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首次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犯罪起源、犯罪本质、犯罪构成、犯罪价值、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和阐释,这些成为本书的主要框架和核心内容。
刘耀彬,1972年出生,安徽界首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在《河北法学》、《当代法学》、《行政与法》、《社会主义研究》、《江汉论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几篇,主要代表作有:《夫妻生育权利冲突研究》、《“卖淫”的刑法解释——以南京“组织男青年向同性提供性服务案”为例》、《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政策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的刑法保障》、《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刑法解释的困境》、《保安处分及其刑事立法化探讨》等。先后承担和参与的课题有:《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保安处分制度研究》、《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民办教育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法学双语教育中法律术语规范化研究》等。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理论框架、创新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犯罪学两大范式与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2.1 犯罪学学科诞生之前犯罪学思想鸟瞰
2.2 犯罪学两大范式及其区别
2.3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辩证唯物决定论的犯罪学思想
2.4 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犯罪起源论、本质论、构成论
3.1 犯罪起源论
3.2 犯罪本质论
3.3 犯罪构成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犯罪价值论、原因论、对策论
4.1 犯罪价值论
4.2 犯罪原因论
4.3 犯罪对策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继承和发展
5.1 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5.2 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5.3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6.1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当前的犯罪态势和特征
6.2 理性看待犯罪现象,合理选择刑事政策
6.3 针对犯罪产生原因,采取合理应对措施
6.4 加强刑事法制建设,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