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监测技术及应用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CEMS及在线书籍是针对不同环境污染物和环境介质来描述如何开展监测;本书将不同原理的CEMS仪器设备完全拆解开来,从不同原理CEMS仪器的组成结构方面研究描述不同CEMS仪器的使用特点和需求。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CEMS及在线书籍是针对不同环境污染物和环境介质来描述如何开展监测;本书将不同原理的CEMS仪器设备完全拆解开来,从不同原理CEMS仪器的组成结构方面研究描述不同CEMS仪器的使用特点和需求;另一方面,本书将CEMS监测技术和新技术需求作为CEMS日常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突出保障CEMS监测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质量,为各级环境监测、监察以及总量减排核查核算提供技术服务。这两方面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书从介绍不同原理CEMS仪器设备不同结构特点和应用需求入手,着重描述CEMS仪器设备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新技术特点以及其必不可少的各方面质量保证和质量措施,进一步推动CEMS仪器设备研发、生产、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将为CEMS仪器设备的技术进步和CEMS数据质量的有效保障以及数据使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一篇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论
第1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 1.1概述1 1.1.1背景和意义1 1.1.2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现状2 1.2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危害4 1.2.1常规污染物的主要危害4 1.2.2特殊污染物的主要危害5 1.3我国污染源废气排放控制和监测技术标准6 1.3.1排放控制标准6 1.3.2监测技术标准7 第2章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况 2.1CEMS发展概述9 2.1.1国外CEMS技术发展历程9 2.1.2我国CEMS应用现状和发展9 第一篇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论 第1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 1.1概述1 1.1.1背景和意义1 1.1.2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现状2 1.2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危害4 1.2.1常规污染物的主要危害4 1.2.2特殊污染物的主要危害5 1.3我国污染源废气排放控制和监测技术标准6 1.3.1排放控制标准6 1.3.2监测技术标准7 第2章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况 2.1CEMS发展概述9 2.1.1国外CEMS技术发展历程9 2.1.2我国CEMS应用现状和发展9 2.2CEMS的系统描述和基本组成10 2.2.1CEMS的系统描述10 2.2.2CEMS的基本组成10 2.3CEM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 2.3.1颗粒物测量11 2.3.2气态污染物测量12 2.3.3烟气参数测量14 2.4CEMS仪器性能检测15 2.4.1国外检测机构CEMS检测情况15 2.4.2国内CEMS检测情况16 2.5CEMS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6 2.5.1CEMS适用性检测16 2.5.2CEMS安装和验收17 2.5.3CEMS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17 第二篇气态污染物CEMS监测技术 第3章 完全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 3.1概述20 3.1.1完全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发展与应用20 3.1.2完全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基本组成结构22 3.2完全抽取式CEMS的分类24 3.2.1冷干CEMS24 3.2.2热湿CEMS26 3.3气态污染物CEMS常用分析仪器技术27 3.4气态污染物CEMS的标定技术及影响误差28 3.4.1背景气中干扰组分造成的测量误差28 3.4.2样品处理过程可能造成的测量误差30 3.4.3电源频率变化造成的测量误差32 3.4.4环境条件变化造成的影响32 3.4.5样品流速变化造成的影响33 第4章 完全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样品处理技术 4.1概述34 4.1.1完全抽取式CEMS样品处理系统的技术分析34 4.1.2抽取式CEMS样品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与技术组成35 4.1.3样品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36 4.1.4样品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38 4.2取样探头39 4.2.1CEMS取样点选择要求39 4.2.2CEMS电加热保温过滤取样探头40 4.2.3CEMS脱硝装置的取样探头43 4.2.4带除湿功能的一体化采样探头系统44 4.2.5国内外典型的取样探头产品介绍44 4.3样品传输管线45 4.3.1样品传输基本要求45 4.3.2样品传输管线的要求45 4.3.3电伴热输送管线46 4.4样品除尘技术及除尘过滤器49 4.4.1样品除尘要求49 4.4.2样品除尘技术50 4.5样品除湿器53 4.5.1冷凝除湿技术53 4.5.2Nafion管干燥器57 4.5.3其他除湿方法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59 4.5.4除湿技术应用60 4.5.5冷凝液的排出61 4.6样品取样泵61 4.6.1取样泵的分类及应用61 4.6.2隔膜泵62 4.6.3喷射泵64 4.6.4蠕动泵66 4.7样品压力、流量调节技术66 4.7.1样品流量调节阀件66 4.7.2样品流量控制与测量68 4.7.3压力调节阀件69 4.7.4样品压力测量70 4.8样品转换及有害物质处理技术70 4.8.1样品转换70 4.8.2样品有害物质处理71 4.8.3样品系统防腐蚀材料选择72 4.9样品处理系统的流程设计与自动控制技术72 4.9.1样品处理系统的流程设计要求72 4.9.2样品处理系统的流程设计技术73 4.9.3样品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75 第5章 稀释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 5.1概述77 5.1.1稀释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发展与应用77 5.1.2稀释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基本组成结构78 5.1.3稀释抽取式CEMS的特点78 5.2稀释抽取CEMS系统的原理和分类79 5.2.1恒流稀释原理79 5.2.2稀释抽取系统的分类80 5.3稀释抽取CEMS系统的仪器分析技术80 5.3.1SO2分析技术及仪器81 5.3.2NOx分析技术81 5.4稀释抽取CEMS系统的应用82 5.4.1稀释比82 5.4.2影响稀释比的因素及其修正83 5.4.3稀释抽取系统的误差来源及其修正84 第6章 稀释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样品处理技术 6.1稀释抽取式CEMS样品处理技术特点及构成87 6.2取样探头88 6.2.1探头88 6.2.2稀释控制器90 6.3样品传输管线91 6.4样品除尘技术及除尘过滤器91 6.5零空气处理系统92 第7章 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 7.1概述93 7.1.1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发展与应用93 7.1.2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基本组成结构93 7.1.3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特点96 7.2常用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分析技术96 7.2.1单波长法96 7.2.2双波长法97 7.2.3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97 7.2.4NDIR气体过滤相关光谱技术99 7.2.5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100 7.3直接测量式CEMS种类100 7.3.1探头外置式100 7.3.2单光程内置式101 7.3.3双光程内置式102 7.4现场安装要求102 7.4.1一般要求102 7.4.2装平台和站房要求103 7.5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典型应用103 7.5.1燃煤电厂中的应用103 7.5.2水泥厂中的应用104 7.6直接测量式气态污染物CEMS的测量影响误差107 7.6.1背景气中干扰组分造成的测量误差107 7.6.2样气流量变化造成的影响109 7.6.3电源电压变化造成的测量误差110 7.6.4环境温度条件变化造成的影响111 7.6.5振动造成的影响112 第8章 气态污染物CEMS分析技术及应用 8.1红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技术114 8.1.1红外线的定义114 8.1.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基本原理114 8.1.3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分类116 8.1.4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主要部件117 8.1.5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应用128 8.1.6典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130 8.2紫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技术135 8.2.1测量原理135 8.2.2类型和特点136 8.2.3应用工况选择138 8.2.4在CEM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39 8.3电化学法气体分析技术140 8.3.1测量原理140 8.3.2类型和特点141 8.3.3应用工况选择145 8.3.4在CEM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45 8.4分子发光气体分析技术147 8.4.1分子荧光、磷光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147 8.4.2紫外荧光分析仪148 8.4.3化学发光分析仪150 8.5其他常见气体分析技术154 8.5.1双池厚膜氧化锆传感器154 8.5.2测量NOx/O2系统结构158 第三篇颗粒物CEMS监测技术 第9章 颗粒物CEMS概述 9.1颗粒物排放与监测160 9.1.1颗粒物的概念及危害160 9.1.2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监测160 9.1.3颗粒物监测技术161 9.2颗粒物CEMS监测技术分类161 9.2.1直接测量式161 9.2.2抽取式β射线吸收法163 9.3颗粒物CEMS排放监测的影响因素163 9.3.1颗粒物采样点位置的影响163 9.3.2湿度对测量的影响163 9.3.3振动对测量的影响163 9.4颗粒物CEMS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进展163 第10章 颗粒物CEMS监测技术及应用 10.1光透射法165 10.1.1光透射法的测量原理165 10.1.2光透射法的仪器结构和特点166 10.1.3光透射法粉尘仪在CEMS中的应用167 10.2光散射法168 10.2.1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168 10.2.2光散射法的仪器结构和特点170 10.2.3光散射法粉尘仪在CEMS中的应用172 10.3光闪烁法173 10.3.1光闪烁法的测量原理174 10.3.2光闪烁法的仪器结构和特点174 10.3.3光闪烁法粉尘仪在CEMS中的应用175 10.4接触电荷转移法176 10.4.1接触电荷转移法的测量原理176 10.4.2接触电荷转移法的仪器结构和特点177 10.4.3接触电荷转移法粉尘仪在CEMS中的应用178 10.5β射线吸收法179 10.5.1β射线法的测量原理179 10.5.2β射线法的仪器组成和特点180 10.5.3β射线法粉尘仪在CEMS中的应用181 10.6不同监测技术之间的比较181 10.7高湿低浓度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技术182 第四篇烟气参数CMS监测技术 第11章 烟气参数CME概述 11.1烟气参数监测的目的和作用184 11.1.1烟气参数监测的目的184 11.1.2烟气参数监测的意义185 11.2烟气参数监测技术185 11.2.1烟气湿度的在线监测技术概述186 11.2.2烟气流量的在线监测技术187 11.2.3烟气中含氧量的在线监测技术187 11.3烟气参数监测的技术要求188 11.3.1流速连续测量系统的检测技术要求188 11.3.2温度及湿度连续测量系统的检测技术要求188 11.3.3烟气氧含量连续测量系统的检测技术要求188 第12章 烟气温度、压力、流量测量技术 12.1烟气温度、压力、流量测量技术概况189 12.1.1烟气温度、压力的测量技术189 12.1.2烟气流量的测量技术189 12.2压差法流速测量仪191 12.2.1S型皮托管流速仪191 12.2.2阿牛巴皮托管流速仪193 12.2.3双支路多测点皮托管流速仪194 12.2.4插入式威尔巴流量计195 12.2.5风速测量装置196 12.3超声波流速测量仪197 12.3.1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197 12.3.2超声波流量计的超声换能器198 12.3.3探头式超声波流量计介绍198 12.4热平衡法流速测量仪200 12.4.1热平衡法流速仪的测量原理200 12.4.2热平衡法流速仪的结构特点与产品介绍201 12.4.3热平衡法均速管流量计203 12.5其他流速测量仪及主要流速测量技术比较205 12.5.1红外线法205 12.5.2声波法205 12.5.3靶式流量计法206 12.5.4光闪烁法206 12.5.5主要流速监测技术比较207 第13章 烟气湿度监测技术 13.1烟气湿度监测技术概况209 13.1.1湿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09 13.1.2烟气湿度的在线测量技术210 13.2电容法湿度传感器测量技术210 13.2.1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测量法原理210 13.2.2阻容式湿度传感器测量的结构与应用211 13.3干湿氧法湿度测量技术213 13.3.1干湿氧法湿度测量原理213 13.3.2干湿氧法湿度测量技术的应用213 13.4其他湿度测量技术214 13.4.1激光光谱法湿度测量技术214 13.4.2红外光度法湿度测量技术216 13.4.3干/湿温度法湿度测定技术216 13.5烟气湿度仪的校准技术217 13.5.1烟气湿度仪的校准要求217 13.5.2烟气湿度仪的校准装置217 13.5.3标准湿度仪218 第14章 烟气含氧量测量技术 14.1烟气含氧量测量技术概况221 14.1.1烟气含氧量测量的目的221 14.1.2烟气氧含量测量技术221 14.2氧化锆法氧分析仪222 14.2.1氧化锆法氧分析仪的测量原理222 14.2.2氧化锆探头的理论电势输出222 14.2.3直插式氧化锆氧分析器224 14.2.4抽取式氧化锆氧分析器224 14.3燃料电池式氧分析器224 14.3.1碱性燃料电池氧传感器224 14.3.2酸性燃料电池氧传感器225 14.4顺磁式氧分析仪226 14.4.1磁力机械式氧分析器结构原理及产品介绍226 14.4.2磁压式氧分析器的结构原理及产品介绍227 14.4.3顺磁式氧分析仪的误差分析230 第五篇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技术 第15章 CEMS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15.1DAS系统概述232 15.1.1DAS系统结构示意图232 15.1.2DAS系统基本功能要求232 15.2DAS系统的组成233 15.2.1DAS硬件组成233 15.2.2DAS软件设计233 15.3DAS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237 15.3.1DAS数据采集技术237 15.3.2DAS数据处理技术238 15.4DAS系统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240 15.4.1数据上报方式240 15.4.2数据上报内容241 15.5DAS智能化242 第16章 CEMS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要求 16.1术语与定义243 16.2CEMS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243 16.2.1硬件系统组成243 16.2.2软件系统设计244 16.3技术要求244 16.3.1性能指标要求244 16.3.2数据采集要求244 16.3.3数据处理和显示244 16.3.4数据计算方法246 16.3.5数据存储及备份要求248 16.3.6系统安全管理要求248 16.3.7数据报表查询要求248 16.3.8系统参数设置要求248 16.3.9系统日志管理要求249 16.3.10参数报警功能要求249 16.3.11数据传输功能要求249 第六篇CEMS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17章 CEMS适用性检测 17.1概述252 17.2国外CEMS仪器性能检测情况253 17.2.1国外CEMS仪器性能指标要求相关标准253 17.2.2国外CEMS系统性能检测和认证的相关情况256 17.3.1气态污染物(SO2、NOx)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方法259 17.3.2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方法265 17.3.3烟气参数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方法272 17.4我国CEMS技术指标与国外主要相关标准的比较275 17.4.1气态污染物CEMS275 17.4.2颗粒物CEMS276 17.4.3烟气参数CEMS277 17.5CEMS适用性检测流程和要求277 17.5.1CEMS适用性检测流程277 17.5.2CEMS适用性检测管理要求280 17.5.3CEMS适用性检测申请表和检测报告式样281 17.6我国CEMS适用性检测的发展趋势289 17.6.1CEMS分析仪表实验室性能测试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289 17.6.2CEMS关键部件实验室性能测试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294 第18章 CEMS安装调试和验收 18.1CEMS安装297 18.1.1安装位置297 18.1.2安装配套的环境条件设施301 18.1.3CEMS仪器设备安装302 18.1.4CEMS系统仪器站房建设305 18.1.5CEMS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安装306 18.1.6CEMS数据上报和传输安装308 18.2CEMS调试和调试检测308 18.2.1CEMS调试308 18.2.2CEMS调试检测309 18.2.3CEMS调试检测报告315 18.3CEMS验收320 18.3.1CEMS验收的基本前提要求320 18.3.2CEMS验收内容320 18.3.3CEMS验收报告322 第19章 CEMS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 19.1CEMS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326 19.1.1CEMS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326 19.1.2管理体系的方针与目标326 19.1.3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326 19.1.4编写体系文件327 19.2CEMS监测有效数据的管理327 19.2.1CEMS监测数据327 19.2.2CEMS监测有效数据的定义329 19.2.3CEMS监测有效数据的管理要求329 19.3CEMS运行维护的质量管理329 19.3.1运行维护概述329 19.3.2运行维护基本要求330 19.3.3运行维护的QA/QC331 19.4CEMS第三方运营服务332 19.4.1第三方运营服务商的运行资质332 19.4.2第三方运营服务商的运营管理要求334 19.4.3第三方运营服务商的日常维护与监测要求334 19.5CEMS监督检查和管理336 19.5.1CEMS现场监督检查336 19.5.2CEMS现场比对监测338 第20章 CEMS比对监测 20.1CEMS比对监测的概念和技术依据341 20.1.1比对监测的概念和意义341 20.1.2比对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341 20.1.3比对监测的技术依据341 20.2CEMS比对监测的人员、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342 20.2.1CEMS比对监测人员342 20.2.2CEMS比对监测仪器设备342 20.2.3CEMS比对监测分析方法343 20.3CEMS比对监测前的准备工作344 20.3.1了解掌握CEMS及污染源比对现场的情况344 20.3.2手工参比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345 20.3.3安全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346 20.3.4编制《CEMS比对监测现场实施方案》346 20.4CEMS比对监测的现场测试347 20.4.1现场安装CEMS仪器检查347 20.4.2颗粒物CEMS比对监测347 20.4.3气态污染物CEMS(含O2)比对监测350 20.4.4烟气流速、温度CEMS比对监测354 20.5CEMS比对监测数据汇总处理分析356 20.5.1CEMS比对监测技术指标要求356 20.5.2颗粒物CEMS比对监测数据处理357 20.5.3气态污染物(含O2)CEMS比对监测数据处理358 20.5.4烟气流速和烟温CEMS比对监测数据处理360 20.6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361 20.6.1CEMS比对监测数据审核、报告和结果判定361 20.6.2CEMS比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62 第七篇CEMS安全防护技术 第21章 CEMS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21.1CEMS的安全与防护功能要求364 21.1.1电气的安全与防护技术364 21.1.2压缩空气的安全与防护技术370 21.1.3IP防护技术370 21.1.4防爆设备的安全防护技术372 21.1.5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护技术374 21.2CEMS的安全与防护功能设计375 21.2.1电源的安全与防护功能设计375 21.2.2压缩空气的安全与防护功能设计377 21.2.3CEMS设备外壳的安全与防护功能设计380 21.3CEMS分析机柜设计与安装技术380 21.3.1CEMS分析机柜类型380 21.3.2CEMS分析机柜设计380 21.4CEMS系统集成的公用工程技术381 第22章 CEMS分析小屋 22.1CEMS分析小屋的技术要求382 22.1.1土建小屋的技术要求382 22.1.2整体钢结构小屋的技术要求382 22.1.3防爆小屋的技术要求382 22.2CEMS分析小屋的结构设计和设施配置382 22.2.1土建小屋382 22.2.2整体钢结构小屋382 22.2.3防爆小屋383 22.3CEMS分析小屋的安全设计384 22.3.1安全检测报警系统384 22.3.2小屋要做好有效接地384 22.3.3分析小屋的防雷设计384 22.4CEMS分析小屋的建设与试用384 22.4.1分析小屋建设要求384 22.4.2分析小屋的试用384 第八篇CEMS典型应用和监测新技术 第23章 烟气脱硫CEMS的技术应用 23.1烟气脱硫工艺385 23.1.1二氧化硫的特性、危害及其来源385 23.1.2烟气脱硫(FGD)技术简介386 23.1.3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387 23.1.4其他脱硫技术介绍389 23.2烟气脱硫CEMS的技术方案设计394 23.2.1污染源SO2相关排放标准限值394 23.2.2脱硫CEMS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要求395 23.2.3烟气脱硫CEMS设计的关键技术396 23.2.4烟气脱硫CEMS的技术方案分析398 23.3冷干法抽取式CEMS系统典型应用方案403 23.3.1火电厂脱硫烟气工况条件403 23.3.2电厂烟气脱硫烟气CEMS的典型设计方案403 23.4烟气脱硫CEMS的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407 23.4.1烟气脱硫CEMS的新需求407 23.4.2烟气脱硫CEMS的技术难点408 23.4.3烟气脱硫CEMS的注意事项409 第24章 烟气脱硝CEMS的技术应用 24.1烟气脱硝工艺412 24.1.1氮氧化物的危害、来源及排放要求412 24.1.2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硝技术现状413 24.2烟气脱硝CEMS的技术解决方案417 24.2.1烟气脱硝CEMS的重要性与应用417 24.2.2烟气脱硝CEMS的分析技术及技术方案418 24.2.3脱硝CEMS的常规监测参数和测量要求420 24.2.4烟气脱硝CEMS取样处理的典型设计420 24.3脱硝CEMS的逃逸氨监测技术方案423 24.3.1氨逃逸量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423 24.3.2激光原位法氨逃逸监测技术423 24.3.3间接催化剂还原化学发光法检测微量氨技术427 24.3.4热湿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原理429 24.4烟气脱硝CEMS的典型应用案例430 24.4.1火电厂烟气脱硝CEMS的典型应用案例430 24.4.2激光原位测量氨逃逸量的典型应用案例433 24.4.3烟气脱硝CEMS的应用技术分析435 第25章 垃圾焚烧CEMS的技术应用 25.1垃圾焚烧工艺438 25.1.1垃圾焚烧的整体流程438 25.1.2垃圾焚烧的主要步骤439 25.1.3垃圾焚烧的排放特点和技术需求443 25.2垃圾焚烧炉CEMS的系统设计和应用446 25.2.1垃圾焚烧炉CEMS系统构成446 25.2.2垃圾焚烧炉CEMS监测方式446 25.2.3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449 25.2.4颗粒物连续监测系统454 25.2.5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455 25.2.6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系统458 25.3垃圾焚烧CEMS监测技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案458 25.3.1气态污染物监测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458 25.3.2颗粒物监测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459 第26章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汞连续监测技术 26.1汞的特性及其危害461 26.2汞的监测分析方法462 26.2.1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CVAAS)462 26.2.2冷蒸汽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463 26.2.3塞曼分光原子吸收光谱法(ZAAS)463 26.2.4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465 26.3烟气汞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467 26.3.1烟气汞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467 26.3.2烟气汞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468 26.4烟气汞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难点与解决方案472 26.4.1烟气中汞的低浓度测量472 26.4.2烟气中汞的采样和传输损失474 26.4.3烟气中汞复杂的化学物理形态分布474 26.4.4烟气中其他成分对汞测量的干扰475 第27章 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其他污染物连续监测技术 27.1固定污染源排放PM10和PM2.5监测技术476 27.1.1概述476 27.1.2美国EPA方法201A(修正)介绍477 27.1.3污染源烟气PM10和PM2.5完全抽取式采样设备478 27.1.4污染源烟气PM10和PM2.5稀释采样技术484 27.2固定污染源排放VOC连续自动监测技术486 27.2.1概述486 27.2.2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技术490 27.2.3废气VOCs在线监测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500 27.3固定污染源排放重金属连续自动监测技术501 27.3.1概述501 27.3.2烟气重金属连续自动监测技术502 27.3.3基于XRF技术的烟气重金属连续监测设备504 27.4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新技术507 27.4.1矩阵式烟气流速测量系统507 27.4.2光闪烁法烟气流速测量系统510 附录 不同烟气含湿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参考文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