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冯友兰、朱自清同台主讲,不可不读的国学通识基础读本。)
定 价:69.9 元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子学时代秦汉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清学,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和思考。
★绝无仅有的大师大学时代知识遗产,古今中西激荡辉煌的思想成就 ★揭示国学思想内核,传承中华文脉 ★冯友兰、朱自清,两大著名学者同台讲授国学 ★讲台上是大师,讲台下是未来的大师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一的西南联大,成立于民族存亡之关头,与抗日战争相始终。虽存在仅8年多时间,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0多位两院院士以及数千精英,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大师培养出大师,为中华之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不可不读的国学通识教育读本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由冯友兰、朱自清讲授: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子学时代秦汉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清学,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课程兼具清晰结构与翔实内容,国学发展历程得以系统梳理,思想底蕴得到深刻阐释。 ★珍贵老照片,联大历史风貌犹在眼前 ★烫金 起凸工艺,触摸历史中的璀璨年华
写在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出版前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为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辗转南迁,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极度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办学。近九年的弦歌不辍中,西南联大以文化抗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竖起了一座高等教育史的丰碑,为国家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的同时,亦为现代的中国在对话世界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赢得世界的认可。 历史虽然过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联大以其坚守、奋发、卓越,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强的道路上的决心。西南联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学、科研、育人、生活、服务社会等多维的方面,既为我们记录了他们对古老中国深沉的爱,也以时间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中始终坚定胜利和孜孜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并且拼命追赶着世界的步伐。为此,我始终对西南联大抱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这套书的出版,既是为历史保存,也是为时代讲述。从书中我们可以从细微处感知那一代人他们是那么深沉地爱着她的国家,爱着她的人民。我们会发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从历史走来,回归到了百年的民族梦想和现代化的道路中来审视她的价值。我想,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历史从未走远。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做引: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期待读者在选读中,我们一起可以慢慢从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等一个个侧面品味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便是我读这套书的感受。是为序。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 李红英 于西南联大旧址 2022年10月12日
冯友兰(18951990),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朱自清(18981948),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教授。字佩弦,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西南联大老照片
序言
编者的话
上编 国学纵览
第一章 子学时代 冯友兰
第二章 秦汉儒学 冯友兰
第三章 魏晋玄学 冯友兰
第四章 隋唐佛学 冯友兰
第五章 宋明道学 冯友兰
第六章 清学 冯友兰
下编 国学典籍
《诗经》
《楚辞》
《周易》
《尚书》
三《礼》
六艺之教
四书
《说文解字》
《春秋》三传
《战国策》
《史记》《汉书》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