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烦恼(全20册)(美国心理学会独家授权,涵盖3~6岁儿童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8大主题,20个不同绘画风格的故事,孩子爱读父母受益。绿色印刷,安全环保)
定 价:160 元
- 作者:[美]珍妮·弗朗兹 兰塞姆等 著,[美]杰基 厄本诺维克等 绘
- 出版时间:2014/5/1
- ISBN:9787122188090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712.85
- 页码:756
- 纸张:铜版纸
- 版次:1
- 开本:24开
情绪
《害羞的面条和兴奋的鸡蛋》
你有没有经历过害羞、兴奋、开心或困惑呢?了解你的情绪和情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对于孩子!那么,怎样了解你的情绪,又怎样处理这些情绪呢?走进你的情感餐厅,你就会找到答案!
依恋
《不再害怕和妈妈分开》
小羊富丝害怕看不见他的妈妈。妈妈到哪儿他都要跟着。如果妈妈需要自己出去不带着他,他就会伤心地咩咩叫。
在幼儿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担心与父母分开。在极端的情况下,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待在和父母不同的房间而感到极度焦虑。书后提供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事情,克服他们对未知的恐惧。
《爸爸妈妈,快回来吧》
在父母出门期间,泰勒得去他最好的朋友辛迪家住几天。他们一起玩最爱的游戏,泰勒还很喜欢辛迪家浴缸里的帆船和睡前的那杯热可可。但有时他非常想念自己家和爸爸妈妈。通过大家的帮助,泰勒找到如何克服“相思”感受的方法。当爸爸妈妈回家时,泰勒感受到了那份伴随成长而来的自豪和快乐。书后附有心理学博士简·阿农吉亚塔撰写的“写给父母的话”,旨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们所面对的情绪,并针对分离之前、期间和之后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应对技巧。
害怕
《有时我会害怕》
小孩子可能会害怕很多东西,这很正常。这本书将赋予小孩子力量,教给小孩子一些方法和知识,以使他们能够了解并克服孩童时期的恐惧。作者用小孩子的语言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恐惧,并解释了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小孩子可以按照本书提供的简单易学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恐惧感,并最终回到快乐的时光。书后所附的“写给父母的话”则为家长提供了补充信息,能够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并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孩子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
《不再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
小羊富丝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当他听到农场拖拉机的“突突”声时,他会吓得发抖。当他看到大奶牛和听到大奶牛洪亮的“哞哞”声时,他会藏到石头后面。要是他看见远方的闪电,听到雷声,他就会藏到妈妈肚子下面。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响的声音和大的东西——不管多么善意、安全,都会让他们非常焦虑。雷声、狗叫声、吸尘器声、大的动物、警报声、烟火声、大嗓门的大个子,还有高大的建筑物,都会让他们紧贴着父母、哭泣,或者逃跑。这些恐惧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无法享受日常生活的快乐。本书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对又大又响的东西的恐惧。
伤心
《不想伤心的男孩》
从前,有一个男孩,他不喜欢伤心。
于是,他决定离开所有让他伤心的事情。
然而,在他试图摆脱伤心的过程中,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自信
《我要更自信》
火鸡图图不喜欢自己。她的腿很瘦,她的羽毛是棕色的,她的头上没有毛。最主要的,她讨厌自己的咯啵-咯啵声。但当图图用她超级自信、超级有力、超级火鸡式的咯啵-咯啵声救了一群小鸡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大礼物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缺少这种感觉的儿童经常会表达出“不喜欢”自己,并且缺少自尊和自信。书后附有给父母的建议和方法,让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信。
《不再害怕尝试》
小羊丽丝非常害羞,而且她还害怕尝试新东西。她甚至不能和其他小羊一起玩好玩的游戏。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当想到可能会发生不熟悉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焦虑。他们不能享受新的游戏、学习新的东西,而是抗拒、哭泣或者生气。这些孩子还会害怕与其他人互动,会回避多数社会活动。书中提供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孩子更积极地应对新事件和陌生人,克服恐惧。
《戴眼镜的露娜》
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已经让露娜够烦的了,更糟糕的是,她还要戴眼镜。如果她不戴眼镜会怎么样呢?看看露娜在经历了糟糕的一天后是如何发现自我价值以及眼镜对于她的意义的。孩子不喜欢戴眼镜一般是由于感觉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而带来的焦虑感和自卑心理,露娜最后发现她在乎的其实并不是戴眼镜的事,而是父母是不是爱自己,自己是不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您的孩子不需要戴眼镜,但他同样可能在生活中有自我认同感低的时候,这本书将教会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满足感。
《不怕被嘲笑》
从前,在一片遥远的热带丛林里,一只名叫穆奇的小猴子,他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毛,穆奇的家人都觉得他可爱极了,他也很喜欢自己光滑的皮肤。不过,上学第一天穆奇就遭到了嘲笑。同学们从来没有见过不长毛的猴子。他们有的盯着他看,有的指着他“咯咯”直笑,还有的叫他“小秃子”。穆奇该怎么办呢?
这个故事不仅为孩子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而且为家长和老师怎样处理孩子被嘲笑和欺负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勇敢
《我要更勇敢》
在成长过程中,许多孩子都会有一两个阶段比较害羞: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陌生的地方。这个轻松的故事告诉孩子:害羞不一定会影响一个人交朋友、获得快乐;很多害羞源于对想象出来的问题的恐惧。故事的后面有一个专门为家长所写的部分,解释害羞现象,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帮助培养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和自信,顺利度过这个不舒服、却是正常的发展阶段。
《让孩子学会说“不”》
看似无关痛痒的挠痒痒逗乐,事实上会给孩子造成相当的困扰。挠痒痒可能会造成身体上的疼痛和刺激过度,并引发愤怒、失控、怨恨、被侵犯等不良情绪。本书传递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孩子对令人感觉不愉快的触碰可以说“不”,哪怕这些触碰仅仅是无害的挠痒痒,即便这种行为是来自亲密的家人。
《蒂比试一试》
蒂比是一只永远也不能飞翔的小鸟,因为他有一只残疾的翅膀。虽然被其他的鸟儿嘲笑,但是勇敢的蒂比却仍然愉快地穿梭于丛林之中,并且认识了好几位新朋友:兔子兔伯特、松鼠萨拉……朋友们教会蒂比爬树、滑行、跳跃、隐藏——蒂比每样都尝试过,也都做到了!最后,蒂比用他学到的新本领挺身而出营救他人,成为了一个英雄。
这个励志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生理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让你比别人差,勇于尝试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身体健康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更能鼓舞他们面对任何挫折要勇于尝试。
《小树》
小树在一场风暴中失去了自己的树枝和树叶,她表现出害怕、自责和担心等情绪,但她最终明白了,自己虽然失去了很多枝叶,但她还有深深扎根于土地的根、强健的树干和美丽的心,还能开花结果。这个故事还教会了孩子们一种“神奇快乐呼吸法”,这种简单易学的放松技巧,能让孩子觉得舒适,减轻压力和痛楚,点燃他们内心的力量。
健康
《我要爱上吃饭》
食物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更深的、隐藏的需要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吃得不多也不少时,他也就学会了与自己的感受进行沟通。一个能够正确觉察、掌管自己感受的孩子,也将成为一个理解他人,宽容自己的成人。与其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不如给他讲一个关于食物和感受的故事吧!
《哈利去医院》
哈利病了,必须去医院。可他从来没去过那里,他觉得很害怕!医院里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他要接受静脉点滴,他还必须在陌生的环境里过夜。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安慰、医护人员的帮助,特别是他的毛绒玩具兔子巴尼的陪伴下,哈利最终了解到,医院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地方。
《拉便便好疼!》
赖安很害怕用便盆。他害怕拉便便,因为他害怕会很疼,虽然他一点儿也不想这样。霍华德·博尼特博士根据他在儿科临床中对患儿所采取的做法改编了这个故事。对于孩子来说,一次痛苦的便秘经历就会使孩子对顺利排便丧失自信。要让孩子知道,按照“便便方案”的步骤来做,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其实很简单。
上学
《上学第一天》
山姆长大了,该上学了。在开学第一天这个重要的时刻开始时,尽管有奶奶的再三保证,山姆还是很想念奶奶,并且对学校陌生的环境有一点点害怕。不过很快,当山姆熟悉了教室,交到了一个新朋友,并且发现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游戏时,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害怕了,也不再孤单了。伴随着山姆交到新朋友并度过了有趣的上学第一天,我们能分享到山姆的快乐和憧憬。本书可以帮助父母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使孩子能够充满热情并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的到来。
《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
告状现象在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很普遍,他们常常会感到,如果没有大人帮忙,有些问题自己就是处理不好。《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告诉孩子,什么是需要告诉家长的大事,什么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小事。“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中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喜欢告状,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自己解决处理。
《伊莱家的谎言机》
伊莱起初似乎并不习惯于说实话,可之后的说谎和推卸责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烦心事儿。这让伊莱认识到,实话实说其实挺好的。爸爸妈妈,以及他的宠物狗达菲,更喜欢他诚实。
小孩子说假话、信口开河,甚至故意撒谎是很普遍的。为了帮您更好地理解小孩子说谎背后的“真相”,本书正文之后还附有心理学家玛丽·拉米亚博士所撰写的“写给父母的话”。
★ 美国心理学会资深儿童心理学家撰写,专业插画家绘图,心理学背景和翻译水平兼备的妈妈们担任翻译。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写给父母和老师的话”,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的种种表现,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指导孩子克服种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涵盖3~6岁儿童8大核心主题,共20个有趣的故事,不同主题、不同绘画风格,呈现多样化视角。★ 给父母们补充相关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让孩子的成长不烦恼!★ 采用可持续森林环保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圆角设计翻页不伤手。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少儿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
珍妮 弗朗兹 兰塞姆(Jeanie Franz Ranson),小学辅导员,文学硕士,她发现小学每个学年都会出现告状频发期,于是决定写《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个故事,以便告诉大家,告状是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得以控制的。现与丈夫和三个儿子(他们当然从不告状)居住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
芭芭拉 凯因(Barbara Cain),执业的心理治疗师,曾经帮助很多害羞的孩子成长为自信的青少年和成人。凯因女士与丈夫及孩子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玛塞拉 巴克 维纳(Marcella Bakur Weiner),教育博士,哲学博士。她是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美国纽约玛丽蒙-曼哈顿学院的教授,还是玛普莱顿-米德伍德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主席,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帕克-斯洛普儿童中心的首席心理学家。维纳博士撰写了24 本书及75 篇期刊文章,她还被很多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杂志采访。
英格 迈尔(Inger Maier) ,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州私人开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她的专长是儿童恐惧症的咨询。由于需要一种能与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互动的简单媒介,她萌生了创作小羊富丝系列图书的灵感。
霍华德 博尼特(Howard J. Bennett),医学博士,华盛顿儿科医生,同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马里兰州。著有《狮子不怕打针》(Lions Aren’t Scared of Shots )、《 珍妮 弗朗兹 兰塞姆(Jeanie Franz Ranson),小学辅导员,文学硕士,她发现小学每个学年都会出现告状频发期,于是决定写《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个故事,以便告诉大家,告状是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得以控制的。现与丈夫和三个儿子(他们当然从不告状)居住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
芭芭拉 凯因(Barbara Cain),执业的心理治疗师,曾经帮助很多害羞的孩子成长为自信的青少年和成人。凯因女士与丈夫及孩子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玛塞拉 巴克 维纳(Marcella Bakur Weiner),教育博士,哲学博士。她是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美国纽约玛丽蒙-曼哈顿学院的教授,还是玛普莱顿-米德伍德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主席,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帕克-斯洛普儿童中心的首席心理学家。维纳博士撰写了24 本书及75 篇期刊文章,她还被很多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杂志采访。
英格 迈尔(Inger Maier) ,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州私人开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她的专长是儿童恐惧症的咨询。由于需要一种能与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互动的简单媒介,她萌生了创作小羊富丝系列图书的灵感。
霍华德 博尼特(Howard J. Bennett),医学博士,华盛顿儿科医生,同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马里兰州。著有《狮子不怕打针》(Lions Aren’t Scared of Shots )、《拉便便好疼!》(It Hurts When I Poop! )及《醒来屁股干干:纠正儿童尿床指南》(Waking Up Dry: A Guide to Help Children Overcome Bedwetting )。博尼特博士也是乔治 华盛顿大学儿科临床教授,全美儿童医疗中心社区咨询组织成员。他维护的www.wakingupdry.com网站上,有许多关于如何克服孩子尿床问题的信息。
玛丽 拉米亚(Mary Lamia)博士,临床心理学家,教授,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怀特研究所。她面向的人群包括成年人、青春期和青春前期的孩子。近十年来,她每周在迪斯尼广播电台主持一档名为“和玛丽博士聊孩子”的听众热线节目。
乔伊斯 米尔斯博士(Joyce C. Mills, Ph.D.),婚姻与家庭临床治疗师、资深注册游戏治疗督导、国际培训师。由于在游戏治疗及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游戏治疗国际大奖。她专注于利用故事讲述来治疗,写了好几本适合各年龄层读者阅读的书,现居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戴尔。
杰基 厄本诺维克(Jackie Urbanovic)在儿童绘本方面的作品,包括教育类书籍、游戏和图画书。她的《了不起的挡板》(The Bully Blockers )和《可怕的贺拉斯》(Horace the Horrible )入选2004年最佳奥本海姆童书组合和银行街教育学院最佳图书奖。杰基现与两条活泼的小狗和两只可爱的小猫居住在马里兰银泉,他们给了她许多灵感和关照。
J. J.史密斯-摩尔(J. J. Smith-Moore),十多本儿童书的插图和文字作者。她自己曾经养过一只叫做斯巴克的狗,并对它有愉快的记忆。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居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乔安 阿迪诺菲(JoAnn Adinolfi)出生在纽约市斯达顿岛。她是《蒂娜的晚餐》一书的作者和插图作者,《万圣节的鸣叫和嗥叫声》、《完美的感恩节》等儿童图书的插图作者。她现居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普特茅斯。
卡洛儿 柯乐(Carol Koeller), 曾为数本教育类图书绘图,她笔下传神的人物也出现在儿童杂志和贺卡上。她生长于美国东海岸,并在加州居住了10年,后与丈夫、两个女儿以及各种宠物定居在芝加哥。该绘本是她首次与Magination出版社的合作。
布莱恩 朗度(Bryan Langdo)已是近20本图书及杂志广告的插图作者。他每天陪儿子一起玩小汽车、在院子里跑闹或去参观科学博物馆。他和妻子尼基、儿子奥利佛一起住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座老房子中。
詹妮弗 坎顿(Jennifer Candon) ,教育硕士,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为一个社会政策智囊机构工作,主要关注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改革。作为一个画家和插画师,她创造了富丝这样一个形象,让儿童可以很容易地认同。
迈克尔 韦伯(M. S. Weber)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他的作品常出现在儿童书籍、杂志和网络(magickeys.com)上。“我把孩子看做未开拓的领域,”他说,“因为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受到父
母的、教育的、文学作品的影响,我们的世界将有可能变得更好。这就是我为何要为儿童故事作品做插图的原因。”目前他和家人生活在芝加哥。
乔治 利奇(George Ulrich)为儿童图书进行插图创作已长达25年。他有两个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和一个小孙女,目前和妻子苏珊住在马萨诸塞州。他的妻子也是一位画家。
杰弗里 艾伯乐( Jeffery Ebbeler),从事儿童艺术创作近十年,他和妻子艾琳都曾就读于辛辛那提艺术学院,现与双胞胎幼女奥利维亚、伊萨贝尔一起住在辛辛那提。打鼓是杰弗里的业余爱好。
克里斯汀 巴图斯(Christine Battuz)毕业于意大利佩鲁贾美术学院,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她清新的图画出现在40多本儿童图书和杂志上。
马西 拉姆齐(Marcy Ramsey)的父亲是一位艺术家,她从小学习绘画,已经为50多本书画过插图,同时她还创作一些自己的故事。目前她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切萨皮克湾。
苏海泉,萧愚家庭教育网校学员,管理学硕士,曾在地产行业朝九晚五,目前是全职妈妈,喜欢和女儿一同经历成长点滴。
孙燕,心理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心理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多家媒体撰写心理健康和亲子教育方面的文章。喜爱儿童绘本。
福气,萧愚家庭教育网校网名惜福,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曾任人民网科技记者,热爱孩子,痴迷教育。最不能抗拒的一个词:妈妈。
贺剑瑜,萧愚家庭教育网校网名祥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讲师。走下课堂,她是一位热爱孩子的母亲,希望通过她的翻译,能够化解小朋友成长中的一座座冰山,最终到达快乐的彼岸。
左右妈,萧愚家庭教育网校学员,2年美国生活经历,10年外企工作经验。母爱宣言:“爱孩子,爱生活,爱阅读,爱英语。因为这些,我和3岁半的龙凤胎宝宝成了原版绘本的忠实粉丝。每晚与孩子们一起亲子阅读,是我最享受的生活乐趣。未来一路,我需更加耐心、细心,不断思索、修炼,坚持与孩子共同成长。”
微笑,11岁男孩的妈妈,萧愚家庭教育网校学员,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外企HR。因为喜欢与人打交道,放弃了财务背景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0年来与孩子同步发展,深感妈妈的角色最幸福也最艰难。最大的心愿:做更好的母亲,不负今生的缘分。
赵丹,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毕业,做过政府职员、英语教师,最终选择她热爱的翻译工作。做母亲使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她与4岁的女儿共同成长。能够为孩子们带来快乐,是她最快乐的事。
陈浅浅,本名朱晓颖,童书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编译过“小熊维尼”“消防员山姆”等许多图画故事书,享受阅读,也喜欢码字。
李征,萧愚家庭教育网校学员,3岁男孩的妈妈。曾在出版社任心理学编辑,做了6年心理学图书,在第7个年头当了妈妈,开始对儿童绘本产生兴趣。希望给孩子做好看的书,同时成为给孩子读书的妈妈。
情绪
《害羞的面条和兴奋的鸡蛋》 情绪不分对错,学会管理情绪
依恋
《不再害怕和妈妈分开》 妈妈总会回来的,战胜分离焦虑
《爸爸妈妈,快回来吧!》 短暂分离也能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机会
害怕
《有时我会害怕》 孩子害怕的东西千奇百怪,应对有妙招
《不再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 换个角度,又大又响的东西也不再害怕
伤心
《不想伤心的男孩》 逃避不是办法,接受才有真快乐
自信
《我要更自信》 接受自己,建立自尊
《戴眼镜的露娜》 戴眼镜不可怕,发现自我价值
《不再害怕尝试》 小小游戏训练,自信的孩子不害怕
《不怕被嘲笑》 走出被嘲笑的阴影,建立自信 情绪
《害羞的面条和兴奋的鸡蛋》 情绪不分对错,学会管理情绪
依恋
《不再害怕和妈妈分开》 妈妈总会回来的,战胜分离焦虑
《爸爸妈妈,快回来吧!》 短暂分离也能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机会
害怕
《有时我会害怕》 孩子害怕的东西千奇百怪,应对有妙招
《不再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 换个角度,又大又响的东西也不再害怕
伤心
《不想伤心的男孩》 逃避不是办法,接受才有真快乐
自信
《我要更自信》 接受自己,建立自尊
《戴眼镜的露娜》 戴眼镜不可怕,发现自我价值
《不再害怕尝试》 小小游戏训练,自信的孩子不害怕
《不怕被嘲笑》 走出被嘲笑的阴影,建立自信
勇敢
《我要更勇敢》 不让害羞成为孩子人际交往的阻碍
《让孩子学会说“不”》 教孩子对不愉快的触碰说“不”
《蒂比试一试》 勇于尝试才是最重要的
《小树》 面对挫折和伤痛,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
健康
《我要爱上吃饭》 读懂身体的信号,吃多吃少不是问题
《哈利去医院》 医院不是个可怕的地方
《拉便便好疼!》 给偏食、便秘孩子的健康指导
上学
《上学第一天》 做好入学准备,迎接上学第一天
《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 能自己解决,就不要去找大人
《伊莱家的谎言机》 实话实说其实挺好的
《我要更自信》
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大礼物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缺少自我价值感的儿童经常会表达出“不喜欢”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就像《我要更自信》中的图图。图图不喜欢她的咯啵咯啵声。就像很多孩子一样,她表达出非常缺乏自信的感觉。但是最终,当她通过自己并不喜欢的声音救了别人之后,她战胜了自我怀疑,重新获得了自尊心。如果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独特的自我价值感,就像图图那样,他们就能够应对生活中各种不可避免的挑战。
什么是自尊?
自尊建立在自我概念上。当你认为自己具有很多积极品质的时候,你就有较高的自尊心。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外貌、成就、能力感到满意,他的自尊心就较高。这种积极的感受越多,他的自尊心就越高。
缺少自尊的儿童自我概念较差,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比如自己是谁、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样等感觉不好。他们的低自尊通过伤心、生气或害怕等情绪表现出来。儿童也许不知道他们的情绪、行为与低自尊之间的关系,但不同的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缺乏自尊的感受。比如,一些孩子会疏远朋友和家人,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对每个人和每件事都很挑剔。另一些孩子也许会不喜欢他们自己的某个部分,比如他们会这样说:“为什么我的耳朵这么大?”或“我讨厌我的头发。”另一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比不过其他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害怕和担心,比如一个不想参加运动队的孩子会说:“我太矮了。我永远也做不好。别人都比我高。”而另一个孩子可能会说:“我就是不想参加那个晚会。我谁也不认识。我宁肯在家待着。”她甚至不想尝试去认识新朋友,认定自己最终会被其他人拒绝。而另一个孩子会没完没了地和他的姐姐争论,坚信父母更偏向姐姐。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
倾听你的孩子。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父母必须倾听孩子。倾听不仅仅是听见言辞,更要感受到言辞背后的情绪,用直觉感受那些没有说出的话。如果一个孩子说:“我不适合我的
队。他们不想要我。”你可以说:“你已经非常努力了。我相信教练很喜欢你的运动精神和你的勤奋。也许只要在运球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明年你就是队里出色的一员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助你。”还有,试图听出孩子话里的话。比如你的孩子告诉你他最好的朋友被选上参加校园剧表演,而他自己没被选上,不过他对此无所谓。你可以对他说:“你问问艾利,也许他愿意和你一起对台词。这样你能有机会参与这个剧,多好啊。而且和艾利一起排练会很有趣,你说呢?”这样做可以帮助他把嫉妒的情绪转化成为更亲密的友情。
鼓励孩子探索他的情绪。孩子也许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最好的方式通常是观察他的行为。儿童用行为表达他的情绪。那些开始打人的孩子、不想上学的孩子,或者做噩梦的孩子正在体验各种各
样的情绪,主要是愤怒和恐惧。一个被悲伤压垮的孩子也许会显得退缩、冷漠。他也许会突然退出以往喜欢的活动,还很容易流泪。你能做的是帮助他直接表明他的情绪而不带判断:“你是不是因为赛跑很难而生气?也许你因为觉得不顺就打西奥。我想如果再有一些耐心和练习,你一定能行的。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助你。”并且,用拥抱和亲吻(或者其他你表达爱与接纳的方式)来结束这个谈话。如果你的孩子不担心你如何评判他,能够安全地表达他的情绪,他萌芽中的自尊心就可以进一步获得滋养。
强调孩子独特的自我。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让孩子对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帮助孩子发展自尊心。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可以探索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是
弹钢琴;对于另一个,或许是踢足球;对第三个,也许是学数学;然后对于另一个孩子也许是领导才能和人际能力。不论孩子有什么天赋,父母需要敏感地观察和体会孩子的经验,允许孩子选择他喜欢的活动。有一些父母会为孩子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活动,他们的动机很好,却犯了错误。观察你的孩子喜欢做什么,然后为他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如果你的女儿每次练钢琴的时候都唉声叹气或哭泣,那么你就知道这不是适合她的活动。如果你的儿子宁可在家画画,必须逼着才能去参加体育活动,你可以鼓励他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他积极的反馈,支持和鼓励他的兴趣。这样,不仅他的天赋会绽放,而且他的自我概念和自爱也会发展起来。自我认同感和对自己独特性的认识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缓冲暂时的自尊受挫。尽管父母不能控制某个特定的、暂时的伤害自尊的情况,但他们可以迅速修复其影响。例如,如果你的女儿没有被邀请到一个朋友家小住一晚,你可以给她提供另一个她喜欢的活动,
比如一次野餐或一次短途旅行。或者你可以问她是否愿意邀请另一位朋友过来。你可以说:“我知道因为去蕾拉家的事情不顺利,让你觉得很失望。我们明天要不要看看艾比是否有时间,你们可以一起玩,或者去看电影?”或者如果她今年没能加入合唱队,你可以说:“我觉得你申请加入合唱队表现出你很勇敢,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喜欢你的热情、努力,喜欢你的一切!”这可以帮助她学会克服失望,恢复自我价值感。
创造归属感。鼓励孩子对一个社会或者文化团体产生归属感,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尊心,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比如一个孩子会发现:“我是一个8 岁的、棕色眼睛的、信天主教的、非洲裔的、有兄弟姐妹的美国女孩。”这个归类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并喜欢自己。可以告诉她关于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故事,比如祖先们如何从别的国家迁移过来,有过什么样的成就和奋斗的经历,让她了解她和另一些国家的联系。你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传统,并给她介绍其他的传统,比如宗教信仰等。
珍惜独特性。就像没有两个人有同样的指纹,也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都不一样,甚至连同卵双胞胎都各不相同。不论如何,我们是通过观察其他的人来确定我们自己到底是谁,从
而作为个体建立起自我的感觉。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品质有绝对的独特性时,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是一些独特的品质的组合,只代表我们自己。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看重他们的个性,教他们不要总把自己和他们的朋友、兄弟姐妹相比较,也不要根据另一个人的品质来评判自己。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内在来了解他们。一个孩子应该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不管他做了或说了什么,有什么表现。他被爱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让他知道不论今天,明天,还是永远,他永远可以确信这一点。
在各个方面,你都是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和发展自我价值感的最好资源。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持续较长时间情绪低落,以致影响了日常活动,我们建议你向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咨询以获得进一步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