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
本书按照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要求编写,内容紧扣《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信息系统工程师必备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基础知识;第二、三部分针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阶段,分别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步骤,信息系统管理的整体规划、关键功能及流程的必备知识。
本书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指定教材,既可供考生备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
前 言
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规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才评价工作,促进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制定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有关规定,并将该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规定指出,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即实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以考代评政策。无疑,这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新突破,它对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促进我国软件人才辈出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者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委托,按照信息系统类别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一书。与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内容相对应,《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一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核心技术知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重点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的整个建设过程。信息系统管理重点介绍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有系统管理规划、IT组织职能设计、IT财务管理、系统日常作业管理、IT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转换、系统维护、用户支持等内容。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在每章的概述部分,以本章学习目标的形式将内容要点罗列出来,在每章结束部分提供了复习思考题。 应当承认,承担此项任务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首先,信息系统的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其中任何一个考点,本应系统地写成一本书,但限于篇幅,我们无法详细地展开论述。好在读者一般都受过系统的大学教育,具有相当的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愿我们提纲挈领式的叙述能起到帮助读者复习的作用;其次,由于经济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着,尽管我们努力在书中体现这些变化,但仍无法做到包罗万象。我们希望读者不要仅囿于本书的知识范围,更应关注和跟踪信息系统最新的发展动态,我们也力争通过不断修订以弥补缺憾。 本书由陈禹教授确定写作技术路线和整体结构并最终审查定稿,殷国鹏具体负责组织确定写作提纲、全书的写作实施等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殷国鹏:第1章~第4章,第16章,第17章,及第18章部分小节。 谢胤:第13章、第14章、第19章、第21章、及第22章、第24章部分小节。 接靖:第6章~第9章,第20章、第22章、第23章。 任娟:第5章、第7章、第15章,第18章、第24章、第25章。 蔡曦:第10章~第12章。 因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和不妥之处,诚望各位同仁和读者指正。 编 者 2005年5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目 录
第一篇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2 1.1 计算机基本组成2 1.1.1 中央处理器3 1.1.2 存储器4 1.1.3 常用I/O设备5 1.2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9 1.2.1 并行处理的概念9 1.2.2 流水线处理机系统10 1.2.3 并行处理机系统11 1.2.4 多处理机系统12 1.2.5 CISC/RISC指令系统14 1.3 计算机存储系统15 1.3.1 存储系统概述及分类15 1.3.2 存储器层次结构15 1.3.3 主存储器16 1.3.4 高速缓冲存储器18 1.3.5 辅助存储器18 1.4 计算机应用领域21 1.4.1 科学计算21 1.4.2 信息管理21 1.4.3 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22 1.4.4 语言与文字的处理22 1.4.5 人工智能22 选择题23 思考题23 第2章 操作系统知识24 2.1 操作系统简介24 2.1.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25 2.1.2 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特征25 2.1.3 操作系统的类型27 2.2 处理机管理29 2.2.1 进程的基本概念29 2.2.2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29 2.2.3 进程的描述31 2.2.4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32 2.2.5 死锁34 2.3 存储管理35 2.3.1 存储器的层次35 2.3.2 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36 2.3.3 分区存储管理37 2.3.4 分页式存储管理38 2.3.5 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40 2.3.6 虚拟存储管理基本概念42 2.4 设备管理42 2.4.1 I/O硬件原理43 2.4.2 I/O软件原理44 2.4.3 Spooling 系统46 2.4.4 磁盘调度47 2.5 文件管理47 2.5.1 文件与文件系统48 2.5.2 文件目录49 2.5.3 文件的结构和组织51 2.5.4 文件的共享和保护54 2.6 作业管理55 2.6.1 作业及作业管理的概念55 2.6.2 作业调度56 2.6.3 多道程序设计57 选择题57 思考题58 第3章 程序设计语言59 3.1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59 3.1.1 程序设计语言基本概念59 3.1.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60 3.2 程序编译、解释系统64 3.2.1 程序的编译及解释64 3.2.2 编译程序基本原理64 3.2.3 解释程序基本原理64 选择题66 思考题66 第4章 系统配置和方法67 4.1 系统配置技术67 4.1.1 系统架构67 4.1.2 系统配置方法69 4.1.3 系统处理模式73 4.1.4 系统事务管理76 4.2 系统性能78 4.2.1 系统性能定义和指标78 4.2.2 系统性能评估79 4.3 系统可靠性80 4.3.1 可靠性定义和指标80 4.3.2 计算机可靠性模型80 选择题82 思考题82 第5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83 5.1 数据结构与算法简介83 5.1.1 什么是数据结构83 5.1.2 数据结构基本术语84 5.1.3 算法描述84 5.1.4 算法评价86 5.1.5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86 5.2 线性表87 5.2.1 线性表的定义和逻辑结构87 5.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88 5.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90 5.3 栈和队列90 5.3.1 栈的定义和实现90 5.3.2 表达式求值93 5.3.3 队列93 5.4 数组和广义表96 5.4.1 数组96 5.4.2 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97 5.5 树和二叉树99 5.5.1 树的定义99 5.5.2 树的存储结构100 5.5.3 树的遍历102 5.6 图103 5.6.1 图的定义和术语103 5.6.2 图的存储结构103 5.6.3 图的遍历104 选择题105 思考题105 第6章 多媒体基础知识107 6.1 多媒体技术概论107 6.1.1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107 6.1.2 多媒体关键技术和应用108 6.2 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110 6.2.1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 基本原理110 6.2.2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基本 编码方法111 6.2.3 编码的国际标准112 6.3 多媒体技术应用113 6.3.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113 6.3.2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117 6.3.3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120 选择题121 思考题121 第7章 网络基础知识122 7.1 网络的基础知识122 7.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122 7.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24 7.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125 7.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26 7.2.2 TCP/IP协议128 7.3 计算机网络传输129 7.3.1 数据通信模型129 7.3.2 数据通信编码131 7.3.3 传输介质133 7.3.4 多路复用技术134 7.3.5 数据交换技术135 7.3.6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136 7.4 计算机局域网137 7.4.1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37 7.4.2 局域网的组网技术139 7.5 网络的管理与管理软件141 7.5.1 网络的管理141 7.5.2 网络管理软件143 7.6 网络安全144 7.6.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144 7.6.2 数据的加密与解密145 7.6.3 防火墙技术146 7.6.4 网络安全协议147 7.7 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估148 7.7.1 服务质量QoS148 7.7.2 服务等级协议(SLA: service-level agreement)148 7.7.3 流量管理149 7.7.4 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149 7.8 因特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150 7.8.1 IP地址和子网掩码151 7.8.2 DNS和代理服务器153 7.8.3 万维网服务154 7.8.4 因特网其他服务156 思考题159 第8章 数据库技术160 8.1 数据库技术基础160 8.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60 8.1.2 数据模型161 8.1.3 数据库系统结构164 8.2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166 8.2.1 关系数据库166 8.2.2 关系运算168 8.2.3 关系数据库标准 语言(SQL)171 8.3 数据库管理系统180 8.3.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80 8.3.2 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功能181 选择题187 思考题188 第9章 安全性知识189 9.1 安全性简介189 9.1.1 安全性基本概念和特征189 9.1.2 安全性要素189 9.2 访问控制和鉴别190 9.2.1 鉴别190 9.2.2 访问控制的一般概念191 9.2.3 访问控制的策略191 9.3 加密192 9.3.1 保密与加密192 9.3.2 加密与解密机制192 9.3.3 密码算法193 9.3.4 密钥及密钥管理194 9.4 完整性保障194 9.4.1 完整性概念194 9.4.2 完整性保障策略195 9.5 可用性保障196 9.5.1 事故响应与事故恢复196 9.5.2 减少故障时间的高可 用性系统197 9.6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 犯罪的防范197 9.6.1 计算机病毒概念197 9.6.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98 9.6.3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199 9.7 安全分析199 9.7.1 识别和评估风险199 9.7.2 控制风险200 9.8 安全管理200 9.8.1 安全管理政策法规201 9.8.2 安全机构和人员管理201 9.8.3 技术安全管理201 9.8.4 网络管理202 9.8.5 场地设施安全管理203 选择题203 思考题203 第二篇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第10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06 10.1 信息系统概述206 10.1.1 信息系统的概念206 10.1.2 信息系统的结构207 10.1.3 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213 10.1.4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215 10.2 信息系统工程概述217 10.2.1 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217 10.2.2 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范围218 10.2.3 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218 10.3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219 10.3.1 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219 10.3.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22 选择题227 思考题227 第11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228 11.1 信息系统项目228 11.1.1 项目的基本概念228 11.1.2 信息系统项目的概念229 11.2 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230 11.3 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工具234 11.3.1 Microsoft Project 98/2000234 11.3.2 P3/P3E235 11.3.3 ClearQuest236 思考题237 第12章 信息系统分析238 12.1 系统分析的任务238 12.2 系统分析的步骤240 12.3 结构化分析方法241 12.3.1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内容241 12.3.2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242 12.4 系统说明书259 12.4.1 系统说明书的内容259 12.4.2 系统说明书的审议262 12.5 系统分析工具——统一建模 语言(UML)263 12.5.1 统一建模语言(UML) 的概述263 12.5.2 统一建模语言(UML) 的内容265 12.5.3 统一建模语言(UML) 的建模过程270 12.5.4 统一建模语言(UML) 的应用271 思考题272 第13章 信息系统设计274 13.1 系统设计概述274 13.1.1 系统设计的目标274 13.1.2 系统设计的原则275 13.1.3 系统设计的内容276 13.2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277 13.2.1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 基本原则277 13.2.2 系统流程图278 13.2.3 模块279 13.2.4 HIPO技术279 13.2.5 控制结构图281 13.2.6 模块结构图281 13.3 系统总体设计282 13.3.1 系统总体布局方案283 13.3.2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的原则286 13.3.3 模块结构设计287 13.4 系统详细设计294 13.4.1 代码设计294 13.4.2 数据库设计296 13.4.3 输入设计300 13.4.4 输出设计303 13.4.5 用户接口界面设计304 13.4.6 处理过程设计307 13.5 系统设计说明书309 13.5.1 系统设计引言309 13.5.2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310 选择题313 思考题314 第14章 信息系统实施315 14.1 系统实施概述315 14.1.1 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315 14.1.2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316 14.1.3 系统实施的方法317 14.1.4 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317 14.2 程序设计方法319 14.2.1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319 14.2.2 结构化程序设计323 14.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325 14.2.4 可视化程序设计326 14.3 系统测试327 14.3.1 系统测试概述327 14.3.2 测试的原则329 14.3.3 测试的方法330 14.3.4 测试用例设计332 14.3.5 系统测试过程339 14.3.6 排错调试348 14.3.7 系统测试报告349 14.4 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350 14.5 人员培训351 选择题352 思考题352 第15章 信息化与标准化353 15.1 信息化战略和策略353 15.1.1 信息化353 15.1.2 国家信息化354 15.1.3 企业信息化355 15.1.4 我国信息化政策法规356 15.2 信息化趋势359 15.2.1 远程教育360 15.2.2 电子商务360 15.2.3 电子政务361 15.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362 15.3.1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362 15.3.2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363 15.3.3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363 15.3.4 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363 15.4 标准化基础364 15.4.1 标准化的发展364 15.4.2 标准化的定义366 15.4.3 标准化的过程模式367 15.4.4 标准化的级别和种类368 15.5 标准化应用370 15.5.1 标准的代号和编号370 15.5.2 信息技术标准化372 15.5.3 标准化组织373 思考题375 第三篇 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16章 系统管理规划378 16.1 系统管理的定义378 16.1.1 管理层级的系统管理 要求378 16.1.2 运作层级的系统管理 要求381 16.2 系统管理服务383 16.2.1 为何引入IT服务理念383 16.2.2 服务级别管理384 16.3 IT财务管理385 16.3.1 为何引入IT财务管理385 16.3.2 IT部门的角色转换386 16.3.3 IT财务管理流程386 16.4 制定系统管理计划388 16.4.1 IT部门的职责及定位388 16.4.2 运作方的系统管理计划389 16.4.3 用户方的系统管理计划390 思考题391 第17章 系统管理综述392 17.1 系统运行392 17.1.1 系统管理分类392 17.1.2 系统管理规范化393 17.1.3 系统运作报告393 17.2 IT部门人员管理394 17.2.1 IT组织及职责设计394 17.2.2 IT人员的教育与培训396 17.2.3 第三方/外包的管理396 17.3 系统日常操作管理398 17.3.1 系统日常操作概述398 17.3.2 操作结果管理及改进400 17.3.3 操作人员的管理400 17.4 系统用户管理400 17.4.1 统一用户管理400 17.4.2 用户管理的功能402 17.4.3 用户管理的方法403 17.4.4 用户管理报告404 17.5 运作管理工具404 17.5.1 运作管理工具的引入404 17.5.2 自动化运作管理的益处405 17.5.3 运行管理工具功能 及分类406 17.6 成本管理408 17.6.1 系统成本管理范围408 17.6.2 系统预算及差异分析408 17.6.3 TCO总成本管理410 17.7 计费管理410 17.7.1 计费管理的概念410 17.7.2 计费管理的策略411 17.7.3 计费定价方法411 17.7.4 计费数据收集412 17.8 系统管理标准简介414 17.8.1 ITIL标准414 17.8.2 COBIT标准415 17.8.3 HP ITSM参考模型和 微软MOF416 17.9 分布式系统的管理416 17.9.1 分布式系统的问题416 17.9.2 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 管理417 17.9.3 分布式系统中的安全 管理418 思考题419 第18章 资源管理420 18.1 资源管理概述420 18.1.1 资源管理概念420 18.1.2 配置管理420 18.2 硬件管理421 18.2.1 硬件管理的范围421 18.2.2 硬件配置管理422 18.2.3 硬件资源维护423 18.3 软件管理424 18.3.1 软件管理的范围424 18.3.2 软件生命周期和资源 管理424 18.3.3 软件构件管理425 18.3.4 软件分发管理426 18.3.5 文档管理427 18.3.6 软件资源的合法保护427 18.4 网络资源管理428 18.4.1 网络资源管理的范围428 18.4.2 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428 18.4.3 网络配置管理429 18.4.4 网络管理431 18.4.5 网络审计支持431 18.5 数据管理433 18.5.1 数据生命周期433 18.5.2 信息资源管理433 18.5.3 数据管理434 18.5.4 公司级的数据管理434 18.5.5 数据库审计支持436 18.6 设施和设备管理436 18.6.1 电源设备管理436 18.6.2 空调设备管理437 18.6.3 通信应急设备管理437 18.6.4 楼宇管理438 18.6.5 防护设备管理438 18.6.6 信息系统安全性措施 标准439 思考题439 第19章 故障及问题管理440 19.1 故障管理概述440 19.1.1 概念和目标440 19.1.2 故障管理的范围440 19.2 故障管理流程441 19.2.1 故障监视442 19.2.2 故障调研443 19.2.3 故障支持和恢复处理445 19.2.4 故障分析和定位445 19.2.5 故障终止447 19.2.6 故障处理跟踪447 19.3 主要故障处理448 19.3.1 故障的基本处理448 19.3.2 主机故障恢复措施448 19.3.3 数据库故障恢复措施450 19.3.4 网络故障恢复措施451 19.4 问题控制与管理451 19.4.1 概念和目标452 19.4.2 相关逻辑关系452 19.4.3 问题管理流程453 19.4.4 问题控制454 19.4.5 错误控制457 19.4.6 问题预防458 19.4.7 管理报告459 选择题460 思考题460 第20章 安全管理461 20.1 概述461 20.1.1 安全策略461 20.1.2 安全管理措施462 20.1.3 安全管理系统463 20.1.4 安全管理范围464 20.1.5 风险管理465 20.2 物理安全措施466 20.2.1 环境安全466 20.2.2 设施和设备安全467 20.2.3 介质安全469 20.3 技术安全措施471 20.3.1 系统安全措施471 20.3.2 数据安全性措施474 20.4 管理安全措施476 20.4.1 运行管理476 20.4.2 防犯罪管理477 20.5 相关的法律法规478 20.6 安全管理的执行479 20.6.1 安全性管理指南480 20.6.2 入侵检测480 20.6.3 安全性强度测试481 20.6.4 安全性审计支持481 选择题482 思考题482 第21章 性能及能力管理483 21.1 系统性能评价483 21.1.1 性能评价概述483 21.1.2 性能评价指标483 21.1.3 设置评价项目487 21.1.4 性能评价的方法和工具488 21.1.5 评价结果的统计与比较491 21.2 系统能力管理491 21.2.1 能力管理概述492 21.2.2 能力管理活动492 21.2.3 设计和构建能力数据库493 21.2.4 能力数据监控496 21.2.5 能力分析诊断497 21.2.6 能力调优和改进498 21.2.7 实施能力变更499 21.2.8 能力管理的高级活动项目499 21.2.9 能力计划、考核和报告500 选择题501 思考题501 第22章 系统维护502 22.1 概述502 22.1.1 系统维护的任务和内容502 22.1.2 系统维护的方法502 22.2 制定系统维护计划503 22.2.1 系统的可维护性503 22.2.2 系统维护的需求504 22.2.3 系统维护计划505 22.2.4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507 22.3 维护工作的实施507 22.3.1 执行维护工作的过程507 22.3.2 软件维护509 22.3.3 硬件维护510 选择题511 思考题511 第23章 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512 23.1 制定计划512 23.1.1 系统运行计划512 23.1.2 系统转换计划512 23.2 制定系统运行体制513 23.3 系统转换测试与运行测试513 23.3.1 系统转换测试513 23.3.2 运行测试516 23.4 系统转换517 23.4.1 系统转换计划517 23.4.2 系统转换的执行520 23.4.3 系统转换评估521 23.5 开发环境管理521 23.5.1 开发环境的配置522 23.5.2 开发环境的管理522 23.5.3 系统发行及版本管理523 思考题523 第24章 信息系统评价524 24.1 信息系统评价概述524 24.1.1 信息系统评价的概念 和特点524 24.1.2 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 评价525 24.1.3 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 评价525 24.1.4 信息系统成本的构成525 24.1.5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来源526 24.1.6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的方法527 24.1.7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528 24.2 信息系统评价项目528 24.2.1 建立评价目标528 24.2.2 设置评价项目530 24.3 评价项目的标准531 24.3.1 性能评价标准531 24.3.2 运行质量评价标准533 24.3.3 系统效益评价标准534 24.4 系统改进建议535 思考题536 第25章 系统用户支持537 25.1 用户角度的项目537 25.2 用户支持537 25.3 用户咨询538 25.4 帮助服务台540 25.5 人员培训服务542 思考题543 参考文献544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