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文(百部)卷二·当代部分:黄一龙集》收录了作者黄一龙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中国杂文(百部)卷二·当代部分:黄一龙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优秀的杂文。
《中国杂文(百部)卷二·当代部分:黄一龙集》是《中国杂文》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黄一龙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黄一龙,1933年生于北平(北京当时的名字),祖籍却在四川。当日本飞机成天在北平上空示威吓唬他的时候,就随教书的父母逃回老家,辗转巴蜀各地。长大以后,瞒着大人参加学生运动,从此接受中国共产党争自由争民主的教育,至今念念不忘。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调从事青年工作,当过青年团成都市委的宣传部长。就在这个岗位上,他被划成右派分子,和工农“结合”二十来年。以后落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当代地方史,当过当代四川研究所所长,出过一些四川当代历史的著作,八十年代开始写杂文,写上了瘾,不可收拾。
“少数”的威力
杂文之花为谁而开
领袖们的千古难题
感受疼痛
两位学者的遗书
评注“成克杰年谱”(大纲)
“隐蔽性”何在?
李锐二题
不表态权
绑票原理
何止“三十年”
“改正”尚未成功论
“两类矛盾”随想
追究元凶
华盛顿市长的怨言
“借古讽今”辩析
有很多顾准
“闭目塞听”的功用
愚公移山:移到哪里?
“半瓶酒”读报法
又闻“华人与狗”
中华民族到了最什么的时候
考察“如何避免出大师”
我们怎样做祖宗
追问“摇篮惨案”
歪批邵诗
民族主义是个啥东西?
我在等待一句话
假使汶川开奥运
比较官民两誓
惊见“人道不下庶民,羞耻不上大夫”
适得其反五种
一把尺子
关于如何下医嘱和某先生是不是人的讨论
告密的类型
杂文和民主:三个三十年
一个傻瓜和两个傻瓜
奴性的死敌
惊闻上海交大拟颁发“人格证书”
怎样下楼
人大会议发言人的一个设问
不是这个是那个
领袖们的千古难题“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引用历史经验告诫阿斗的话,语见《出师表》,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条方针的意思并不高深,犹如说“要吃饭,不要吃屎”,为的是皇帝好。所以历来的皇帝都懂得,历来的皇帝都同意,没有人提出“亲小人,远贤臣”的口号和它竞争。
可是它却难于实行。紧接着上述那句话,就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说明在实践上“要吃屎,不吃饭”的已经大有人在。接着下来的事实是,他所谆谆告诫的对象本人,在遵行他的教导二十来年以后,实在闷得发慌,改而积极参加吃屎党,亲黄浩,远姜维,宫内府内被他搞得污七八糟,几年之间就把蜀汉玩完。而以后像他一样的皇帝,代有传人,各领风骚若干年,总是搞得国破家亡民穷财尽而后已。
同意“亲贤臣,远小人”的方针,却实行“亲小人,远贤臣”的政策,而且世代相传,生生不已,真是千古之谜。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坐在他们的宝座上想想,谜底也不难求得,这就是在如何界定贤臣和小人的问题上,宝座上下发生了分歧。宝座下面认为是贤臣的,上面却以为是小人,反之亦然。所以尽管他大亲其小人大远其贤臣,自我感觉却是认真执行“亲贤臣,远小人”的方针,群小包围成了群贤毕至,诛杀忠良成了除恶务尽,好个雄才大略的主子!有了这种幻觉,不到山穷水尽“仓皇辞庙日”,一般不会醒来。
单单责备这些当最高领导的智商不高,认黑为白,我看未必公平。因为上述的界定贤臣小人的问题,其实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留下的一大难题。对于封建王朝,什么人是贤臣呢?首要的条件自然是“忠”。可是这个“忠”的内涵却是双重的: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死谏,武死战,是忠,忠于国家。可是视皇上如同老子,胜过老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找乐子,臣挖空心思筑酒池,设肉林,选美女,做青词,修宫殿,造龙舟,也是忠,忠于皇帝本人。“忠”的双重含义,使古来多少当臣子的伤透了脑筋。要忠于国,国家的事就不能胡搞,搞垮了君臣都要倒霉。可是“忠言逆耳”,逆了君的耳,让他不舒服,还算忠于君吗?还能令君觉得这是忠于他吗?所谓“伴君若伴虎”,历来认为这是由于当皇帝的脾气都不好,我以为倒是这个“忠”字的歧义在作怪。它不仅使臣子难当,而且使君王难做。“家天下”者,国就是君的家,君王自然不想败家,所以从主观上讲,没有希望亡国之君。所以臣下还是以能进“忠言”的好。可是一个君王如果成天“让人讲话”来使自己不舒服,这个家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最好有这样的贤臣,忠心为国,不谋私利;又忠心娱君,不说“阴暗面”。而历史事实是二者不可兼得,那就只好靠君王自己跟着感觉来判断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了。
而感觉却又常常靠不住。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最易接纳小人的贡献,以声色犬马再加称颂圣上英明为有趣,向脑袋发出错误信息,所以常使君王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之时犯判断错误,以小人为贤臣以贤臣为小人。不说历史上的荒淫庸懦之主,就是公认的伟大人物,也难免受此欺骗。唐太宗就曾把那个常进逆耳忠言的魏征恨得咬牙切齿,差点把他的这面“人镜”“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直到封建社会完蛋,建了人民共和国,贤“臣”小人之辨依然是个难解之题。一代伟人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凡七遍,对于历代君王们在这上面栽的跟头洞若观火,可是他自己也难免犯亲林彪远彭德怀,亲江青(不是说夫妻关系)远老革命的错误。真是千古难题啊!不过人民共和国总给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新诠释那个宝贝的“忠”,使它只有一种含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除此以外一概不认。当然,这不过是书生之见,书生对于君也臣也了无体验,纸上谈忠罢了。
1998年3月感受疼痛——杂文集《我的中国胆》代自序杂文家是什么?杂文家是社会机体的疼痛神经,他的职责就是感受疼痛。这项任务极不值得羡慕,可是却极重要。别人踩了你的脚,你就叫一声,赶快把脚拿开。这就是疼痛神经的作用。要是该神经不起作用,摔了跤挨了刀都毫无感觉,此人就极端危险死到临头了。
杂文家这根神经感受社会的不公弱者的苦难民族的危机人类的灾难并且总是及时发出痛苦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杂文是被动的被迫的而绝对不是“玩”出来的甚至不是“创作”出来的。人的神经不创作疼痛而是反映疼痛,社会的也一样。反映疼痛迹近添乱,真不令人高兴,于是就有改变它的“基调”亦即取消这条神经的议论。取消疼痛神经自然使人舒服,可是它的代价却是使整个社会机体舒服地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