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人类的精神灯塔、人生的缩影,人们通过戏剧思考自己的人生,涤荡自己的灵魂,慰藉自己的心灵。许多戏剧家,如贺拉斯、狄德罗,都强调把戏剧与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之成为西方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戏剧教育不容乐观,尤其是高中戏剧教育,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本书展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戏剧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戏剧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多种形式的运用,希冀改变戏剧教学孱弱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尝试着为步履维艰的语文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陈锋,福建福州人,1982年出生,现任教于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前言
第一章 戏剧教学研究与课外戏剧实践现状
第一节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与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基本现状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第二节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戏剧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定
二、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现状
三、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基本现状
四、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延伸
第二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和意义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课堂教学相适应原则
二、人文性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前言
第一章 戏剧教学研究与课外戏剧实践现状
第一节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与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基本现状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第二节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戏剧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定
二、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现状
三、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基本现状
四、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延伸
第二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和意义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课堂教学相适应原则
二、人文性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四、德育美育渗透原则
五、发展个性原则
六、实践拓展原则
第二节 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语文素质教育的实现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有助于自我认识的实现与成长
第三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因素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旁观指导者
二、组织引导者
三、合作参与者
四、其他
第二节 教师的理论实践准备
一、理论准备
二、实践准备
三、其他
第三节 教师的指导与参与
一、校本选修课
二、研究性学习
三、校园戏剧社
四、校园情景剧
五、教师的参与
第四节 问题与思考
一、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与衔接问题
二、学校对戏剧的重视与师资问题
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第四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作要素
第一节 剧本创作
一、剧本的类型
二、剧本的理念
三、剧本的内容
四、剧本的创作步骤
五、剧本的修改
……
第五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
第六章 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测量
(一)讨论分享有利于增强角色扮演意识
角色扮演意识并不会在排演一开始就产生,有的演员,甚至在暖身活动之后,仍会受自身因素、剧本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进入角色。演员也许能够按照他在舞台上的感觉下意识地完成剧本要他完成的动作、对话、神态,但仍未“入戏”,仍然肤浅地表演“外部动作”,即形体和语言,心理动作却始终没有进行或跟上节奏。在一次校园话剧社的沙龙上,一位学生就曾经讲述了他类似状态的表演经历:“我在台上表演着他,我的脑海里出现的不是他此时此刻所思所想,然后萌发出的动作和语言,而是剧本中所规定的此时此刻他的动作和语言。”所以,在剧本排演的过程中或结束的时候,适当地进行讨论和分享,有利于演员分析和探讨角色和剧情,交流心理状态和表演程式,让演员走进角色内部,将“我表演”变成“我就是”,将本处于旁观位置的、游离于情景和剧本之间的、表面热忱内心冷漠的表演者变成真切的、从内心情感出发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创造者。
(二)讨论分享有利于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几十年中,以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己显示出极大的弊端,它对教育创新功能的几乎全盘的抹杀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极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受到严重的打击,学生的个性不仅不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低下。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开始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普遍表现出创新思维,譬如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外活动都必须涉及的培养目标,戏剧教学的课外创作实践会碰到剧本、角色扮演、舞台背景、灯光音效、服装化妆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指导教师或某一两个同学,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通过讨论一起克服解决。演员之间的讨论和分享,演员、编剧、导演三方的充分交流,可凝聚共识,激发创造性想象,共同构建和完善符合逻辑的情节思路或情感变化。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文本和表演都得到再创造,问题也得到解决,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讨论分享有利于形成民主意识
一部剧的最终成型并排演,要经过编剧、演员、导演的共同努力。高中校园戏剧的特点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指导教师,能成为权威。所有参与演出人员都平等,他们都有权力在排演中发出声音。因此,每个小小的变化与改造都会产生讨论甚或争论,尤其是剧情的变化,这种争论会更多,规模更大。这种自然形成的民主,是学生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尊重,对团队精神的肯定。由于充分的交流,不仅问题得到解决,团队的协作能力得到增强,人际关系得到调整,学生的民主意识也得到增强。
(四)讨论分享有利于减少排演过程的负面心理伤害
通过讨论和分享,演员、编剧、导演开诚布公地将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对表演的不太尽如人意说出来,进行理性的探讨和心理稀释,使积压的内心负能量得到释放,也使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减少排演中因为不同见解带来的心理伤害,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人并尝试包容,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后适应不同的人格特质和人际风格。
在心理剧的排演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享,有助于减少主角和成员在团体中的心理孤独感。分享时,成员之间互相看到发生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原本以为独特其实类似的经历,减低了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能量,有助于进行团队的集体心理治疗。
讨论与分享是心理剧中极重要的部分,它在心理宣泄上的效果大于排演,它让整个团队的心理负能量得以宣泄释放,在广阔的心理空间中得到稀释和中和。无论是分享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感受,还是交流过往类似经历和心路历程,都在触动着所有参与者的灵魂,他们会用言语或非言语进行回应与表示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