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了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诠释了公共管理的系统构成,对国内外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演进轨迹、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流程、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对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管理、公共部门的危机管理、公共部门的责任和伦理等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
前 言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此时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公共管理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胡德认为,公共管理即“国家的艺术”,能够松散地被定义为如何设计、提供、管理公共服务及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这里所说的“国家的艺术”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其他的公共组织以及公众。广义而言,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管理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民主科学的方式行使公共权力,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经验表明,一个民主的、法制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效率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而公共管理学是一种广泛而综合的知识框架,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把当代管理学、政策分析、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是一个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内在的活力在于理论抽象与经验指导能够自由转化,即一般的原理能够转化为指导具体行动的原则,而经验的考察能够抽象为一般的原理与规则。为此,公共管理学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理论阐述,应该关注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技术问题,从而把学科发展中的理论研究与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价值设定与经验验证结合起来,把经验试验与模式归纳结合起来,把理论供给与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和技术供给结合起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如何平衡“公共”与“管理”的关系。从经典公共行政理论到新公共行政,然后到新公共管理理论,再到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就反映了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及两者的内在张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变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对各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阶段和攻坚阶段,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也就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公共管理学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研究及教学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前景的学科。
读者所看到的这本《公共管理学》,在参考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注重对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分析和阐释。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PA研究生、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领域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参考书。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有益建议。在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张小鑫、韩玉洁、田飞丽、陆佳琦、陈琢、汤睿为书稿的完成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许多内容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智慧和心得。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谨向这些学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与科研水准的全面提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共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学术界和管理层长期共同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鉴于作者的学识所限,本书的不足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著者
2014年7月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一般理论概述
二、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第二节 如何进行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主体
二、公共部门的角色与职能
三、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公共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公共部门管理流程
第一节 计划
一、计划的特征
二、公共计划的类型
三、公共部门战略计划
四、计划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决策
一、公共决策的相关理论
二、公共决策程序
三、公共决策方法
四、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节 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三、公共组织过程
四、公共组织变革
第四节 领导
一、领导与公共行政领导
二、领导者素质
三、公共部门领导风格
四、公共行政领导的职能
五、公共行政领导体制
第五节 执行
一、公共部门行政执行主体
二、公共行政部门执行原则
三、公共部门行政执行过程
四、公共部门行政执行力建设
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管理
第一节 政府的角色
一、世界典型国家政府角色的演进
二、政府角色定位
三、转型时期中国政府角色定位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政府与市场的内涵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政府与企业
一、政府与企业的区别
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中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革
四、中国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的困境
五、实现中国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的举措
第四节 政府与社会
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二、政府与社会关系理论
三、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演进
四、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第五节 政府间关系
一、政府间关系的概念
二、当代中国政府间的纵向关系
三、当代中国政府间的横向关系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四、公共政策的类型
五、公共政策工具
六、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二、公共政策客体
三、公共政策过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
三、公共政策合理化
四、公共政策社会化
第五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进
二、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目标与任务
三、公共部门人员分类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招募与甄选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影响因素
第六章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与特征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总目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二节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的特征与原则
二、公共预算的分类
三、公共预算程序
四、公共决算
第三节 公共收入管理
一、公共收入的含义及形式
二、税收管理
三、政府收费管理
四、公债收入管理
五、国有资产收益
第四节 公共支出管理
一、公共支出的含义与特点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第七章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概述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二、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三、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国内外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节 公共部门日常危机管理
一、危机风险识别
二、日常危机管理的组织设置
三、公共部门日常危机管理职能
第三节 公共部门突发性危机管理
一、突发事件、公共部门突发性危机管理的含义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三、突发性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第八章 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与第三部门的形成
一、第三部门的界定
二、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的内在相关性
三、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公共管理与第三部门发展的理论契合
五、新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的优势
第二节 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
二、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的功能
三、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的失灵
第三节 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变革
一、中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对比
二、中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差异
三、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的发展
四、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趋势
第四节 第三部门与政府改革
一、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二、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的互动关系
三、第三部门与政府互动的困境
四、推进第三部门与政府互动的策略
第九章 公共部门的责任和伦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责任的基本问题
一、公共部门责任的内涵
二、公共部门责任的特征
三、公共部门责任的理想标准
第二节 公共部门责任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一、公共部门责任的内部控制
二、公共部门责任的外部控制
第三节 公共部门伦理
一、公共部门伦理的内涵与原则
二、公共部门伦理的构成
三、公共部门伦理的类型
四、公共部门伦理的结构、表征和功能
五、公共部门伦理失范
六、公共部门伦理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