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
如果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已经确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管理的体系框架,那么,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则在信息系统监理人员的培训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适合“时节”需要的“好雨”。因为,正是在这个文件中,“信息系统监理师”开始列入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列。
编者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委托,编写《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一书,以适应信息系统监理师级别的考试大纲要求。编者在撰写本书时紧扣《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大纲》,对考生需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本书所指的信息系统工程是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其中,信息资源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考虑到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几乎从未看到过孤立存在的“核心”,即信息资源系统往往是和信息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书中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监理融合在信息应用系统或信息网络系统监理中。
前 言
1993年,我国在多年发展信息产业、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金”系列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级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陆续展开,随之,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上说,这些年来我国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主流是健康的。但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出各种问题,有的甚至带来了严重损失,虽然从总体上说不是主流,但也不容忽视。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从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到现在的信息产业部,从当时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到现在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同时对于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密切关注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1999年,信息产业部在起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2】47号文件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11月,信息产业部信部信【2002】570号文件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 2003年3月,信息产业部信部信【2003】142号文件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2004年6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被列为国务院发布的首批行政许可项目之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继续受到肯定和支持。 现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作为21世纪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新生事物,正在生机蓬发、茁壮成长。要使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尚需要很多条件,例如: *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主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作为保证项目质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在信息系统项目投资计划中为监理留出应有的空间; *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监理取费占整个工程项目费用的比例应制定相应规范; *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加强自身资质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监理水平; * 等等。 但是,关键问题还在于监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如果说前面叙述的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已经确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管理的体系框架,那么,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则在信息系统监理人员的培训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适合“时节”需要的“好雨”。因为,正是在这个文件中,“信息系统监理师”开始列入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列。 编者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委托,编写《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一书,以适应信息系统监理师级别的考试大纲要求。编者在撰写本书时紧扣《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大纲》,对考生需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本书所指的信息系统工程是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其中,信息资源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考虑到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几乎从未看到过孤立存在的“核心”,即信息资源系统往往是和信息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书中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监理融合在信息应用系统或信息网络系统监理中。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监理基础,对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监理法律法规、监理依据、监理组织与职责,以及四控三管一协调监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二篇信息应用系统监理技术,针对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的特点,重点讲述应用系统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的监理要点以及监理方法;第三篇信息网络系统监理技术,针对信息网络系统的特点,重点讲述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的监理要点以及监理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信息系统监理师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组织编写,柳纯录担任主编,杨娟、陈兵担任副主编。第一篇由柳纯录、陈兵、杨娟、黄子河、叶宜强、卢学哲、黄官银、相春雷、刘学成、刘明亮等编写,第二篇由陈兵、杨娟、卢学哲、相春雷、李明艳等编写,第三篇由陈兵、黎连业、张少昕、祈云峰、朱卫东、叶宜强、李魁等编写,全书由柳纯录、杨娟、陈兵、黄子河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且得到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北京赛迪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王行刚、张英、马应章等国内多位行业专家的热情关怀、悉心指导和鼎力帮助,孙强、高炽扬、宗芳、程云鹏、肖艳、刘铁男等同志参加了早期的起草工作,我们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起步时间较短,许多问题还有待探讨,更需实践的验证;加之我们的水平和实践的局限,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 者 2005年2月 IV 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
目 录
第一篇 监 理 基 础 第1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引论1 1.1 信息化建设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推进1 1.1.1 发展中的问题1 1.1.2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资质管理制度2 1.1.3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4 1.1.4 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制度5 1.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概念7 1.2.1 什么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7 1.2.2 监理项目范围和监理内容8 1.2.3 监理工作程序9 1.2.4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 权利和义务10 1.3 关于设备监理10 1.3.1 相关概念10 1.3.2 设备监理单位的监理专业 分类11 1.3.3 设备监理相关文件12 1.3.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 监理之关系13 1.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 监理之区别13 1.4.1 两者在工程方面的区别13 1.4.2 两者在监理单位方面的 区别14 第2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16 2.1 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 中的地位和作用16 2.1.1 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项目 实施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16 2.1.2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现状 举例16 2.1.3 管理出效益16 2.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14要素17 2.2.1 立项管理17 2.2.2 计划管理18 2.2.3 人员管理19 2.2.4 质量管理21 2.2.5 成本管理23 2.2.6 进度管理24 2.2.7 变更与风险管理26 2.2.8 合同管理27 2.2.9 安全管理27 2.2.10 外购和外包管理29 2.2.11 知识产权管理29 2.2.12 沟通与协调管理30 2.2.13 评估与验收管理31 2.2.14 文档管理31 2.3 项目主建方、承建单位、监理 单位与项目管理方法之关系31 2.3.1 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项目 主建方、承建单位、监理 单位之共同基础31 2.3.2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相关 各方与项目管理之关联32 2.4 项目管理的国际动态33 2.4.1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知识 体系介绍33 2.4.2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和 PMBOK介绍35 2.4.3 项目管理资质介绍37 第3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40 3.1 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条件40 3.1.1 综合条件40 3.1.2 业绩41 3.1.3 监理能力41 3.1.4 人才实力43 3.2 监理单位资质的管理44 3.2.1 管理体系44 3.2.2 资质评定44 3.2.3 资质及资质证书管理45 第4章 监理单位的组织建设47 4.1 监理体系建设47 4.1.1 业务体系建设47 4.1.2 质保体系建设48 4.1.3 管理体系建设53 4.2 监理单位的风险防范54 4.2.1 监理工作的风险类别54 4.2.2 监理单位的风险防范方法54 第5章 监理项目的组织和规划56 5.1 监理项目部的组成56 5.1.1 监理项目部的组织结构56 5.1.2 监理人员的岗位与职责58 5.2 监理工作的计划59 5.3 监理规划61 5.3.1 编制监理规划的意义61 5.3.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和 依据63 5.3.3 监理规划的内容64 5.4 监理实施细则65 5.4.1 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的意义65 5.4.2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 与依据66 5.4.3 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68 第6章 质量控制70 6.1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和质量控制的 概念70 6.1.1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定义70 6.1.2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 概念71 6.1.3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 原则71 6.1.4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 特点72 6.2 质量体系控制73 6.2.1 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73 6.2.2 三方协同的质量控制76 6.3 分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79 6.3.1 质量控制点79 6.3.2 招投标及准备阶段的质量 控制80 6.3.3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81 6.3.4 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82 6.3.5 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86 6.4 质量控制手段89 6.4.1 评审89 6.4.2 测试90 6.4.3 旁站91 6.4.4 抽查92 第7章 信息系统工程的进度控制93 7.1 进度与进度控制93 7.1.1 进度93 7.1.2 进度控制93 7.2 进度控制的目标与范围99 7.2.1 进度控制的意义99 7.2.2 进度控制的目标99 7.2.3 进度控制的范围100 7.2.4 影响进度控制的因素100 7.3 进度控制的任务、程序与方法 措施101 7.3.1 各阶段主要任务101 7.3.2 进度控制程序104 7.3.3 进度控制方法106 7.4 进度控制的技术手段106 7.4.1 图表控制法107 7.4.2 网络图计划法108 7.4.3 “香蕉”曲线图法109 第8章 投资控制110 8.1 投资控制概述110 8.1.1 投资控制内容110 8.1.2 投资控制失效的原因115 8.1.3 投资控制要点116 8.2 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基础 知识与方法117 8.2.1 信息工程项目投资117 8.2.2 信息工程项目投资构成 分析117 8.2.3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 决策121 8.2.4 投资控制中的技术经济 分析125 8.2.5 投资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30 8.3 信息系统工程资源计划、成本 估算及预算139 8.3.1 资源计划139 8.3.2 总成本费用的估算141 8.3.3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预算143 8.3.4 成本预算的控制146 8.4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控制147 8.4.1 成本控制147 8.4.2 成本控制的监理工作 任务和措施148 8.4.3 招标及准备阶段成本 控制工作150 8.4.4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152 8.4.5 实施阶段成本控制153 8.4.6 验收阶段成本控制155 8.4.7 信息系统工程计量与 工程付款控制156 8.5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结算的审核158 8.5.1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结算158 8.5.2 信息系统工程竣工 结算的意义159 8.5.3 信息系统工程竣工 结算的编制与结算报表159 8.5.4 信息系统工程竣工 结算的审核160 第9章 变更控制162 9.1 项目变更的含义和原因162 9.1.1 项目变更的含义162 9.1.2 变更产生的原因162 9.2 变更控制的基本原则163 9.2.1 对变更申请快速响应163 9.2.2 任何变更都要得到三方 确认163 9.2.3 明确界定项目变更的 目标163 9.2.4 防止变更范围的扩大化163 9.2.5 三方都有权提出变更163 9.2.6 加强变更风险以及变更 效果的评估164 9.2.7 及时公布变更信息164 9.2.8 选择冲击最小的方案164 9.3 变更控制的工作程序164 9.3.1 了解变化164 9.3.2 接受变更申请164 9.3.3 变更的初审165 9.3.4 变更分析165 9.3.5 确定变更方法165 9.3.6 监控变更的实施165 9.3.7 变更效果评估166 9.4 项目变更控制的工作任务166 9.4.1 对需求变更的控制166 9.4.2 对进度变更的控制168 9.4.3 对成本变更的控制168 9.4.4 对合同变更的控制169 第10章 信息系统工程的合同管理172 10.1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内容及 分类172 10.1.1 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律 特征172 10.1.2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 分类174 10.1.3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 作用176 10.1.4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 主要内容177 10.1.5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签 订的注意事项179 10.2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的 内容与基本原则181 10.2.1 合同管理的概念与 意义181 10.2.2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181 10.2.3 合同管理的原则187 10.3 合同索赔的处理188 10.3.1 索赔的概念188 10.3.2 索赔的依据190 10.3.3 索赔的处理190 10.4 合同争议的调解195 10.4.1 合同争议的概念与 特点195 10.4.2 合同争议的起因195 10.4.3 合同争议的调解196 10.5 合同违约的管理197 10.5.1 合同违约的概念197 10.5.2 对建设单位违约的 管理198 10.5.3 对承建单位违约的 管理199 10.5.4 对其他违约的管理200 10.6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201 10.6.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201 10.6.2 知识产权的保护202 10.6.3 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理206 第11章 信息安全管理209 11.1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209 11.1.1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与 认识209 11.1.2 信息系统安全的属性210 11.1.3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 要性212 11.1.4 架构安全管理体系213 11.2 监理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217 11.2.1 监理督促建设单位进行 信息安全管理的教育217 11.2.2 监理督促建设单位进行 信息安全规划220 11.2.3 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理 实施221 11.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222 11.3.1 物理访问的安全管理222 11.3.2 应用环境的安全管理223 11.3.3 逻辑访问的安全管理225 11.3.4 架构安全的信息网络 系统232 11.3.5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的安全管理243 第12章 信息管理249 12.1 信息工程信息与信息管理249 12.1.1 信息工程信息249 12.1.2 信息工程信息管理250 12.1.3 监理在信息工程信息 管理的作用及重要性250 12.2 监理单位的信息管理方法252 12.2.1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 资料的划分252 12.2.2 监理单位信息管理 方法253 12.2.3 监理单位制订文档 编制策略255 12.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信息 分类256 12.3.1 按项目参与单位分类256 12.3.2 按工程建设阶段分类257 12.3.3 按监理角度分类257 12.4 监理在信息管理中的主要文档259 12.4.1 总控类文档259 12.4.2 监理实施类文档260 12.4.3 监理回复(批复)类 文件262 12.4.4 监理日志及内部文件262 12.4.5 监理文件列表263 第13章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276 13.1 组织协调的概念与内容276 13.1.1 组织协调的概念276 13.1.2 系统内部的协调276 13.1.3 合同因素的协调277 13.1.4 非合同因素的协调278 13.1.5 社团关系的协调278 13.2 组织协调的基本原则280 13.2.1 公平、公正、独立 原则280 13.2.2 守法原则281 13.2.3 诚信原则281 13.2.4 科学的原则281 13.3 组织协调的监理单位法282 13.3.1 监理会议282 13.3.2 监理报告285 13.3.3 沟通286 第二篇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 第14章 信息网络系统监理基础291 14.1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的技术 概述291 14.1.1 信息网络系统的体系 框架291 14.1.2 网络基础平台292 14.1.3 网络服务平台308 14.1.4 网络安全平台313 14.1.5 网络管理平台319 14.1.6 环境平台320 14.2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概述321 14.2.1 监理的基本内容321 14.2.2 监理的重点323 第15章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准备阶段的 监理326 15.1 立项和工程准备阶段的监理326 15.1.1 立项评审的基本原则326 15.1.2 立项报告和可行性 报告编写的监理327 15.2 招标阶段的监理330 15.2.1 信息网络系统招标 监理的基本特点330 15.2.2 招投标过程331 15.2.3 招标方式的确定332 15.2.4 承建方资质的评审333 15.2.5 招标过程的监督334 15.2.6 合同的签订管理337 第16章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设计阶段 的监理339 16.1 设计阶段监理概述339 16.1.1 设计阶段监理的内容339 16.1.2 设计方案评审的基本 原则340 16.2 网络基础平台方案的评审341 16.2.1 网络整体规划341 16.2.2 网络设备342 16.2.3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345 16.2.4 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346 16.3 网络服务平台方案的评审348 16.3.1 Internet网络服务系统348 16.3.2 多媒体业务网络系统350 16.3.3 数字证书系统351 16.4 网络安全和管理平台方案的 评审352 16.4.1 防火墙系统353 16.4.2 入侵监测和漏洞扫描 系统354 16.4.3 其他网络安全系统355 16.4.4 网络管理系统356 16.5 环境平台方案的评审357 16.5.1 机房建设357 16.5.2 综合布线系统363 第17章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阶段的 监理386 17.1 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概述386 17.1.1 工程开工前的监理 内容386 17.1.2 实施准备阶段的监理 内容386 17.1.3 工程实施阶段(网络 集成与测试阶段)的 监理内容386 17.2 设备采购的监理387 17.2.1 监理的任务与重点387 17.2.2 监理的流程388 17.3 机房工程的监理388 17.3.1 监理的重点388 17.3.2 场地的选择389 17.3.3 机房环境390 17.3.4 机房选用的附加设备390 17.3.5 接地系统390 17.3.6 电源系统391 17.3.7 空调系统391 17.3.8 装机前机房装备注意 事项的检查392 17.4 综合布线的监理393 17.4.1 综合布线设备安装393 17.4.2 布放线缆394 17.4.3 缆线端接394 17.5 隐蔽工程的监理395 17.5.1 金属线槽安装395 17.5.2 管道安装396 17.5.3 其他397 17.6 布线系统测试398 17.6.1 UTP测试398 17.6.2 光缆测试401 17.7 网络系统安装调试的监理403 17.7.1 网络系统的详细逻辑 设计404 17.7.2 网络设备加电测试、 模拟建网调试及连通性 测试404 17.7.3 网络设备的安装405 17.7.4 主机及软件系统的 安装调试407 第18章 信息网络系统验收阶段的监理408 18.1 验收阶段监理概述408 18.1.1 验收的前提条件408 18.1.2 验收方案的审核与 实施408 18.1.3 工程验收的组织410 18.1.4 售后服务与培训监理411 18.1.5 监理主要内容412 18.2 网络基础平台的验收412 18.2.1 网络基础平台的整体 性能412 18.2.2 网络设备413 18.2.3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414 18.2.4 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414 18.3 网络服务平台的验收415 18.3.1 Internet网络服务415 18.3.2 多媒体业务网络415 18.3.3 数字证书系统417 18.4 网络安全和管理平台的验收418 18.4.1 防火墙系统的验收418 18.4.2 入侵监测和漏洞扫描 系统419 18.4.3 其他网络安全系统 测试419 18.4.4 网络管理系统420 18.5 环境平台的验收420 18.5.1 机房工程420 18.5.2 综合布线系统425 18.6 信息网络系统测试验收常用 工具概览429 18.6.1 系统资源管理工具 Server Vantage429 18.6.2 网络应用性能管理 工具Network Vantage430 18.6.3 网络应用性能分析工 具Application Expert V8.5430 18.6.4 网络性能分析测试 工具SmartBits 6000B430 18.6.5 站点质量分析工具 Webcheck V5.0431 18.6.6 MicroMapper电缆 线序检测仪431 18.6.7 多协议网络离散模拟 工具NS-2431 18.6.8 DSP-4000数字式电缆 分析仪432 18.6.9 OptiFiber光缆认证 分析仪432 18.6.10 OPNET432 18.7 信息网络系统验收的说明433 第三篇 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监理 第19章 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基础知识435 19.1 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435 19.2 软件工程437 19.2.1 概述437 19.2.2 软件工程框架438 19.2.3 软件生存周期440 19.2.4 软件开发模型441 19.3 软件配置管理445 19.3.1 配置管理项445 19.3.2 配置管理库445 19.3.3 质量要求445 19.3.4 管理规程445 19.3.5 工具446 19.4 软件测试446 19.4.1 测试目的446 19.4.2 软件测试技术446 19.4.3 软件测试工作规程447 19.4.4 测试组织448 19.4.5 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 变更报告449 19.4.6 纠错工作过程449 19.5 软件评审449 19.5.1 评审目的449 19.5.2 评审组织449 19.5.3 评审对象450 19.5.4 外部评审的步骤450 19.6 软件维护452 19.6.1 软件维护类型452 19.6.2 软件维护组织453 19.7 软件工程标准453 19.7.1 软件工程标准化的 意义453 19.7.2 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 与推行454 19.7.3 软件工程标准的层次455 19.8 软件开发文档458 19.8.1 文档的种类458 19.8.2 文档的结构459 19.8.3 文档的取舍与合并460 19.9 软件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基础 技术和方法462 19.9.1 软件过程技术463 19.9.2 软件开发方法471 19.9.3 从面向对象技术到 构件技术475 19.9.4 公共对象请求中介 结构CORBA476 19.9.5 构件对象模型COM和 构件对象模型DCOM477 19.9.6 JAVA和JAVA2环境 平台企业版J2EE478 19.9.7 Microsoft .NET平台478 19.9.8 基于Internet技术和 Web服务的软件设计479 19.9.9 软件复用技术481 19.9.10 模式(Pattern)与框架 (Framework)技术482 19.9.11 统一建模语言UML和 统一开发过程RUP485 第20章 信息应用系统监理工作491 20.1 信息工程应用系统建设监 理的意义491 20.2 监理的目标和内容492 20.2.1 监理目标492 20.2.2 监理内容493 20.3 应用软件建设的质量控制494 20.3.1 软件工程质量概述494 20.3.2 监理的质量控制体系496 20.3.3 质量管理组织496 20.3.4 项目的质量控制496 20.3.5 设计质量控制500 20.3.6 开发质量控制504 20.3.7 测试质量控制506 20.3.8 系统验收质量控制507 20.4 应用软件建设的进度控制508 20.4.1 进度控制的目标和 内容508 20.4.2 进度控制的措施508 20.4.3 进度控制监理要点及 流程508 20.4.4 进度控制的方法512 20.4.5 网络计划技术在信息应 用系统进度监理中的 应用513 20.5 应用软件建设的投资控制525 20.5.1 软件项目投资控制 概念525 20.5.2 成本估算技术与方法526 20.5.3 成本控制536 第21章 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538 21.1 立项阶段的监理工作538 21.2 一般招标过程539 21.3 确定招标方式540 21.4 审查承建单位资质540 21.4.1 软件企业资质541 21.4.2 系统集成企业资质541 21.4.3 相关领域成功经验542 21.5 审查承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542 21.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542 21.5.2 ISO质量管理体系544 21.6 监督招标过程547 21.7 合同签订管理548 21.8 工程技术文档管理549 第22章 分析设计阶段监理551 22.1 分析设计阶段的系统建设任务551 22.1.1 需求分析的进入条件551 22.1.2 需求分析的目标551 22.1.3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551 22.1.4 需求分析阶段成果552 22.1.5 设计阶段的进入条件552 22.1.6 软件设计的目标553 22.1.7 软件设计的任务553 22.1.8 软件设计阶段成果555 22.2 分析设计阶段监理工作内容555 22.2.1 项目计划监理556 22.2.2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监理559 22.2.3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监理560 22.2.4 软件配置管理监理562 22.2.5 需求说明书评审563 22.2.6 软件分包合同监理566 22.2.7 概要设计说明书评审567 22.2.8 详细设计说明书评审570 22.2.9 测试计划评审572 22.2.10 软件编码规范评审574 22.2.11 工程设计阶段投资 控制576 第23章 实施阶段监理577 23.1 实施阶段的系统建设任务577 23.1.1 编码阶段的系统建设 任务577 23.1.2 测试阶段的系统建设 任务578 23.1.3 试运行与培训阶段 系统建设工作任务581 23.2 实施阶段监理的工作内容581 23.2.1 软件编码监理582 23.2.2 软件测试监理584 第24章 验收阶段监理588 24.1 验收阶段的系统建设任务588 24.1.1 验收负责单位588 24.1.2 验收前提588 24.1.3 验收依据588 24.1.4 验收阶段业主单位的 工作588 24.1.5 验收阶段承建单位的 工作589 24.1.6 验收过程590 24.1.7 系统移交590 24.1.8 系统保障590 24.2 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590 24.2.1 验收阶段监理工作的 重点590 24.2.2 验收组织591 24.2.3 验收的基本原则591 24.2.4 配置审核592 24.2.5 验收测试593 24.2.6 验收评审594 24.2.7 验收报告595 24.2.8 验收未通过的处理595 24.2.9 系统移交和系统保障 监理596 XIV 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 XIII 目 录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