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 第1卷(下册)(第2版) H3C认证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上、下册)对路由交换基础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了当前构建中小型网络的主流技术。本书为下册,主要内容包含以太网交换技术、IP路由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网络技术发展5篇内容和15节课程实验。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H3C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精心设计了大量实验,有助于读者迅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H3C认证系列 第2版 新华三H3CNE认证官方指定教程、权威教程 基于新版H3C Comware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工程师的超强技术用书 涵盖当前构建中小网络的主流技术 系列畅销30万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通信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为助力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H3C依托自身处于业界前沿的技术积累及多年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本着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理念,联合高校教师将产业前沿技术以及项目实践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结合,共同推出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H3C认证系列教程,本系列教程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国家对新型IT人才的迫切需求。 《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上、下册)与H3CNERS 认证课程内容相对应,内容由浅入深、覆盖面广,包括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学员学习后可具备H3CNERS 的备考能力。 本书读者群大致分为以下3类。 本科、高职院校在校生: 本书既可作为H3C网络学院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公司职员: 本书能够用于公司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和熟悉各类网络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IT技术爱好者: 本书可以作为所有对IT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IT技术的自学参考书籍。 《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上、下册)内容涵盖当前构建中小型网络的主流技术。从最基本的线缆制作到复杂的网络配置都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充分凸显了H3C网络学院教程的特点专业务实、学以致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员不仅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还可以全面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掌握如何利用基本的网络技术设计和构建中小型网络。课程经过精心设计,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学员可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连贯和理解,让学员迅速进入更高一级课程的学习中。依托新华三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教程涉及的技术都有其对应的产品支撑,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教程技术内容都遵循国际标准,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上、下册)分为11篇,共44章,包含25个实验。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帮助学员进行自测。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基本功能和发展过程,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及标准化组织。 第2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本章首先讲述了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7层功能及其关系、两个系统如何通过OSI模型进行通信和数据封装的过程; 然后讲述了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的功能。 第3章网络设备及其操作系统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组成、主要作用和特点,以及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的作用和特点。 第4章网络设备操作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配置网络设备的基本方法、命令行的使用和网络设备的常用配置命令。 第5章网络设备文件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H3C网络设备文件系统的作用与操作方法,包括配置文件的保存、擦除、备份与恢复,网络设备软件的升级,用FTP和TFTP传输系统文件的操作等。 第6章网络设备基本调试: 本章主要讲述了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的连通性,使用tracert命令探查网络路径,以及使用debug等命令进行网络系统基本调试的方法。 第2篇局域网技术基础 第7章局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局域网的主要相关标准、局域网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主要的局域网类型及其典型拓扑。 第8章以太网技术: 本章讲述了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标准,各种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太网帧格式,以及以太网线缆的规范和连接方式。 第9章WLAN基础: 本章讲述了WLAN的发展历程、WLAN的频率范围和信道划分、WLAN的相关组织和标准,以及WLAN拓扑基本元素、设备和组网知识。 第3篇广域网技术基础 第10章广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常见广域网的连接方式、常用广域网协议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广域网架构。 第11章PPP: 本章讲述了PPP的基本原理及基础配置。 第12章PPPoE: 本章讲述了PPPoE协议的应用场景及基础配置。 第13章SR技术基础: 本章讲述了SR协议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 第4篇网络层协议原理 第14章IP: 本章讲述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IP报文转发基本原理,以及VLSM和CIDR的基本概念。 第15章ARP和RARP: 本章讲述了ARP和RARP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IP包转发过程。 第16章ICMP: 本章首先讲述了ICMP基本原理,然后讲述了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应用工作原理。 第17章DHCP: 本章主要讲述了DHCP的特点及其原理,并介绍了DHCP中继,最后介绍了如何在H3C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 第18章IPv6基础: 本章介绍了IPv6的特点,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构成和分类,以及IEEE EUI-64格式转换原理; 同时,讲述了邻居发现协议的作用、地址解析和地址自动配置的工作原理及IPv6地址的配置。 第5篇传输层协议原理 第19章TCP基本原理: 本章介绍了TCP的特点、TCP封装、TCP/UDP端口号的作用、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机制。 第20章UDP基本原理: 本章介绍了UDP的特点、封装,以及UDP与TCP机制的主要区别。 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 第21章文件传输协议: 本章讲述了FTP和TFTP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协议文件传输模式、数据传输模式,以及FTP和TFTP的相关配置方法。 第22章DNS: 本章介绍了DNS协议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以及在路由器上的配置。 第23章其他应用层协议介绍: 本章主要概述了3种较常用的应用(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基本定义及工作原理。 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 第24章以太网交换基本原理: 本章介绍了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别,最后重点讲述了交换机进行MAC地址学习从而构建MAC地址表的过程和对数据帧的转发原理。 第25章配置VLAN: 本章介绍了VLAN技术产生的背景、VLAN的类型及其相关配置、IEEE 802.1q的帧格式、交换机端口的链路类型及其相关配置。 第26章生成树协议: 本章首先介绍了有关STP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STP是如何通过实现冗余链路的闭塞和开启从而实现一棵动态的生成树,最后介绍了RSTP和MSTP,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对生成树进行配置。 第27章配置链路聚合: 本章介绍了链路聚合的作用,链路聚合中负载分担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和维护链路聚合。 第8篇IP路由技术 第28章IP路由原理: 本章介绍了路由的作用、路由的转发原理、路由表的构成和含义,以及在设备上查看路由表的方法。 第29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本章介绍了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配置VLAN间路由的方法、静态默认路由和静态黑洞路由的配置与应用,以及如何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及负载分担的方法。 第30章路由协议基础: 本章讲述了可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区别、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工作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原因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第31章OSPF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OSPF路由协议原理特性、配置方法和OSPF常见问题定位手段。 第9篇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第32章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网络安全技术概念和网络安全技术范围。 第33章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 本章介绍了ACL定义、分类及应用,ACL包过滤工作原理,ACL包过滤的配置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以及ASPF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第34章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讲述了NAT技术出现的历史背景、NAT的分类及其原理、如何配置常见的NAT应用,以及如何在实际网络中灵活选择适当的NAT技术。 第35章AAA和RADIUS: 本章介绍了AAA的架构、RADIUS协议的认证流程和主要属性、如何在设备上配置AAA和RADIUS,以及如何使配置设备的管理用户通过RADIUS认证。 第36章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本章首先讲述了IEEE 802.1x协议基本原理及其配置,随后介绍了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最后介绍了端口绑定技术及其配置。 第37章IPSec基础: 本章讲述了IPSec的功能和特点、IPSec的体系构成、IPSec/IKE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进行IPSec IKE预共享密钥隧道的基本配置。 第38章EAD介绍: 本章介绍了EAD的实现原理、EAD方案中各元素的功能、iMC EAD产品的功能和iNode智能客户端的功能。 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 第39章提高网络可靠性: 本章对网络可靠性设计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第40章网络管理介绍: 本章从网络管理技术概述出发,首先介绍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其次介绍了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重点介绍SNMP; 为了使读者掌握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H3C的网络管理产品和应用; 最后对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第41章堆叠技术介绍: 本章介绍了堆叠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应用,堆叠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和排错方法。 第42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 本章对网络故障进行了分类,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步骤、常见的故障排除工具,并给出了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建议。 第11篇网络技术发展 第43章虚拟化技术基础: 本章对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并对虚拟化技术的分类及各自的优缺点做了初步探讨。 第44章SDN与NFV概述: 本章介绍了SDN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网络架构及其价值,在此基础上介绍了NFV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架构,并简要分析了SDN与NFV的差异与关联。 各型设备、各版本软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输出等均可能有所差别。若读者采用的设备型号、软件版本等与本书不同,可参考所用设备和版本的相关手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三)是全球领先的新IT解决方案领导者,致力于新IT解决方案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咨询、销售及服务,拥有H3C?品牌的全系列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超融合系统和IT管理系统等产品,能够提供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和IT咨询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全方位IT解决方案。同时,新华三也是HPE?品牌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 第24章以太网交换基本原理 24.1本章目标 24.2共享式与交换式以太网 24.2.1共享式以太网 24.2.2交换式以太网 24.3MAC地址学习 24.4数据帧的转发 24.5数据帧的过滤 24.6广播域 24.7本章总结 24.8习题和解答 24.8.1习题 24.8.2习题答案 第25章配置VLAN 25.1本章目标 25.2VLAN技术简介 25.3VLAN类型 25.3.1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 25.3.2基于协议的VLAN划分 25.3.3基于子网的VLAN划分 25.4VLAN技术原理 25.4.1VLAN的帧格式 25.4.2单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 25.4.3跨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 25.5配置VLAN 25.5.1创建VLAN 25.5.2trunk端口配置 25.5.3hybrid端口配置 25.5.4VLAN配置示例 25.6本章总结 25.7习题和解答 25.7.1习题 25.7.2习题答案 第26章生成树协议 26.1本章目标 26.2STP产生背景 26.3STP 26.3.1桥协议数据单元 26.3.2根桥选举 26.3.3确定端口角色 26.3.4根路径开销 26.3.5桥ID的作用 26.3.6端口ID的作用 26.3.7端口状态 26.4RSTP 26.5MSTP 26.6三种生成树协议的比较 26.7生成树协议的基本配置 26.7.1STP基本配置 26.7.2配置优化STP 26.7.3STP配置示例 26.7.4STP显示与维护 26.8本章总结 26.9习题和解答 26.9.1习题 26.9.2习题答案 第27章 配置链路聚合 27.1本章目标 27.2链路聚合简介 27.3链路聚合的分类 27.4链路聚合的基本配置 27.4.1配置静态链路聚合 27.4.2链路聚合配置示例 27.4.3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27.5本章总结 27.6习题和解答 27.6.1习题 27.6.2习题答案 第8篇IP路由技术 第28章IP路由原理 28.1本章目标 28.2什么是路由 28.3路由表 28.4路由器单跳操作 28.5路由的来源 28.6路由的度量 28.7路由优先级 28.8路由环路 28.9查看设备的路由表 28.10本章总结 28.11习题和解答 28.11.1习题 28.11.2习题答案 第29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29.1本章目标 29.2直连路由 29.3VLAN间路由 29.3.1不适当的VLAN间路由方式 29.3.2用802.1Q和子接口实现VLAN间路由 29.3.3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29.4静态路由 29.4.1静态路由概述 29.4.2静态路由配置 29.4.3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29.5静态默认路由的配置 29.6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和负载分担 29.7静态黑洞路由的应用 29.8本章总结 29.9习题和解答 29.9.1习题 29.9.2习题答案 第30章路由协议基础 30.1本章目标 30.2路由协议概述 30.2.1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 30.2.2路由协议基本原理 30.2.3路由协议与IP的关系 30.2.4路由协议的分类 30.2.5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 30.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原理 30.3.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算法 30.3.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更新过程 30.3.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 30.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 30.5本章总结 30.6习题和解答 30.6.1习题 30.6.2习题答案 第31章OSPF基础 31.1本章目标 31.2OSPF基本原理 31.2.1什么是OSPF 31.2.2OSPF协议工作过程概述 31.2.3寻找邻居 31.2.4建立邻接关系 31.2.5链路状态信息传递 31.2.6路由计算 31.2.7OSPF分区域管理 31.3配置OSPF 31.3.1OSPF基本配置命令 31.3.2OSPF可选配置命令 31.3.3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一 31.3.4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二 31.3.5多区域OSPF配置示例 31.4OSPF的LSA类型 31.4.1LSA类型 31.4.2第一类LSA 31.4.3第二类LSA 31.4.4第三类LSA 31.4.5第四类LSA 31.4.6第五类LSA 31.5边缘区域 31.5.1边缘区域的类型 31.5.2stub区域 31.5.3totally stub区域 31.5.4NSSA区域 31.6OSPF信息显示与调试 31.6.1OSPF信息显示 31.6.2调试OSPF 31.7本章总结 31.8习题和解答 31.8.1习题 31.8.2习题答案 第9篇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第32章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32.1本章目标 32.2什么是网络安全 32.3网络安全关注的范围 32.4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32.4.1ACL包过滤技术 32.4.2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32.4.3认证、授权和计费 32.4.4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32.4.5VPN虚拟私有网技术 32.4.6终端准入控制 32.5本章总结 32.6习题和解答 32.6.1习题 32.6.2习题答案 第33章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 33.1本章目标 33.2ACL概述 33.3基于ACL的包过滤 33.3.1基本工作原理 33.3.2ACL包过滤工作流程 33.3.3通配符掩码 33.4ACL分类 33.4.1ACL的标识 33.4.2基本ACL 33.4.3高级ACL 33.4.4二层ACL和用户自定义ACL 33.5配置ACL包过滤 33.5.1ACL包过滤配置任务 33.5.2修改包过滤的默认动作 33.5.3配置基本ACL 33.5.4配置高级ACL 33.5.5配置二层ACL 33.5.6在接口上应用ACL 33.5.7ACL包过滤信息显示与调试 33.6ACL包过滤的注意事项 33.6.1ACL规则的匹配顺序 33.6.2在网络中的正确位置配置ACL包过滤 33.7ASPF介绍 33.7.1ASPF概述 33.7.2ASPF工作原理 33.8本章总结 33.9习题和解答 33.9.1习题 33.9.2习题答案 第34章网络地址转换 34.1本章目标 34.2NAT概述 34.3basic NAT 34.3.1basic NAT原理 34.3.2配置basic NAT 34.4NAPT 34.4.1NAPT原理 34.4.2配置NAPT 34.5easy IP 34.6NAT server 34.6.1NAT server原理 34.6.2配置NAT server 34.7NAT ALG 34.8NAT的信息显示和调试 34.9本章总结 34.10习题和解答 34.10.1习题 34.10.2习题答案 第35章AAA和RADIUS 35.1本章目标 35.2AAA架构 35.3AAA的配置 35.4RADIUS 35.4.1RADIUS概述 35.4.2RADIUS认证的过程 35.4.3RADIUS协议报文 35.4.4RADIUS常见属性 35.5RADIUS配置 35.6AAA & RADIUS配置示例 35.6.1组网需求 35.6.2配置任务 35.6.3验证和确认 35.7本章总结 35.8习题和解答 35.8.1习题 35.8.2习题答案 第36章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36.1本章目标 36.2IEEE 802.1x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36.2.1IEEE 802.1x概述 36.2.2IEEE 802.1x体系结构 36.2.3IEEE 802.1x工作机制 36.2.4交换机端口接入控制方式 36.2.5IEEE 802.1x基本配置 36.3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 36.4本章总结 36.5习题和解答 36.5.1习题 36.5.2习题答案 第37章IPSec基础 37.1本章目标 37.2基本概念和术语 37.2.1基本安全性需求 37.2.2安全算法介绍 37.3IPSec VPN概述 37.4IPSec体系结构 37.4.1IPSec体系概述 37.4.2隧道模式和传输模式 37.4.3IPSec SA 37.4.4IPSec包处理流程 37.4.5AH介绍 37.4.6ESP介绍 37.4.7IKE介绍 37.5IPSec隧道基本配置 37.5.1IPSec隧道配置任务 37.5.2配置安全ACL 37.5.3配置安全提议 37.5.4配置IKE协商参数的安全策略 37.5.5在接口上应用安全策略 37.5.6IPSec的信息显示与调试维护 37.5.7IKE的配置 37.6IPSec隧道配置示例 37.7本章总结 37.8习题和解答 37.8.1习题 37.8.2习题答案 第38章EAD介绍 38.1本章目标 38.2EAD实现原理 38.3EAD方案组网模型 38.4EAD方案各环节详细说明 38.4.1iMC EAD服务器 38.4.2安全联动设备 38.4.3iNode智能客户端 38.4.4第三方服务器 38.5H3C iMC EAD产品功能详解 38.5.1iMC智能管理中心介绍 38.5.2iMC EAD组件功能介绍 38.6iNode智能客户端功能介绍 38.7本章总结 38.8习题和解答 38.8.1习题 38.8.2习题答案 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 第39章提高网络可靠性 39.1本章目标 39.2可靠性设计 39.2.1什么是可靠性 39.2.2用户投资计划 39.2.3设备和链路可靠性设计 39.2.4关键业务可靠性设计 39.3LAN链路和设备备份 39.3.1用生成树协议实现LAN备份 39.3.2用链路聚合实现链路备份 39.4路由备份 39.4.1静态路由备份 39.4.2动态路由备份 39.5用VRRP实现设备备份 39.5.1VRRP概述 39.5.2VRRP原理 39.5.3VRRP配置 39.5.4VRRP配置示例 39.6本章总结 39.7习题和解答 39.7.1习题 39.7.2习题答案 第40章网络管理介绍 40.1本章目标 40.2网络管理概述 40.2.1网络管理功能 40.2.2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40.3网络管理协议 40.3.1网络管理协议发展 40.3.2SNMP协议 40.4H3C网络管理产品 40.4.1iMC智能管理中心介绍 40.4.2iMC平台简介 40.5本章总结 40.6习题和解答 40.6.1习题 40.6.2习题答案 第41章堆叠技术介绍 41.1本章目标 41.2IRF堆叠 41.2.1IRF堆叠概述 41.2.2IRF基本概念 41.2.3IRF配置 41.2.4IRF的显示和维护 41.2.5IRF堆叠配置举例 41.3本章总结 41.4习题和解答 41.4.1习题 41.4.2习题答案 第42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 42.1本章目标 42.2网络故障排除综述 42.2.1网络故障的分类 42.2.2网络故障的一般解决步骤 42.3故障排除常用方法 42.3.1分层故障排除法 42.3.2分块故障排除法 42.3.3分段故障排除法 42.3.4替换法 42.4常用诊断工具介绍 42.4.1ping命令 42.4.2tracert命令 42.4.3display命令 42.4.4reset命令 42.4.5debugging命令 42.5故障排除案例 42.6本章总结 42.7习题和解答 42.7.1习题 42.7.2习题答案 第11篇网络技术发展 第43章虚拟化技术基础 43.1本章目标 43.2虚拟化技术 43.2.1传统数据中心挑战 43.2.2数据中心虚拟化起源 43.2.3数据中心虚拟化实现 43.2.4虚拟化技术分类 43.2.5虚拟化的特点 43.2.6虚拟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43.3计算(服务器)虚拟化 43.3.1计算(服务器)虚拟化概念 43.3.2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概述 43.3.3x86服务器虚拟化与VMM 43.3.4x86服务器虚拟化常见架构 43.3.5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基本分类 43.4存储虚拟化 43.4.1存储虚拟化的概念 43.4.2存储虚拟化的优点 43.4.3存储虚拟化分类 43.4.4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 43.4.5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 43.5网络虚拟化 43.5.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 43.5.2网络虚拟化的特点 43.5.3网络虚拟化分类 43.5.4虚拟网卡 43.5.5虚拟网桥 43.5.6虚拟交换机 43.5.7虚拟网络 43.5.8网络设备虚拟化 43.6本章总结 43.7习题和解答 43.7.1习题 43.7.2习题答案 第44章SDN与NFV概述 44.1本章目标 44.2SDN的由来 44.2.1计算机产业现状 44.2.2传统网络架构 44.2.3传统网络面临的问题 44.2.4SDN思想诞生 44.3SDN基本概念 44.3.1SDN的起源OpenFlow 44.3.2OpenFlow流表 44.3.3传统网络与SDN网络转发方式对比 44.3.4SDN定义及特点 44.3.5SDN网络架构 44.3.6开源SDN控制器 44.3.7SDN相关组织标准 44.4SDN的价值 44.4.1SDN网络价值 44.4.2SDN网络发展 44.5NFV与SDN 44.5.1NFV产生背景 44.5.2NFV起源 44.5.3NFV基本概念 44.5.4NFV价值 44.5.5ETSI NFV架构 44.5.6H3C NFV架构 44.5.7H3C VNF产品 44.5.8NFV与SDN的区别 44.6SDN与NFV的应用 44.7本章总结 44.8习题和解答 44.8.1习题 44.8.2习题答案 附录课程实验 实验11以太网交换基础 11.1实验内容与目标 11.2实验组网图 11.3实验设备与版本 11.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MAC地址学习 11.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1.6思考题 实验12VLAN 12.1实验内容与目标 12.2实验组网图 12.3实验设备与版本 12.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access链路端口 实验任务2配置trunk链路端口 实验任务3配置hybrid链路端口 12.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2.6思考题 实验13生成树协议 13.1实验内容与目标 13.2实验组网图 13.3实验设备与版本 13.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STP基本配置 13.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3.6思考题 实验14链路聚合 14.1实验内容与目标 14.2实验组网图 14.3实验设备与版本 14.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交换机静态链路聚合配置 14.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4.6思考题 实验15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15.1实验内容与目标 15.2实验组网图 15.3实验设备与版本 15.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直连路由与路由表查看 实验任务2静态路由配置 15.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5.6思考题 实验16OSPF 16.1实验内容与目标 16.2实验组网图 16.3实验设备与版本 16.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单区域OSPF基本配置 实验任务2单区域OSPF增强配置 实验任务3多区域OSPF基本配置 16.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6.6思考题 实验17ACL包过滤 17.1实验内容与目标 17.2实验组网图 17.3实验设备与版本 17.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基本ACL 实验任务2配置高级ACL 17.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7.6思考题 实验18网络地址转换 18.1实验内容与目标 18.2实验组网图 18.3实验设备与版本 18.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basic NAT 实验任务2NAPT配置 实验任务3easy IP配置 实验任务4NAT server配置 18.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8.6思考题 实验19AAA/SSH 19.1实验内容与目标 19.2实验组网图 19.3实验设备与版本 19.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telnet用户本地认证、授权、计费配置 实验任务2telnet用户通过RADIUS服务器认证、授权、 实验任务3SSH password认证配置 19.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9.6思考题 实验20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20.1实验内容与目标 20.2实验组网图 20.3实验设备与版本 20.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802.1x 实验任务2配置端口隔离 20.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0.6思考题 实验21IPSec 21.1实验内容与目标 21.2实验组网图 21.3实验设备与版本 21.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配置采用IKE方式建立IPSec SA 21.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1.6思考题 实验22VRRP 22.1实验内容与目标 22.2实验组网图 22.3实验设备与版本 22.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VRRP单备份组配置 实验任务2VRRP监视接口配置 22.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2.6思考题 实验23链路备份和路由备份 23.1实验内容与目标 23.2实验组网图 23.3实验设备与版本 23.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链路备份 实验任务2配置路由备份 23.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3.6思考题 实验24网络管理基本操作 24.1实验内容与目标 24.2实验组网图 24.3实验设备与版本 24.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通过iMC添加设备 实验任务2使用iMC查看设备告警 实验任务3使用iMC查看设备的CPU和内存性能数据 实验任务4使用iMC查看网络拓扑 24.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4.6思考题 实验25综合组网 25.1实验内容与目标 25.2项目背景 25.3网络规划设计 25.4网络配置实施 实验任务1内网部署 实验任务2广域网部署 实验任务3路由部署 实验任务4网络安全部署 参考文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