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一书的节选开篇,其中麦克斯韦·贝内特和彼得·哈克对认知神经科学家的概念保证提出了质疑。丹尼尔·丹尼特和约翰·塞尔随后批评了他们的立场,而贝内特和哈克则做出了回应。他们慷慨激昂的交流涵盖了广泛的核心主题:意识的本质、心理属性的载体和位置、大脑映射和表征的可理解性、感受质的概念以及心灵、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丹尼尔·罗宾逊将所有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这种辩论对于理解神经科学研究如此重要。几位作者对哲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解释和人性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论证清晰,引人入胜,他们的辩论将吸引所有对心灵与大脑的关系、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关系、因果解释与理性解释的关系以及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感兴趣的人。
引言
麦克斯韦·贝内特(Maxwell Bennett)和彼得·哈克(Peter Hacker)所著的《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Neuroscience)一书于2003年在布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首次系统地评估了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这些基础由科学家和哲学家奠定。该书的两篇附录专门批判性地评估了约翰·塞尔(John Searle)和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这增加了该书的吸引力。麦克斯韦·贝内特是一位成功的神经学家,他认定约翰·塞尔和丹尼尔·丹尼特是神经科学界阅读最广泛的哲学家,并渴望向读者清楚表达他和哈克为什么持有不同的意见。
在2004年的秋季,美国哲学研究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的项目委员会邀请贝内特和哈克参加“作者和批评家”研讨会议,该会议于2005年在纽约召开。批评家的选择无可挑剔:丹尼尔·丹尼特和约翰·塞尔已经同意撰写文章来回应反驳贝内特和哈克对其工作的批评。本书的内容基于该美国哲学研究会会议的三小时研讨。该会议由欧文·弗拉纳根(Owen Flanagan)主持,与会者之间的交流格外的活跃。丹尼特和塞尔在会前提交了他们反驳内容的书面版本,接着贝内特和哈克对此进行了回应。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哲学编辑温迪·洛克纳(Wendy Lochner)充分意识到哲学问题的重要性,敦促与会者考虑将会议记录出版成书。在一般情况下,一场充满活力的学术座谈会的谈话内容付诸书面后通常会给原本丰富多彩、打动人心的内容蒙上一层阴影。读者需要动用自己的想象力从发表的文章的只言片语中重现真实的场景。公正而言,我认为本书并不存在上述的情况。读者将在这些文章和交流中认识到智力激情的激励力量。参会者们对他们的主题非常认真。他们在数十年间的显著贡献使他们有权利被认真对待。而且,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事。毕竟,认知神经科学的项目不亚于将我们乐意称之为“人性”的东西纳入科学自身框架的过程。丹尼特和塞尔,以一种可能显得急切的自信,倾向于相信纳入过程正在顺利进行。贝内特和哈克,以一种可能表现为怀疑主义的谨慎态度,提出了这个项目本身是建立在一个错误之上的可能性。
麦克斯韦·贝内特是悉尼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大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大脑与心灵研究所的科学主任。 丹尼尔·丹尼特是塔夫茨大学的奥斯丁·弗莱彻讲席教授兼认知研究中心主任。 彼得·哈克是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研究员,也是研究维特根斯坦的权威。 约翰·塞尔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瑟哲学讲座教授。 译者简介: 尤洋,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山西大学科技伦理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医学伦理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认知科学》编委会委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学术编委会委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哲学专委会副主任、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委会副主任。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 刘淑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目录
引言001
论据005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节选麦克斯韦·贝内特、彼得·哈克007
神经科学和哲学麦克斯韦·贝内特042
反驳059
哲学是天真的人类学:评贝内特和哈克丹尼尔·丹尼特061
让意识回到大脑:对贝内特和哈克《神经科学的哲学
基础》的回应约翰·塞尔082
答复反驳103
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预设:对批评的回应
麦克斯韦·贝内特、彼得·哈克105
后记麦克斯韦·贝内特136
仍在寻找:追求理性王子的科学与哲学丹尼尔·罗宾逊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