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作者宋娟运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而区别于已有的论著要么只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要么仅从实证角度予以阐述。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运用博弈论的解析方法,较详细论述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外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其三,把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从而有别于其他学者只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角度研究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本研究运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外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而区别于已有的文献要么只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要么单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本书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体制缺陷背景下,外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最后,本书的分析把中国经济转型的经济背景结合起来,有别于其他学者只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角度研究问题,从而提出了新的观点:中国内部改革滞后于外部开放的发展模式人为地给外资企业造成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导致外资对我国产业形成市场主导地位。
宋娟,会计师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精通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财政、税收法律知识及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企业财务分析,并能依据所提供财务数据作出系统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估。曾参加大唐电力公司十年规划项目的分析和评估。目前是复盛集团公司稽核室审计高级专员,总负责大陆区4个厂的内部审计工作,涉及机械、电子、运动器材等行业。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外商直接投资 二 跨国公司 三 制造业的界定与构成 四 市场结构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第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外商直接投资 二 跨国公司 三 制造业的界定与构成 四 市场结构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第三节 结构及主要内容介绍 第四节 主要分析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影响的文献回顾 第一节 FDI影响东道国市场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 弗农的动态进入模型 二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三 聂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 四 市场结构的跨国传导效应 五 杜宁的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 第二节 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实证检验的结论 一 FDI对东道国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 二 FDI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第三节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初始的市场结构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 一 市场集中度概述 二 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状况 三 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市场的进入壁垒 一 中国制造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分析 二 制度和行政性进入壁垒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博弈分析:外资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性壁垒的构筑 一 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博弈主体的确立和基本的博弈关系 二 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为描述 三 东道国引进外资的行为描述 四 东道国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博弈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模型的分析 五 我国外资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性壁垒的形成:有限的开放年高优惠水平的外资政策 第二节 东道国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中的博弈分析:外资政策的扭曲和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政策壁垒的突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中的博弈分析 三 结论 第三节 东道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博弈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经济性壁垒的突破 一 东道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 二 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后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影响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对所选取的产业的说明 一 选取样本的依据 二 外商投资企业影响市场结构的衡量标准 三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 二 我国汽车行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三 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四 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市场结构 二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三 外商直接投资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四 外商直接投资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结论 一 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 二 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部分制造业的进入壁垒 三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并未形成垄断 四 外商直接投资强化了我国处于国际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的境况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一 规范引资政策,促进先进技术转移 二 完善产业政策,确立不同产业的开放发展战略 三 对外开放必须配合对内放开 四 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转换政府职能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