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是人类利用海水资源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而推广和利用最新海水养殖技术,则是海洋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职责和义务。《最新海水养殖技术丛书:海水虾蟹类养殖技术》集中介绍了国内外海水养殖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特别适用于海水养殖一线的基层管理干部,中、低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养殖操作人员参考。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况
二、我国的虾蟹资源
三、养殖种类的选择
第二章 虾类养殖
第一节 对虾生物学
一、分类与形态结构
二、生活习性
第二节 对虾苗种生产
一、育苗的方法与设施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三、育苗用水的处理
四、亲虾培育
五、产卵与孵化
六、幼体的培育
七、虾苗的计数、运输与鉴别
第三节 对虾养成
一、养成方式与设施
二、养成的准备工作
三、虾苗暂养与放苗
四、对虾的饲喂
五、虾池管理
六、收获
第四节 罗氏沼虾的养殖
一、罗氏沼虾的生物学习性
二、苗种生产
三、养成
四、越冬
第三章 蟹类养殖
第一节 河蟹的养殖
一、河蟹的生物学习性
二、苗种生产
三、养成
第二节 梭子蟹的养殖
一、梭子蟹的生物学习性
二、苗种生产
三、养成
(一)养成方式
把虾苗养殖为商品虾的过程,称为养成。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对虾养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于自己地区特点的养殖方式,才能获得经济上的最大利益,取得养虾的成功。
从饵料来源来看,对虾的养成,可以分为完全依赖自然生态系的港养,经过除害、施肥和接种饵料生物的群落养虾以及以人工投饵为主的精养。
(1)港养:南方称海埭或鱼墁养殖,是一种较原始的方法。过去我国河北、天津市及南方的广东省较为盛行。此法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法。养殖设施简单,一般是筑土堤围成鱼港,港内挖有沿堤的边缘沟及沟通全港的纵沟和横沟,并建有简单的水闸。渔民根据鱼虾苗活动的习性,利用进水或排水纳入鱼虾苗。养成中,不施肥、不投饵、也不除害,完全依靠鱼港的天然生产力提供产量。由于天然生产力有限,港内的敌害生物又不加限制,产量很低。此法适用于河口两岸滩涂较广、饵料缺乏的地区。养殖中成本低、劳力少。由于产量太低,因而包括建港折旧费在内的养殖成本较高,而且不能充分地发挥池塘的生产能力,故属一种技术落后的生产方式,许多国家的港养,已向着群落养虾方式发展。
(2)群落养虾法:是在粗放的港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目前,东南亚一些国家,已开始向这方面转化。这种养殖方式,是通过消除有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改善池塘水质,培植一个适于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物群落和水环境。依靠这个群落,保证对虾生长的基本需要。另外,再适当地补充投饵,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长能力。从一些国家所获得的成绩来看,这是最为理想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养虾方法。此法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产效果较好。群落养虾法摆脱了饵料的限制,有利于促进养虾的发展,是真正从无到有地生产动物蛋白质。主要依群落式养虾的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年产量达数千吨,超过了物质条件雄厚、技术条件优越的日本,除气候条件有利外,关键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在培植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如果再采取补充投饵的办法,效果会更好。这是由于天然饵料在必需营养成分上,已满足了对虾的基本要求,所以对所投的饵料的质量要求不必很高,由于是在关键时刻补助天然饵料的不足,所以饵料的效率特别高。
除上述优点外,这种方法还特别适合于我国可供养虾的滩涂面积辽阔、沿海劳力充足及饵料资源不足的地区。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这种方法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彻底除害、移植或引入适于在池塘内繁殖韵饵料生物,施肥促进其繁殖,合理放苗,改善水质和补充投饵等。
我国大面积发生虾病后,大量虾池闲置;近来部分养殖企业采用粗放的港养方式养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山东省文登市养殖公司。众多的养殖者利用生态系,即群落式养虾,亦获得成功。当前形势下,上述两种方式值得研究和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