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就逻辑与伦理之间张力的持久运思表明,人的实践本性植根于某种深沉持久的自我调适,即一种旨在精神与语用、事实与关系、表征与内省等层面获得深度平衡的内在反应。反应即本质。这一实践哲学的基本意蕴立足于对个体生活与思想行动之统一性的哲学探究。鉴于此,维特根斯坦呈现在“感觉-心理”语法探究中的实践品格,经由经验之规范秩序的理论扩容,最终深化为现代性话语实践所依赖的诸生活形式及其伦理表征,后者作为一种“伦理反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伦理省察,并从中肩负一种恢复自我理解与重启人际尊严的实践吁求。
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思想,对20世纪哲学史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在逻辑之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具有深刻的伦理指向。《维特根斯坦与伦理反应》关注维氏哲学的伦理特质,认为维特根斯坦就逻辑与伦理之间张力的持久运思表明,人的实践本性植根于某种深沉持久的自我调适,即一种旨在精神与语用、事实与关系、表征与内省等层面获得深度平衡的内在反应。反应即本质。
贺敏年,甘肃武威人。浙江大学-卑尔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WAB)、挪威科学论中心访问学者,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方向:维特根斯坦哲学、当代实践哲学、哲学语用学等。在《哲学分析》《道德与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若干。
第一章 心灵规范的语用确证
第二章 “内在性”与心理批判
第三章 经验场及其概念运作
第四章 实践逻辑的客观性
第五章 实践反思的伦理限度
第六章 符号场域下的情境认定
第七章 生活形式与伦理反应
附 录 维特根斯坦著作缩写列表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