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一个史诗般的理想主义英雄。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东方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雄霸天下(秦始皇有话对你说)》以优美简洁流畅的文字,通过对秦始皇成长历程、传奇经历、主要成就等事件的梳理,从中抽丝剥茧,对秦始皇生命中的闪光点加以放大,让我们对其有所了解和感悟,并从中领悟到一些传世真理。
那么,让我们通过姜若木编著的《雄霸天下(秦始皇有话对你说)》走近秦始皇,一探究竟吧!
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前所未有的暴君,或者咒骂他“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或者讥讽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或者控诉他“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渐渐淡去的回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走近秦始皇,他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姜若木编著的《雄霸天下(秦始皇有话对你说)》通过对秦始皇一生主要事件的梳理,从中抽丝剥茧,试图对秦始皇生命中的闪光点加以放大,让现今时代的读者对其有所了解和感悟,并从中有所收益。
要善于抓住时代机遇过人胆识铸成功之基逆境是一种磨炼积累学识很重要继承是天意,开拓靠实力成功需要规划人生无搏不精彩雄心壮志,永不止息心动之时果断行动做管理要名正言顺反省也是一种学习要敢于接受正确的建议制规矩以定方圆赏罚分明的管理才有效统一制度,整齐划一用人不计出身放下身段,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成就大业敢于破格提拔放开手脚用人才让竞争对手为我所用忌用影响自己发展的人才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善于运用谋略对外扩展,由弱至强分化矛盾,区别对待对外之道,远交近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迂回也是一种前进倾听最底层的声音统一思想,总控方向给团队一个美好远景与目标张弛有道,休养生息
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发展过程都要有一个计划,没有计划是很难走向成功的。但是计划的制定也要谨慎,首先,计划要切实可行,其次,就要周密详实,只有这样的计划,才能帮助自己获得成功。这一点在秦对外征伐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当年赢政虽然年幼,却有与生俱来的对外征伐的本性。在对外征战这个问题上,君臣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彼此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默契。
吕不韦独揽行政大权,蒙骜等人则在外统兵作战。
吕不韦认为,秦国自穆公以来一直采取扩张主义政策,早已被各诸侯国视为公敌。现在若不趁各国元气大伤之际,加快征战步伐,各个击破,一旦让他们在几年内喘过气来,总结教训,恢复国力,再联合一致对付秦国,对秦国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秦军必须趁各诸侯国,尤其是韩、赵两国疲惫不堪、对秦军战斗力感到恐惧之时,一鼓作气,将它们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掉,使天下归于一统。
为了推进对外战争的顺利进行,吕不韦一方面加强情报战、宣传战、心理战,收买各国权贵,另一方面又在解决兵源、军费和后勤补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以往的征战中,秦军每攻占一个城市,大都会采取安抚政策,让占领区的民众尽快安顿下来,并释放俘虏还乡,充实劳动力,种植粮食,部分供应军队的需要。但是到后来,秦军发现占领区的民众对秦军的敌意太深,反抗情绪太强烈,常常是今天归顺,隔两天就起来造反,秦军不得不分军平乱,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于是,吕不韦一改以往的做法,秦军每占领一个地方,他就把俘虏中的老弱伤残赶往敌国,造成敌国经济负担和社会混乱,而将身强体健的俘虏编入军队,在秦军的监督下担当攻城拔寨的先锋队。作战勇敢的,按秦军将士的标准,对他们论功行赏。
在由俘虏组成的军队里,主要将领都由秦国人担任。为了安全起见,秦军统帅常用赵国人进攻楚国人、楚国人攻韩国人等方式,使这些军队深入异国敌境,不再有二心,几经打磨后,这样的军队也会成为骁勇善征的主力军。用吕不韦的话来说,这是以天下之兵取天下,而不再是单凭秦国的力量去与天下诸侯对抗。
在战争的初期,秦军的补给线比较短,军队所需粮食和后勤补给全由秦国国内供应。但是随着战线的延伸、占领区的不断扩大,秦军的补给线越来越长,补给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各诸侯国对秦军的人侵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撤退时,开仓放粮,让老百姓带着粮食逃难,带不完的则一把火烧掉,这样一来,秦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常常面临着军粮难以为继的窘境,粮食问题成了让前方主将感到头痛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吕不韦决定采取“因粮于敌”的策略。他下令将敌国中的老弱伤残尽量赶向敌国的未占领区,节省秦军的粮食消耗。对于那些中轻度伤员、并未丧失劳动能力、却又不能继续作战的战俘,则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耕种,根据收成按比例收取赋税。对于敌国中的贵族、地主、思想顽固分子,则将他们编成农耕队,让地方官员用鞭子监督他们种田,除了保障他们简单的生活所需外,所生产的粮食全部上交充作军粮。在占领区整补或休养备战的秦军,边操练边耕种,收成除自给外,余粮由政府收购。干得出色的,按照战功的标准给予奖赏,干得非常差劲的,则等同于作战不力,予以惩罚。
这样一来,占领区的粮食产量大增,秦军的粮食供给得到了保障。
…… P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