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也许你并不知道,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和心理学的关系最为接近。这是因为舞蹈艺术的载体是身体本身,而身体的动作则是人类心理的延伸。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心理控制着身体的动作、情感的流露、思绪的放飞。那又是什么在控制着舞蹈动作呢?其实就是人类的所思、所想、所感。
舞蹈是通过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协调来展示人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身体只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物质载体,心理才是赋予舞蹈真正内涵的重要核心,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舞蹈艺术又是远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应该是具有完整的艺术感觉、丰富的艺术想象、强烈的艺术情感、典型的艺术气质和完美的艺术人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它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并提升每一个人的积极心态,如何帮助每一个人获得积极、正向的力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更深层次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人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并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应用在舞蹈教学当中,自然也是如虎添翼。
第一次接触到积极心理学是我还在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时,它是其中一门课程。学习后,我才发现这就是我一直追求和渴望在舞蹈教学中实现的目标。如今我已经在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一名一线儿童舞蹈老师跨界到心理学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不解。为何好好的舞蹈艺术不研究,偏偏要研究心理学?舞蹈老师懂那么多心理学知识真的有必要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耳边。
当然,我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质疑。这来源于大众对舞蹈或者艺术从业者的刻板印象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搞艺术不需要深厚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理论的认知阶段,很难将艺术老师和学术成就画上等号。但事实上,我认识很多著名舞蹈家、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舞蹈老师,培养出几个走专业道路的学生固然可以视作业务能力的体现,但这就能诠释老师二字了吗?老师,还是先要把人教成人,让他们知道人的真正含义,才能促使其成为人才。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教学理念首先就是用心做教育,用专业做舞蹈。心为先,而后高精尖。那么,心从何而来呢?心还是要从心理学中寻找真正的含义。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的课程当中,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乐观积极的情绪,通过一些延迟性的满足,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有意义的社会关系。一个舞蹈课堂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凝聚力的集体,如果能在其中找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艺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具备这些积极、正向的情绪和心理,就更有可能获得积极、正向的人生,因为在面对那些无法规避的逆境时,他们已经具备能力去克服重重困难。从这个角度出发,让积极心理学走进舞蹈机构,呈现在课程之中,便是当前中国教育美育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的积极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或者是该如何教育学生把积极的力量用在维护友谊和服务社会中呢?
舞蹈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摒弃那些存在缺陷的旧式舞蹈教育的模式,将自己的关注点从学生所犯的错误和所谓的劣势转移到学生的积极优势上。相信每一个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缺点,只是特点不同。把积极心理学带入课堂,融入教学,同时要遵循科学的舞蹈学习的神经机制,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就,因为积极心理学本身就具备让学生提升并最终实现幸福的积极力量。
不论是户外演出、与朋友分享比赛成果和收获、在教室中进行规范化训练,还是全身心地投入舞蹈表演,这些活动都能够获得很丰富的积极体验,能帮助学生去感悟人生的美好真谛。如果将积极心理学带到课堂上,那么,舞蹈老师想要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再是学生能完成几个高难度动作,几岁能完成下腰……而是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积极力量,让他们提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配合度,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化解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情绪,获得更多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加他们对他人和自身的积极关注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舞蹈课堂的成果之一。
不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勇气,这份勇气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毕竟任何人都有可能面临困难、挑战和风险。比如,在学习初期,学生都有想要做到最好的心理,渴望获得成功。然而,这种心理一旦超过了一个度,就有可能让学生因为失败而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进而凸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无助。在学习舞蹈和表演舞蹈时,他们有可能会感到尴尬或有被拒绝的风险;同时,老师在课堂上无意中显露出的或焦虑或烦躁的状态也会影响学生,让学生同样产生焦虑和胆怯的情绪,故而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学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更多老师都意识到,应该把情绪和思维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的行为。因为他们确信,学生们通过教育,已经具备了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会在老师的积极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愤怒有时并不是坏事的起源和导火索,而是不懂得控制情绪的结果。如何更好地识别、管理这些情绪,并促进行动更加有成效呢?举个例子,某个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忽视了,他很愤怒,并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但如果这位学生接触过积极心理学,便会进行自我调节:虽然老师没有及时回应我,让我感觉很不好,但我不会做任何破坏课堂的事,不会让同学受到影响,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让老师看到我,或者直接去找老师,询问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
在教学过程中,一线老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辅导学生如何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继而用有效的方法训练他们学会管理各种情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用共情去思考同伴或老师的感受,想人之所想,感人之所感。遇到苦恼产生消极情绪时,能够积极地调动舞蹈学习中的美好回忆,而不是稍微遇到困难就退缩,跳得没别人好就放弃。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它是以观察情绪为起点,以个人能够自主控制情绪为终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关注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为主要方向。
如果舞蹈老师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有效策略,那么,就能在舞蹈课程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哪怕每节课只花费510分钟,就能达到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克制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利用这种情绪去实现他们的积极结果,帮助他们学会消化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情绪。自此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学习舞蹈的过程绝非枯燥乏味、疼痛难忍,而是可控的,且充满了乐趣与成就的。这也就是将积极心理学纳入舞蹈一线教学的真正意义。
当学生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常规的学习心态之后有什么变化呢?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他们开始用新的方式讲述学习舞蹈的经历,如他们的感受,他们是否觉得困难,他们是否获得学习成果,以及他们收获成功时的喜悦心情。
学习舞蹈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开心。
学会了这个舞蹈特别有成就感,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舞蹈动作。
每次老师对我投来赞赏的眼光,说出肯定的话时,我都很高兴,尽管我还不是最好的,但老师很肯定我的付出。
学习舞蹈动作虽然特别累,但今天又学会了几个新的动作,还做得有模有样,明天一定会更好!
如果在一线教学的舞蹈老师愿意花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时间,坚持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对舞蹈教学有利,也会对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生活情绪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让老师掌握积极心理学,能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当然,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无比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从老师这里接收的都是积极能量,自然也会受学生的认可和爱戴。无论是在哪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这样的老师越多,就越能做大做强。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建构积极教育的方向和桥梁,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