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集成》,八卷。清代吕绍元(字玉峰)编,清道光刻本,四册,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上白口下黑口,上单黑鱼尾,上下单边,左右双边。板框高十五点四厘米、宽十二点三厘米,四眼线装。首为前牌记,板框以界行分三列,中列刻大字四珍集成,右列上首小字道光庚子年刊,左列下首小字双遂堂藏板,次为同邑世晚金锟友玉甫序,七行十三至十四字不等,行书。次为张序,末署道光十八年夏五月张厚成止山氏顿首拜识。次为陈序,末署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仲冬三日南庐陈经国书于安仁轩。次为自序,末署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腊月玉峯吕绍元识。次为凡例、目録。卷端题金山吕绍元(玉峯)编纂,同邑陈经国(南庐)、张厚成(止山)、金锟(月卿)参订。
吕绍元,字玉峰,生卒年不详,清代道光时期上海金山著名儿科医生。据《金山县志》,其性沉静,苦志力学,遂精幼科,踵门求治者日不暇给,有治疾应如桴鼓之誉。辑有《四诊集成》《证治汇辨》。
该书成书于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卷一至三为望诊,论述察形气、神气、五官五色、察舌。卷四内容包括望诊察妊娠、验胎、诊虚里、头项与死证、绝证;闻诊察声听音及语言、气息;问诊则根据十问歌内容详细论述常见症状如寒热、汗、头身、饮食、二便等。卷五至八为脉诊。先列诸前哲论脉原委、体用及历来经传、诊治诸说。后将二十八脉象反复详明,阐微发隐。具体内容包括脉象总论、诊脉方法、注意事项、二十八脉之体状与主病等。强调诊脉须详四诊,审真伪、知常变,然后行从舍。并对一些临床特殊情况如浮脉主里 沉脉主表迟主热数主寒等进行阐述和说明。全书内容广泛,论述精辟,四诊齐全而详于望、问、切诊。对道光以前的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删繁就简、去粕存精、举一反三,是一本充分反映清代及以前中医诊法的中医古籍。此书现存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双遂堂藏板刻本一种,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笔者目前仅见馆藏。
本书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中的一种,本书对道光以前的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删繁就简、去粕存精、举一反三,是一本充分反映清代及以前中医诊法的中医古籍。版面清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市场上未有出版,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陈红专,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所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高校系统药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药学一流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上海市药学会理事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药学)召集人等,同时担任国际著名专业期刊Mol Pharmacol等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B和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科技部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以及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评价项目等20余项。在国际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著作或参考书6部,参编教材或著作1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1项)。
张怀琼,历任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处(中医药综合协调处)处长,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农工党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