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18 元
丛书名: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药系列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光霁,朱爱松
- 出版时间:2024/11/1
- ISBN:9787030800350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2
- 页码:308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本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是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等设置主题,系统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内涵,科学阐明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力求体现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现状的一部教材。
本教材编写注重中医原创思维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每一专论分为概论、述评、名家思想、推荐文献及参考文献五个部分,将最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纳入研究生教材,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历届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中医临床思维,体现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科学内涵与研究价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64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现为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病因学说的演化”。近年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并公开出版著作两部,主编并公开出版著作三部。参加课题8项,主持课题3项,其中课题《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的成果1987年8月—1992年8月 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 学办系办副主任、助教
1992年8月—1994年9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 办公室主任、助教
1994年9月—1996年6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 办公室主任、讲师
1996年6月—1998年7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党总支 副书记、讲师
1998年7月—1999年9月 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副主任、讲师
1999年9月—2001年6月 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副主任、副教授
2001年6月—2005年11月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主任、副教授
2005年11月—2006年2月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主任、教授
2006年2月—2010年5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办、校办 主任、教授
2010年5月—2020年8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 副校长、教授
2020年8月—至今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党委 党委副书记、教授中医肿瘤瘀毒互结致病理论研究和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第一获奖人
中医“瘀久蕴毒”所致恶性肿瘤精准干预策略的构建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第一获奖人
“瘀毒同治”理论的构建与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第一获奖人
浙派本草加工炮制产业质量提升示范,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第一获奖人
浙产道地药材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加工示范,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第一获奖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胃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分会 副会长
世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副会长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副会长
目录
绪论 1
第1论 论中医临床思维 4
第一节 概论 4
第二节 述评 6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1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2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3
第2论 论精气学说时空观 14
第一节 概论 14
第二节 述评 17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1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3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3
第3论 论阴阳自和 25
第一节 概论 25
第二节 述评 28
第三节 名家思想 3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3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35
第4论 论阴阳互根互用 37
第一节 概论 37
第二节 述评 4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4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4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45
第5论 论五行制化 47
第一节 概论 47
第二节 述评 5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5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5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55
第6论 论五行治法 57
第一节 概论 57
第二节 述评 6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6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6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65
第7论 论心主血脉 67
第一节 概论 67
第二节 述评 7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74
第四节 推荐文献 7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76
第8论 论肺主气 78
第一节 概论 78
第二节 述评 8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8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8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86
第9论 论肺主通调水道 88
第一节 概论 88
第二节 述评 9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94
第四节 推荐文献 9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97
第10论 论脾主运化 98
第一节 概论 98
第二节 述评 99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iv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0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0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06
第11论 论脾主统血 108
第一节 概论 108
第二节 述评 10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1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1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14
第12论 论肝主疏泄 116
第一节 概论 116
第二节 述评 11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21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2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24
第13论 论肾主水 126
第一节 概论 126
第二节 述评 12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3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3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35
第14论 论心、脑、肠之间的关系 137
第一节 概论 137
第二节 述评 13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4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4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45
第15论 论一气周流 147
第一节 概论 147
第二节 述评 15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5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5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55
第16论 论气机升降出入 157
第一节 概论 157
第二节 述评 15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6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6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65
第17论 论血的生成 167
第一节 概论 167
第二节 述评 16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71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7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74
第18论 论津液代谢 176
第一节 概论 176
第二节 述评 17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82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8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85
第19论 论气为血之帅 187
第一节 概论 187
第二节 述评 18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19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195
第五节 参考文献 195
第20论 论经脉 197
第一节 概论 197
第二节 述评 199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0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0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06
第21论 论络病 208
第一节 概论 208
第二节 述评 21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1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1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16
第22论 论体质的分类 218
第一节 概论 218
第二节 述评 220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23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26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26
第23论 论外感病因 228
第一节 概论 228
第二节 述评 231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34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37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37
第24论 论七情内伤 239
第一节 概论 239
第二节 述评 242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45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47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48
第25论 论瘀毒 250
第一节 概论 250
第二节 述评 253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56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58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59
第26论 论邪正相搏 261
第一节 概论 261
第二节 述评 263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66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68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69
第27论 论脾虚病机 271
第一节 概论 271
第二节 述评 273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76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79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79
第28论 论治未病 281
第一节 概论 281
第二节 述评 283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86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88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89
第29论 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291
第一节 概论 291
第二节 述评 293
第三节 名家思想 295
第四节 推荐文献 298
第五节 参考文献 299
第30论 论治病必求于本 300
第一节 概论 300
第二节 述评 302
第三节 名家思想 306
第四节 推荐文献 307
第五节 参考文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