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党政领导干部,伦理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对伦理道德生活感兴趣的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3年度一般项目《近代英国道德情感伦理思想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主流价值文化研究》以及《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
目录
前言 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无利害感1
第一章 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自然化进程16
第一节 道德判断原则自然化进程19
第二节 道德情感自然化进程25
第二章 道德情感的单一性与多样性32
第一节 道德情感的单一性32
第二节 道德情感的多样性43
第三章 道德赞同的模式50
第一节 一阶情感机制与哈奇森道德哲学中的“道德代数法”51
第二节 二阶情感机制与斯密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游叙弗伦困境”66
第四章 道德赞同的“语言”77
第一节 苦乐感77
第二节 温暖感或冷漠感94
第五章 道德判断的客观性与规范效力104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客观性104
第二节 裘格斯戒指问题114
结语 重拾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的“初心”121
附录124
附录一 当代西方道德情感主义的中西哲学传统渊源124
附录二 论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哲学对“先天”的证成及其意义135
附录三 论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阴阳145
后记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