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是关于孔子言行事事迹的文字汇编,传世有两种:一是宋朝薛据辑的两卷本,二是清朝孙星衍辑的十七卷本。薛氏辑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孙氏辑本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後者不但从文字数量上超出前者六七倍,而且从编辑品质上也大大超过前者。
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仇、微隐、芳茂山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于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卒于嘉庆廿三年(一八一八年),是清朝著名的考据学家、金石学家、训诂学家。孙星衍历官山东兖沂曹济道兼管黄河兵备道,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清史稿·孙星衍传》)作为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和学者,他对薛氏辑本很不满意,於是在晚年引疾归田後,与其族弟星海、侄婿龚庆一起检阅群籍,从《易十翼》、《礼小戴记》、《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孟子》,《孔子家语》、《孔丛子》、《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外的八十三种典籍中采辑了八百一十三条孔子言行记录,并仿照《说苑》的体裁按类编排,共分十四篇十七卷,前十篇反映孔子的基本思想,後四篇多属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寓言故事。初稿纂成之後,他又请著名学者严可均进行审校,前後历时六年成书。值得注意的是,孙氏辑本不止重视材料的收集,还注明每一条材料的出处,并把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排列在一起,而且对疑文脱句加以按语进行校勘,因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曾子》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曾子》一书自秦代以来已亡失了,但《曾子》中的著作言论散见于《说苑》、《列子传》、《搜神论》、《韩非子》、《晏子》、《史记》、《新语》、《中论》、《颜氏家训》等书中,后人对它们加以整理、校刊。现存《曾子》是崇川冯云校刊的《曾子》。》共八卷,即第一卷《年谱》,第二卷《王言》,第三卷《立事》、《本孝》、《立孝》、《大孝》、《事父母》,第四卷《制言上》、《制言中》、《制言下》、《疾病》、《天圆》,第五卷《补遗》,第六卷《附录》,第七卷《祠墓古迹》,第八卷《宗子世表》。虽已不是《曾子》的本来面目,但它的体制完备,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成系统的。嘉庆三年(1798),阮元撰《曾子注释》以与《孝经》相表里。
《荀子》是研究荀况思想及先秦各派学说的重要材料。自唐代杨倞作注后,直至晚清才有学者--王先谦对它进行校勘诠释。王先谦采集各家之说,发挥己见,编成《荀子集解》。该书脉络清楚,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注本。
孔子家语
孔子集语
曾子注释
荀子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