对措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采取的粮食政策。
本书由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粮食局等有关学校的教师和相关单位的粮食实际工作者合作编写。编写分工具体如下:前言、第一章由周慧秋、卜祥银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由刘家富编写;第四章由邓建平编写;第五章由韩翠萍编写;第六章、第八章由穆月英、袁文业编写;第七章由吴晓华编写;第十章、第十三章由李忠旭编写;第十一章由卜祥银、周慧秋编写;第十二章由李孝忠、刘家富编写;第十四章由李孝忠、周慧秋编写。
黑龙江省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成详细地审阅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黑龙江省“第二批普通高校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粮食安全形势下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资助。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引用了部分相关著作、教材和论文,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对《粮食经济学》教材编写框架做了一些改革尝试,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仍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粮食供伶岛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国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 1
二、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
第三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性质 7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运用 7
二、粮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9
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粮食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粮食的特征 11
一、粮食具有战略性 11
二、粮食具有风险性 11
三、粮食具有一般商品性 12
四、粮食具有外部公益性 12
第二节 粮食需求的一般原理 13
一、粮食需求的定义 13
二、粮食需求的一般规律 13
三、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 15
第三节 粮食供给的一般原理 19
一、粮食供给的是义 19
二、粮食供给的一般规律 19
三、粮食供给的影响因素 21
四、粮食生产与规模经济 25
思考题 26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27
第一节 粮食市场的功能及作用 27
一、市场与粮食市场的含义 27
二、粮食市场的特征 28
三、粮食市场的分类 29
四、粮食市场的功能 30
五、粮食市场的作用 32
第二节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34
一、均衡价格形成 34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35
三、蛛网模型 37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简单运用 39
思考题 40
参考文献 40
第二篇 粮合供给
第四章 粮食生产 41
第一节 粮食生产的基本知识概况 41
一、粮食生产方式的含义及类型 41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 42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 43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 43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 44
三、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45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48
一、商品粮基地的含义及特征 48
二、商品粮基地的作用 49
三、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 50
第四节 世界粮食生产 52
一、世界粮食生产基本格局 52
二、世界粮食生产及品种波动 53
三、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 54
思考题 55
参考文献 55
第五章 粮食储备 57
第一节 粮食储备含义及功能 57
一、粮食储备的含义 57
二、粮食储备的功能 58
三、粮食储备的目标 5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59
一、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60
二、粮食储备制度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62
三、粮食储备制度改革 63
第三节 国外粮食储备简介 64
一、美国的粮食储备 64
二、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备 65
三、日本的粮食储备 66
思考题 67
参考文献 67
第六章 粮食进口贸易 68
第一节 世界粮食进口贸易概述 68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68
二、粮食进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69
三、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 69
四、世界粮食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70
第二节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发展 71
一、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72
二、加人WTO 前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4
三、加人WTO 后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5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及安全性 77
一、我国粮食进口的理论规模和安全线 77
二、我国粮食进口的安全性分析 79
三、采取适宜的粮食进口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1
思考题 81
参考文献 82
第三篇 粮食需求
第七章 粮食消费 83
第一节 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及消费变化 83
一、粮食消费的概念及基本构成 83
二、我国粮食消费变化 84
三、世界粮食消费变化 86
第二节 饲料粮发展与粮食消费 89
一、饲料粮消费发展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90
二、饲料粮消费的发展趋势 92
第三节 生物质能发展与粮食消费 92
一、生物质能的内涵 93
二、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 94
三、近年国外生物质能发展 96
四、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未来发展趋势 97
思考题 97
参考文献 97
第八章 粮食出口贸易 99
第一节 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概述 99
一、粮食出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99
二、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格局 9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出口贸易发展 102
一、我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变化及面临的风险 102
二、加人WTO前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三、加人WTO后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第二节 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竞争力 107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107
二、我国粮食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110
思考题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四篇 粮食市场
第九章 粮食价格 115
第一节 我国粮食价格体系及发展变化 115
一、粮食价格形成 115
二、粮食价格体系 116
三、我国粮食价格的历史演变 118
第二节 我国粮食成本和价格比较分析 118
一、粮食成本的概念 118
二、粮食成本的构成 119
三、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和成本的比较 122
第三节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影响 124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表现和特征 124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解释 126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 128
四、防止粮食价格过度波动的对策 129
思考题 130
参考文献 130
第十章 粮食供求形势 132
第一节 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2
一、近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2
二、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及品种变化 134
第二节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6
一、不同类型国家粮食供给的特征 136
二、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7
第三节 粮食安全 138
一、粮食安全的演变及内涵 138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140
三、《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有关粮食安全指标规定 143
四、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判断 144
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5
第十一章 粮食流通 147
第一节 粮食流通的相关概念 147
一、粮食流通的含义 147
二、粮食流通产业内涵 148
三、粮食流通体制内涵 150
第二节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演变 151
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历史沿革 151
二、粮食流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155
第三节 一些国家粮食流通经验与启示 156
一、美国、日本粮食流通简介 156
二、主要国家及地区粮食流通经验及启示 161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二章 粮食市场建设 168
第一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主体 168
一、农户、粮食经纪人和粮食合作经济组织 168
二、企业 169
三、政府 16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类型 170
一、粮食市场的主要类型 170
二、粮食初级市场 170
三、粮食批发市场 171
四、粮食期贷市场 17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175
一、我国粮食市场体系演变及现状 175
二、我国粮食市场体革建设存在的问题 181
三、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对策 182
思考题 185
参考文献 185
第五篇 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
第十三章 粮食宏观调控 186
第一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目标及作用 186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 186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 187
三、粮食宏观调控运行机制 188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作用 188
第二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手段 189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 189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金融手段 190
三、粮食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191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192
五、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工具) 19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 193
一、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 193
二、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原则 194
三、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处理的关系 195
四、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实践 196
五、加强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 197
思考题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十四章 粮食政策 201
第一节 我国粮食政策目标及挑战 201
一、粮食政策内涵 201
二、粮食政策种类 202
三、粮食政策目标及选择 20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政策调整 206
一、第一次调整(1979-1989年) 206
二、第二次调整(1990-1993年) 207
三、第三次调整(1994-1999 年) 208
四、第四次调整(2000年至今) 209
第三节 我国主要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210
一、耕地保护政策 210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214
三、粮食补贴政策 215
思考题 217
参考文献 217
(二)商品粮基地的特征
1.区域界限的完整性
作为农业专业化区域,商品粮基地一般具有明显的区域边界和一定的区域经济规模。在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果超越其区域界限,则可能由于受生态、气象、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不宜于集中发展粮食生产;或者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集中发展粮食生产将不经济。即在既定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中,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规定了商品粮基地的区域位置、区域界限和区域规模。
2.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在同一商品粮基地内部,由于在农业生态条件、农业资源结构、区域位置及布局、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产业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小,其产业结构的“均质化”程度比较高,产业结构具有相似性特征。表现如下:
一是在粮食作物结构中,代表区域专业化方向的主导粮食作物品种在粮食作物中的份额、生产水平、商品化程度等都比较相似。
二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栽培业所占份额较大,而且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小。
三是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粮食生产和以粮食及其副产品为饲料的农区畜牧业都比较发达,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份额也比较接近。
四是在农村产业结构中,以粮食及其转化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销、贸易、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比较发达,而且大多属于或已经被规划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产业。
3.系统的开放性
商品粮基地的本质属性及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必然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系统,与其他经济区域之间存在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等协作关系。通过开展经济、技术、贸易等协作,商品粮基地要向其他经济区域输出粮食及粮食转化与加工产品;另外,商品粮基地要从其他经济区域输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本基地生产缺乏优势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生活资料,从而通过国内外大市场,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实现自我发展。4.功能的整体性
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及商品粮供给能力,是就其总体功能而言的,而不是就基地范围内的农户等微观产业组织的个体功能而言的。对某一具体的商品粮基地来说,粮食生产及商品粮供给能力,是基地区域规模、农业资源结构、基础设施配置、区域位置及布局、粮食的相关产业发展的水平、内外部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于农户等微观产业组织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商品粮基地的布局调整、建设规划与运行过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区域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