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本地化应用发展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来源、定义、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的主要影响评价方法和货币化方法,并以2017年为基准年,基于终点损害类评价方法构建了我国本地化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太阳能电池行业、风电行业、建筑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各类包装行业以及包装物处理处置技术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案例分析,针对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的行业发展建议。本书旨在普及生命周期评价知识,并提出一种能反映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系统化、定量化评价某个组织产品、活动或服务系统潜在环境影响的方法,补充完善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体系,为提升其科学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持和案例借鉴。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参考价值,可供从事工业产品及生产工艺设计、环境政策制定、固体废物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谢明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政策与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谢明辉,男,博士,现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政策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研究,是UNIDO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特聘专家、江西理工大学兼职硕导。
近年来主持、完成、参与课题近20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完成环保公益项目课题1项、中央院所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1项;以技术负责人完成中国工程院科技咨询重大专项课题2项、水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环保技术管理课题1项。此外,主持完成乌鲁木齐、昆明、吴中等多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工业园规划、循环化改造、生态文明规划等项目。
截止目前,共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5本,获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软著3个,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环境科学研究》等刊物生命周期评价领域审稿专家。
上篇 理论篇 001
第1章 生命周期评价概况 003
1.1 生命周期评价发展历程 004
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005
1.3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006
1.3.1 目标与范围确定 006
1.3.2 清单分析 006
1.3.3 影响评价 007
1.3.4 结果解释 008
1.4 生命周期评价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009
1.4.1 生命周期评价局限性 009
1.4.2 生命周期评价发展趋势 010
1.5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014
1.5.1 工业行业方面的应用 014
1.5.2 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 016
1.5.3 碳减排方面的应用 016
参考文献 016
第2章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 020
2.1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021
2.1.1 中间类型 021
2.1.2 终点类型 021
2.2 国外主要影响评价方法介绍 021
2.3 国内主要影响评价方法介绍 029
2.3.1 中国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 029
2.3.2 节能减排综合指标 032
参考文献 034
第3章 本地化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038
3.1 终点破坏类型影响评价方法框架 039
3.2 破坏因子筛选 040
3.2.1 人体健康类别破坏因子筛选 040
3.2.2 生态系统类别破坏因子筛选 041
3.2.3 资源类别破坏因子筛选 042
3.3 核算人均基准值 043
3.3.1 核算2017年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资源、能源总产量 043
3.3.2 人均基准值核算结果 047
3.4 计算环境影响潜值 048
3.5 模型不确定性 049
参考文献 049
第4章 碳足迹 051
4.1 碳足迹概述 052
4.2 国外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 052
4.2.1 PAS 2050系列规范 052
4.2.2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053
4.2.3 ISO 14067产品碳足迹标准 054
4.3 国内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 056
4.3.1 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SZDB/Z 166—2016) 056
4.3.2 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DB11/T 1860—2021) 056
4.4 碳足迹应用 057
4.4.1 碳标签 057
4.4.2 碳普惠 058
参考文献 059
第5章 环境影响货币化研究 060
5.1 环境影响货币化概述 061
5.2 环境影响货币化方法学 062
5.2.1 疾病成本法 062
5.2.2 预防性支出法 062
5.2.3 内涵资产定价法 062
5.2.4 条件价值评估法 063
5.3 环境影响货币化应用案例 063
5.3.1 模型构建 063
5.3.2 结果分析 067
参考文献 069
下篇 实践篇 071
第6章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命周期评价 073
6.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074
6.1.1 功能单位 074
6.1.2 系统边界 074
6.2 清单分析 075
6.3 影响评价 076
6.4 结果分析 078
6.4.1 敏感性分析 079
6.4.2 与国外水平的比较 079
参考文献 080
第7章 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为例的产业生命周期评价 083
7.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084
7.1.1 功能单位 084
7.1.2 系统边界 084
7.2 清单分析 085
7.3 影响评价 088
参考文献 090
第8章 多晶硅光伏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092
8.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093
8.1.1 功能单位 093
8.1.2 系统边界 093
8.2 清单分析 095
8.3 影响评价 100
8.3.1 环境影响 100
8.3.2 污染物回收期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9章 新能源汽车环境效益生命周期评价 105
9.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06
9.1.1 功能单位 106
9.1.2 系统边界 106
9.2 清单分析 108
9.2.1 原材料获取阶段 108
9.2.2 制造装配阶段 115
9.2.3 运行使用阶段 115
9.2.4 报废回收阶段 115
9.3 新能源汽车影响评价 116
9.4 燃油汽车影响评价 122
9.5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环境影响对比 125
9.5.1 环境影响对比 125
9.5.2 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 127
9.6 结果分析 128
9.6.1 敏感性分析 128
9.6.2 不确定性分析 129
9.7 情景分析 130
9.7.1 清洁电网情景 130
9.7.2 使用能效情景 131
9.7.3 使用强度情景 131
9.7.4 不同情景下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 132
9.8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133
9.8.1 加快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多元清洁电力供应体系 133
9.8.2 开发新型材料,加快整车轻量化研究进程 134
9.8.3 规范车辆报废回收市场,加快整车零部件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134
9.8.4 建立符合国情汽车材料LCA数据库,实现汽车行业低碳评价体系标准化 135
9.8.5 加强产研结合,提高研究结果质量 136
参考文献 136
第10章 纸塑铝复合包装生命周期评价 138
10.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39
10.1.1 功能单位 139
10.1.2 系统边界 139
10.2 清单分析 140
10.3 影响评价 142
10.4 结果分析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11章 聚酯包装生命周期评价 148
11.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49
11.1.1 功能单位 149
11.1.2 系统边界 149
11.2 清单分析 149
11.3 影响评价 151
参考文献 155
第12章 塑料牛奶包装生命周期评价 156
12.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57
12.1.1 功能单位 157
12.1.2 系统边界 157
12.2 清单分析 157
12.3 影响评价 160
参考文献 164
第13章 典型包装物处理处置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166
13.1 纸塑铝复合牛奶包装处理处置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167
13.1.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67
13.1.2 清单分析 168
13.1.3 影响评价 170
13.2 低品质塑料包装处理处置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173
13.2.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74
13.2.2 清单分析 175
13.2.3 影响评价 178
13.3 铝塑复合包装废物处置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182
13.3.1 铝塑复合包装废物分离示范工程 182
13.3.2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83
13.3.3 清单分析 184
13.3.4 影响评价 184
参考文献 187
第14章 不同地区典型复合包装废物处置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189
14.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190
14.1.1 功能单位 190
14.1.2 系统边界 190
14.2 清单分析 191
14.3 影响评价 193
参考文献 198
第15章 介孔催化剂的生命周期评价 199
15.1 介孔MnOx催化剂的生命周期评价 201
15.1.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01
15.1.2 清单分析 202
15.1.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04
15.2 介孔Co3O4催化剂的生命周期评价 207
15.2.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07
15.2.2 清单分析 207
15.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10
参考文献 212
第16章 纯电动泥头车生命周期评价 214
16.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16
16.1.1 功能单位 216
16.1.2 系统边界 216
16.2 清单分析 216
16.2.1 燃料周期分析 218
16.2.2 车辆周期分析 218
16.3 影响评价 219
16.3.1 生命周期能耗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221
16.3.2 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222
16.3.3 全生命周期污染物减排效果 223
16.3.4 碳减排分析 223
参考文献 225
第17章 工程渣土利用与处置的生命周期评价 227
17.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29
17.1.1 功能单位 229
17.1.2 系统边界 229
17.2 清单分析 230
17.3 影响评价 235
17.3.1 评价模型 235
17.3.2 评价指标类型选取 235
17.3.3 环境排放影响量化 236
参考文献 240
第18章 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的生命周期评价 242
18.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43
18.1.1 功能单位 243
18.1.2 系统边界 243
18.2 清单分析 244
18.2.1 生产制造阶段 245
18.2.2 运输阶段 246
18.2.3 施工与安装阶段 247
18.2.4 运营阶段 249
18.2.5 拆除废弃阶段 249
18.3 影响评价 250
参考文献 252
第19章 以深圳市为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253
19.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54
19.1.1 功能单位 254
19.1.2 系统边界 254
19.2 清单分析 255
19.3 影响评价 258
参考文献 261
第20章 公路路面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262
20.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63
20.1.1 功能单位 263
20.1.2 系统边界 263
20.2 清单分析 264
20.3 影响评价 269
20.3.1 单位里程建设材料碳排放分析 269
20.3.2 各阶段碳排放分析 270
20.3.3 各等级公路路面工程碳排放分析 271
20.3.4 大湾区公路路面工程碳排放分析 271
20.3.5 深圳市公路路面工程碳排放分析 272
参考文献 275
第21章 地铁建设生命周期碳排放 276
21.1 功能单位和系统边界界定 277
21.1.1 功能单位 277
21.1.2 系统边界 277
21.2 清单分析 278
21.3 影响评价 280
参考文献 281
附录 282
附录一 283
附录二 322
附录三 341
索引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