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9个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介绍能源与环境问题、全球能源发展现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史及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第2章介绍太阳辐射的基础理论以及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阐述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第3章介绍太阳能光伏电池所涉及的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基础理论。第4章介绍现有不同种类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第5章贴合行业发展现状,着重介绍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的制造工艺与质量检测方法,分析现有工艺的不足,阐述改进方向。第6章介绍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与封装工艺,阐述组件结构的设计思想。第7章介绍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及检测手段,并提出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方案。第8章介绍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与构成。第9章紧跟当前科技前沿,介绍其他尚未商业化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夏乾善,男,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从教期间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及“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主要方向为高性能电磁防护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技术、性能优化、防护机理及工程应用开发;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等研究工作。主持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项,国防科技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国防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1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能源与环境问题 一、能源的概念 二、能源的分类 三、能源与社会发展 四、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 五、可再生能源 第二节 我国能源概述 一、我国能源现状 二、我国能源问题与对策 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三节 太阳能的利用 一、太阳能的特点 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三、我国对太阳能利用的历史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史 一、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史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 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史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史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太阳辐射 第一节 太阳及与地球的天文关系 一、太阳 二、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三、天球及天球坐标系 四、太阳时与太阳位置 第二节 太阳辐射 一、太阳光谱 二、太阳辐射 三、太阳常数 四、太阳辐射强度 第三节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 一、全球太阳能资源的分布 二、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半导体物理知识 第一节 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 一、晶格 二、晶向与晶面 三、晶体的对称性 四、点缺陷与线缺陷 第二节 能带理论 一、能级 二、能带 三、半导体导电能力的能带来解释 四、费米能级 第三节 半导体特性 一、本征半导体的导电结构 二、典型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三、半导体中的杂质能级 四、缺陷能级 第四节 半导体中的导电原理 一、电子与空穴 二、载流子 第五节 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 一、本征半导体 二、杂质半导体 第六节 半导体结 一、功函数 二、金属-半导体接触 三、半导体-半导体接触 四、半导体-电解质接触 五、体异质结 六、表面态和界面态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光生伏特效应 第一节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一、半导体的光学常数 二、半导体的光吸收 第二节 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一、光生电流 二、光电压 第三节 PN结太阳能光伏电池特性 一、理想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 二、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 三、转换效率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效率影响因素 一、寄生电阻 二、太阳辐射强度影响 三、温度影响 四、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串联与并联 第五节 肖特基结 一、金属与半导体的功函数 二、肖特基势垒 三、肖特基结的伏安特性与欧姆接触 第六节 MIS结构 一、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 二、表面电场效应 三、MIS太阳能光伏电池 第七节 半导体异质结 一、界面态 二、异质结能带图 三、异质结的伏安特性 第八节 非晶态半导体 一、非晶态半导体的结构 二、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制造工艺 第一节 多晶硅原料的制造工艺 一、硅材料的理化特性 二、金属硅的制造 三、改良西门子法制造多晶硅 四、硅烷法制造多晶硅 五、多晶硅的其他制造方法 第二节 单晶硅棒的制造工艺 一、直拉法制造单晶硅棒 二、连续加料直拉法 三、磁控直拉法 四、悬浮区熔法制造单晶硅棒 五、单晶硅棒的其他制造方法 第三节 多晶硅锭的铸造工艺 一、多晶硅锭的铸造原理 二、布里曼法 三、热交换法 四、浇筑法 五、电磁铸造法 六、多晶硅锭 七、影响多晶硅锭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晶硅材料的切片工艺 一、硅片的分类 二、切片流程 三、砂浆线切割 四、金刚石线切割 五、硅片的直接制造技术 六、硅片的等级标准 第五节 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的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一、表面制绒及质量 二、扩散制结 三、刻蚀与去除磷硅玻璃 四、镀减反射膜 五、印刷电极 六、烧结工艺 七、质量检测方法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工艺 第一节 主要封装材料 一、电池片 二、钢化玻璃 三、EVA胶膜 四、TPT背板 五、边框及接线盒 第二节 组件的封装工艺 一、电池片检测与分选 二、电极焊接 三、叠层 四、层压 五、修边及装框 六、接线盒焊接 第三节 组件的质量检测 一、目检 二、电致发光测试 三、绝缘耐压测试 四、电性能检测 五、总装检测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性能测试 第一节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电性能测量方法 一、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电学参数 二、伏安特性测量方法 三、光谱响应测量方法 四、温度系数测量方法 第二节 太阳能光伏电池电性能的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 第一节 发电系统分类 一、离网型发电系统 二、并网型发电系统 三、光伏建筑一体化 第二节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的体系结构 一、集中式结构 二、串行结构 三、多支路结构 四、模块式结构 第三节 太阳能光伏电池并网逆变器 一、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 二、并网逆变器的功能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其他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 第一节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一、概述 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与特性 三、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四、微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第二节 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光伏电池 一、概述 二、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与特性 三、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四、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第三节 染料敏化太阳能光伏电池 一、概述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 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 四、叠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五、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第四节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一、概述 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 三、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四、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一、概述 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 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阅读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样 章(可以是前言或部分章节) 前 言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化石能源储量不断减少,而且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现已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无污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国家的能源压力。光伏发电系统凭借建设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环境污染少、可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应用与推广,现已成为较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也在快速成长,诞生了一批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上下游产业链。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2020年硅片产量达到了161.3GW,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几乎全球硅片都来源于我国。同时,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量显著提高,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截至到2021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为267.08GW。近年来,我国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示,2021年5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在70-90GW之间,为达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发电行业将成为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据此预测2026年我国光伏发电行业累计装机量可能在673-793GW之间。因此,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势必将对全球新能源的供给做出实质性贡献。 然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材料研发与制备、器件组装、性能测试及发电系统并网等多个关键环节,是一项涉及半导体物理、材料、电气、电子、机械及地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高新科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难度较大,现今对于全方位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为此,已有部分高等工科院校开设了光伏发电的相关专业课程。本书希望能够为高等院校学生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光伏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工程技术知识储备,为新工科建设相关专业中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好铺垫,为培养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专业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夏乾善、孙志、宋伟编写。全书分为9章。第1章介绍了能源与环境问题、全球能源发展现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史及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第2章介绍太阳辐射的基础理论以及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第3-4章介绍了裟艿绯厮婕暗墓烫逦锢碛氚氲继逦锢淼幕±砺郏约跋钟兄掷嗵裟艿绯氐姆⒌缭怼5�5-6章贴合行业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造工艺、组件的封装工艺与质量检测方法。第7章介绍了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及现有的检测手段,并提出了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方案。第8章介绍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与构成。第9章紧跟当前科技前沿,介绍了其他尚未商业化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本书在编写中参考了大量著作与文献资料,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致以谢意;如有遗漏,望相关作者指出,作者将在下版做出修改,在此预先向相关作者致以歉意。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相关理论知识全面而准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