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自1986年参与黄梅戏《无事生非》以来,三十多年创作了《李清照》《墨痕》等五部大戏,编配杨俊《中国黄梅经典》唱片,总监并编配吴琼2008新年演唱会,为马兰准备96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的《遥寄》等百余首黄梅戏唱腔编配的自选集。作者主要探索是让大型西方管弦乐队与黄梅戏结合。实践证明 戏曲+管弦乐队的平台,至今仍具有强大的表达功能与时尚性,可以让古老戏曲艺术焕发勃勃的青春活力。本书适合戏曲爱好者使用
黄梅戏音乐是黄梅戏赖以生存且具有标志性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黄梅戏音乐已难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和审美追求。作曲家凭着多年的创作经验,在编配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1.如何让黄梅戏时尚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2.如何通过引入创作的新主题来升华情感?3.如何让和声说话?让和声参与情感的表达与氛围的烘托。4.如何让配器的色彩更丰富?让它有别于古典音乐的配器与纯戏曲音乐的配器。作曲家在耄耋之年,仍用音乐创作来践行总书记对文化发展的期许,并一直思考如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的审美与潮流相结合。我们相信,通过对《谢国华黄梅戏编配选》这一图书的出版,可以弥补我国黄梅戏音乐编配的空白,为黄梅戏及黄梅戏音乐的推广做出贡献。
谢国华,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一级作曲,安徽省民管学会作曲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音乐代表作有:舞蹈《女娲》,舞剧《冬兰》《孔雀东南飞》,歌剧《冰河上的篝火》,电视剧《哦,王稼祥》《新安家族》等,歌曲《三生有缘》《好不过淮河两岸》《家园》等。曾两次获文化部奖励,四次获广电部飞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