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在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层次对常用协议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引出的P2P、AdHoc、IPv6、MPLS、Wi-Fi等热点技术进行了说明。另外,《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还结合实践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常用服务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说明了网络编程技术的主要过程。《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的目标是使读者掌握计算机网络中解决各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熟悉各类网络软硬件系统的工作机制与使用方法,以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的技能。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先进,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作用。教学模式完善,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频繁,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结构比较松散、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密切,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充分汲取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扩大了知识体系的覆盖范围,增强了知识结构的逻辑性,突出了知识点的实用性。本书至少具有以下3个特点:
(1) 主旨鲜明。以计算机网络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主线,串接各种主要协议,突出问题的纲领性作用,重点说明协议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方法及其影响。对于与主线偏离较远的知识点不做详细叙述,避免影响教材的重点。目的在于使读者理解整个课程的基本构架,以及计算机网络中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2) 突出实践。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实践对于读者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的多数章节中都包含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教材的最后附加了可以在一般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习题,形成了“原理归结到实验、实验促进原理理解”的良性循环。
(3) 兼顾新技术。新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原动力。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现在,其基本体系结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仍然有一些热点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教材在围绕主线介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出当前的热点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有利于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全书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为概述; 第2~6章分层次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热点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各层涉及的软硬件技术进行了说明; 第7章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多媒体技术; 第8章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为了扩大本书的使用范围,对其中的一些要点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方便读者在使用该技术时进行查阅和参考。对于一般读者不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相应的章节标题后加了*号。
教材的第1~4章由李领治编写,第6章和第8章由杨哲编写,第5章和第7章由纪其进编写,朱艳琴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和统稿。陆建德教授及网络工程系的各位老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也很局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2月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1.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1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1.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 协议与分层
1.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3.3 5层协议体系结构
第2章 物理层
2.1 数据传输技术
2.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1.2 脉冲编码调制
2.1.3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1.4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 多路复用技术
2.2.1 频分复用
2.2.2 时分复用
2.2.3 波分复用
2.2.4 码分复用
2.3 传输介质
2.3.1 双绞线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通信
2.4 综合布线技术
2.4.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2.4.2 无屏蔽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2.4.3 光纤的制作与测试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本功能
3.1.1 帧的封装
3.1.2 差错检测
3.1.3 交换技术
3.1.4 信道与数据链路层传输技术
3.2 以太网技术
3.2.1 CSMA/CD协议
3.2.2 以太网MAC帧
3.2.3 以太网的演进
3.3 以太网的物理规范
3.3.1 传统以太网的物理规范
3.3.2 快速以太网的物理规范
3.3.3 千兆以太网的物理规范
3.3.4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规范
3.3.5 以太网规范总结
3.4 交换型以太网
3.4.1 从集线器到交换机
3.4.2 虚拟局域网
3.4.3 交换机的组成
3.4.4 交换机的配置
3.5 无线局域网
3.5.1 无线网络的类型
3.5.2 802.1 1WLAN的物理结构
3.5.3 CSMA/CA协议
3.5.4 802.1 1MAC帧
3.6 广域网
3.6.1 广域网技术的演变
3.6.2 PPP
3.6.3 MSTP
3.6.4 万兆以太网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第4章 网络层
4.1 IP协议
……
第5章 运输层
第6章 应用层
第7章 网络多媒体技术
第8章 网络安全
附录A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