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性的证明》被拍成电影《人证》之后,迅速风靡全世界,主题曲《草帽歌》被广为传唱。《人性的证明》所叙述的那一段段哀婉动人的故事,让人感伤不已……
红极一时的家庭问题专家八杉恭子为了掩盖自己早年和一个美国黑人同居的经历,保住自己和丈夫的地位及名誉,竟然向千里迢迢从美国来寻母的混血儿子约翰尼下了毒手。儿子对母亲的眷恋与失去母爱之后的悲哀交织在一起,使得约翰尼将母亲刺向自己的尖刀深深地插入了自己的胸膛。“妈妈,我是你的累赘吧……”“妈妈,在你逃到安全地方前,我是绝对不会死去的……”在最后的时刻,约翰尼还试图用濒于死亡的躯体去保护杀害自己的母亲……
八杉恭子这个所谓的“家庭问题专家”,还有一个日本儿子叫恭平。她以恭平为“道具”,大演“母子通信”、“模范母子”的双簧戏。而实际上,她为了名誉和地位,完全忽视了对儿子的爱,使得恭平逐渐堕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恭平及其女友在夜间开车,无意中撞死了人之后,将尸体掩埋并逃到了国外,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刑警栋居以一顶破旧的草帽和一本《西条八十诗集》为线索,查出了约翰尼被害案的真相,从而揭开了八杉恭子的神秘面纱。然而,警方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八杉恭子有罪。于是,一场“人性的较量”在八杉恭子与刑警之间展开了。一首《草帽诗》勾起了八杉恭子对往事的回忆,使她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坦白了全部罪行……
丧失了丈夫、儿子以及身份、地位的八杉恭子,保留下了一件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性。
森村诚一曾获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是开创日本推理小说新纪元的标志性人物!“证明”三部曲是森村诚一本人和读者公认的“全部作品的顶峰”,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最高峰,堪称侦探史上不朽的经典!在日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创下了文坛奇迹,由此改编的电影被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森村诚一的小说格局宏大,技巧纯熟。众多的出场人物,繁多的故事线索,在他的笔下左右逢源,张弛有度。如果说一开始,读者会对层层的悬念而感到费解的话,那么读到后面,便不免会时时发出“居然是他”的惊叹,从而使开篇的毫不相关的谜团聚合在一起,如同无数条小小的河流,最终融入同一条大江之中。
森村诚一,一九三三年生于日本东京郊区的崎玉县。一九六七年以《大都会》走上文坛,成名作《高层的死角》获一九六九年“江户川乱步文学奖”,《腐蚀的构造》获一九七三年“推理作家协会奖”。《人性的证明》、《野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是读者公认的森村诚一“全部作品的顶峰”。
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有着战地记者般的勇敢和正直。他除了进行缜密的推理之外,还对事件的悲哀起因和凶手的心理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不论是社会派小说的读者还是本格派小说的读者,都非常喜欢他的小说。
第一章 客死异邦
第二章 仇恨烙印
第三章 揭谜关键
第四章 偷情疑踪
第五章 逃离苦海
第六章 娇妻失踪
第七章 飞车横祸
第八章 往事之桥
第九章 夜宿深山
第十章 叛逆之子
第十一章 寻母遇害
第十二章 遥远山镇
第十三章 车库取证
第十四章 畏罪潜逃
第十五章 杀子灭口
第一章 客死异邦
第二章 仇恨烙印
第三章 揭谜关键
第四章 偷情疑踪
第五章 逃离苦海
第六章 娇妻失踪
第七章 飞车横祸
第八章 往事之桥
第九章 夜宿深山
第十章 叛逆之子
第十一章 寻母遇害
第十二章 遥远山镇
第十三章 车库取证
第十四章 畏罪潜逃
第十五章 杀子灭口
第十六章 水落石出
第十七章 人性证明
栋居对小说和诗集之类的东西没多大兴趣,简直可以说是毫无兴趣。他认为这些只不过是想象力丰富的人玩弄文字游戏而建立起来的虚构的世界。他在现实社会中同凶恶的罪犯斗智斗勇,根本无暇理会那些虚构的东西。
栋居偶然从野野山那里搞到了这本《西条八十诗集》,就想调查一下这个诗人。警视厅的图书室里有按学科分类的百科事典,他抽出其中的文学部分,查到了“西条八十”这一条目。那上面介绍说:
西条八十(一八九二~一九七○),诗人。生于东京牛。经早稻田中学、正则英语学校,进入早稻田大学英文系、东京大学国文系学习。在早稻田中学时期受其英语教师吉江乔松的文学熏陶,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一九一九年(大正八年)他发表了处女诗集《砂金》,以其充满幻想、洗练的文字和甜美的感伤受到好评。一九二一年任早稻田大学讲师,出版了翻译诗集《白孔雀》(一九二○年)和诗集《素不相识的爱人》、《蜡偶》(一九二二年)。一九二三年留学巴黎大学,致力于研究十六世纪以后的法国诗歌。在法国,他成为马拉尔梅会员,与巴莱拉一同游学。回国后任早稻田大学教授,成为抽象诗派的旗手。他在出版《西条八十诗集》(一九二七年)、《优美的丧失》(一九二九年)、《黄金之馆》(一九四四年)等的同时,还主持了《诗王》、《白孔雀》、《蜡偶》、《诗韵》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培养了众多的诗人。他在《红鸟》的儿歌诗运动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著有《西条八十童谣全集》(一九二四年)。他还为六千首歌曲作过词,成为演艺界作词的泰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诗集《一把玻璃》外,还出版了《尼古拉?兰波之研究》等。一九六一年成为艺术院会员。——摘自分类日本《文学》杂志。
“西条八十……约翰尼?霍华德……”
栋居从百科事典上移开眼睛,看着屋顶。这位生于日本的杰出抒情诗人和来自纽约贫民窟的黑人青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栋居开始一页页仔细地翻阅刚才一目十行看过去的诗集,还是不能肯定这本诗集是约翰尼带来的。但是栋居似乎有这样一种预感。
诗集是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出版的,这家出版社也早已不存在了。昭和二十二年距现在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这与在约翰尼被刺的公园中发现的麦秸草帽的陈旧程度是相同的。
约翰尼?霍华德——麦秸草帽——西条八十,连接这三者的桥梁是什么呢?或许正隐藏在诗集里。
栋居打算发现这座桥后,再把诗集提交到搜查会议上。
栋居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是战后大量生产出来的劣质的“战祸纸”,再加上天长日久,如果不仔细翻的话,装订线就会散了。
剩下的页数越来越少,栋居眼中失望的神色越来越重。仔细地看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没发现“桥”的线索。
诗集难道真是不相干的客人落下的吗?
书被一页页地翻过,栋居感到越来越失望。剩下的页数已寥寥无几,书页翻完,也就该绝望了。
翻到最后几页时,栋居眼前猛然一亮,翻书的手定在了空中。那些字刚一映入眼帘,栋居就感到眼前似乎闪过一道光芒。
妈妈,您可曾记得我的那顶草帽?
就是夏日里的那顶草帽,
在从碓冰去雾积的路上,随风飘进了路边的溪谷。
“就是它了!”
栋居不禁叫了起来。草帽出现在《西条八十诗集》中,栋居不由自主地兴奋得浑身发抖。
诗中继续写道:
妈妈,我喜欢那草帽,
一阵清风却把它吹跑,
您可知那时那刻我是多么惋惜。
妈妈,那时对面来了位年轻的采药郎中,
打着玄青的绑腿和手背套。
他不辞劳苦帮我找,
无奈谷深草高,
他也无法拿到。
妈妈,您是否真的记得那顶草帽?
那路边盛开的野百合,
想必早该枯萎。
当秋天的灰雾把山冈笼罩,
草帽下是否每晚都有蟋蟀歌唱?
妈妈,我想今宵肯定会像这儿一样,
那条幽谷也飞雪飘摇,
我那顶闪亮的意大利草帽,
和我写在背面的名字,
将要静静地、凄凉地被积雪埋掉……
栋居反复地吟诵了几遍这首颇长的诗,最初的兴奋平静下来后,终于发现了这座“桥”的喜悦又漾上心头。读诗的感动给这种喜悦推波助澜。
本来对诗毫不感兴趣的栋居,这回却深切地体验到了诗中夏天到溪谷旅行的母子俩寄托在草帽上的情感。
幼年便被母亲抛弃的栋居,深深地被那怀念同母亲一起度过旅行时光的诗歌打动了。作者写这首诗时,可能已和母亲分别,那顶草帽是那位母亲给儿子买的吧?
栋居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在一个凉爽的夏日,一对母子在被绿荫遮盖的溪谷中,手拉手走在路上。母亲年轻漂亮,孩子还小,盛夏中午的溪谷,幽静、清凉。
栋居简直也想去那条山谷看看了。
——雾积温泉,在哪儿呢?从诗里提到的碓冰来看,是不是在群马和长野两县的交界处呢?
栋居正在漫无边际地想象着那陌生的山谷,猛然想到了某种相似,一下子呆住了。
“基利斯米……”
约翰尼?霍华德动身前曾说要到日本的“奇司米”,“奇司米”和“基利斯米”的发音有些相似。
听到他说“奇司米”的是美国人,会不会是他把“基利斯米”听错了呢?
“草帽和雾积”,《西条八十诗集》中有与约翰尼有密切关系的两种东西!栋居站起身来,觉得应当把自己的发现提到搜查会议上。
栋居的发现使搜查本部的人兴奋起来。大家对于“草帽”都没有什么异议,但对“奇司米”是“基利斯米”的误听这一说法,却都有不同意见,认为有些勉强。
栋居作为发现者坚持自己的主张:“我认为这不是牵强附会。以前不是也有个出租车司机把约翰尼?霍华德说的‘斯托罗-哈特’误听为‘斯托哈’了吗?这两个人都漏听了‘r’音。我认为这说明霍华德有个弱化‘r’音的发音习惯。”
但是谁也没听过生前的约翰尼讲话。
在纽约的市井中,据说也有类似于东京人的京腔那样独特的方言和腔调,说不定就有这种省略掉“r”的说法。
但是不巧的是,搜查本部中找不出精通英语的人,对于这种和标准英语极为不同的独特的美国俚语更是一窍不通。
“光凭我们这些门外汉瞎猜是不行的,还是去请教一下专家吧。”那须警部马上提出了一个稳妥的调停意见。
于是大家决定向东京外国语大学的美国英语语音学权威宫武敏之教授求教。
“美国英语从总体而言,由于其国土辽阔,因地区和阶层的不同而使用的词汇和发音差别很大。按地区大致可分为三种:标准美语、东部美语和南部美语。纽约地区虽属标准美语区,但还掺杂了不少东部美语。再加上它是一个被称为“人种大杂烩”的混居城市,由世界各地移来的居民,都讲着带乡音的英语,所以发音五花八门。你所问的‘r’音的省略,也就是kirizumi中的‘r’和strawhat中的‘r’省略不发,这种情况在美语语音学上还没见过。”
“没有啊。”
作为新突破口的发现者,奉命前来求教的栋居,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不过有时一个音会受下面的音的影响而脱落不发。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一个单词,也有可能在同一段落中相邻的两个单词间发生。比方说:像asked和stoppd这样有爆破音和摩擦音的时候,‘k’和‘p’音就会脱落。再就是有鼻音和重复音时也会脱落,但是没有你所打听的这种情况。”
“没有吗?”
栋居感到越来越丧气,自己费了那么大的劲才想到的这个突破口又要搁浅,他觉得几乎无法承受这失望的打击。
“本来美式英语中的‘r’音是发得比较重的音,甚至经常影响到其他的音,有时根本没有‘r’音素却还要在与以母音开头的下一个词中间,加进一个‘r’音。比方说表示‘看见它了’的‘sawit’、‘他和我’的‘heand me’听起来却是‘sawrit’和‘her andme’。当然,这是不规范发音。”没有“r”音却会听出“r”音来,这与栋居打听的正好相反。难道说把“奇司米”和“基利斯米”联系起来真的是牵强附会?
栋居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但这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省略‘r’音的可能性。”教授像是要安慰他似的,接着说道。
“啊,有这种情况吗?”栋居马上又面露喜色,心里暗想:既然有,为什么不早说?
“但在学术上尚未得到认可。”
“不,管它什么学术不学术的,只要能确定现实中有这种发音方法就行。”
“你不是为了听我这个学者的意见才来的吗?”宫武教授似乎对栋居轻视学术的说法有些不满。
栋居赶紧打圆场说:“啊,对、对,您说的一点儿没错。我是说……也就是说,我是来向您这位专家请教一下:学术上虽未承认,但实际上有没有这种发音。”
他唯恐因为自己轻率的言谈,失掉教授的协助。
“英语是美语的母语,它除了地区差异之外,阶层之间的差异也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在学校里学的英语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标准英语,在学校里学英语的人,根本就听不懂伦敦方言和美国俚语。尤其是在纽约的市井中,从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波多黎各及美国南部来的黑人等,各自群居在一起,说的话就像一个语言大杂烩。当然,英语受各国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有时会产生像日语的东京腔那样大胆的省略。尤其是西班牙语系出身的人,他们有把“r”音发成颤音的特点,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隐瞒自己的西班牙裔身份,有意识地弱化“r”音或把它省略掉,这就像是人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时,往往会矫枉过正。”
“如此一来,这些人就会把‘斯托罗-哈特’说成‘斯托哈’,把‘基利斯米’说成‘奇司米’。”栋居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因为约翰尼?霍华德正是住在西班牙裔聚居的贫民区——东哈雷姆区。”
“有这个可能性。”
教授点了点头。看来,那个美国人极有可能是把“基利斯米”听成了“奇司米”。搜查本部由此终于找到了“雾积”这个新线索。
约翰尼来日本的目的地很可能是雾积。不管怎样,这是一个搜查本部绝不能忽视的新的突破点,解开约翰尼?霍华德遇害之谜的钥匙肯定就在雾积。
栋居草草地谢过了教授,就告辞了。